摘要:目的 分析無償獻血者的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程度與影響因素。方法 隨機抽取自 2016 年 2 月至 2017年 2 月在本市進行無償獻血的200例志愿者,根據行為自評量表與健康評定量表評估其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程度與行為。結果 第一次獻血者共110例(55.00%),其中教育等級為大專與其之上的共有90 例(81.82%),獻血次數超過1次的志愿者中教育等級為大專與其之上的共有 83 例(92.22%),獻血量為400 毫升與200 毫升兩組研究對象的行為量表的總評分與分項目評分都沒有統計學方面的差別(P gt; 0.05),第一次獻血者的健康量表總評分與生理健康分量表評分同獻血次數超過1次的志愿者沒有統計學方面的差別(P gt; 0.05),而獻血次數超過1次的志愿者的心理健康以及社會健康分量表評分比第一次獻血者明顯增加(P lt; 0.05)。結論 本市無償獻血志愿者大部分屬于教育等級為大專與以上的,而且獻血次數越多的人群其心理健康以及社會健康越優異,在今后的無償獻血宣傳工作中,需要提高對于基層教育等級較低人群的宣傳。
關鍵詞:心理健康;無償獻血;生理健康;影響因素
由于在臨床急救治療中輸血具有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開展無償獻血能夠保障臨床輸血的需要,避免輸血患者由于血液問題而產生一些疾病[1]。然而當前我國的無償獻血量仍然較少,不能完全滿足臨床急救治療中輸血的需要[2],而某些獻血者由于對獻血相關知識的不了解而在短期內多次獻血,影響無償獻血志愿者的健康[3]。因此,針對這一問題,為了分析無償獻血者的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程度與影響因素,本文隨機抽取自 2016 年 2 月至 2017年 2 月在本市進行無償獻血的200例志愿者,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自 2016 年 2 月至 2017年 2 月在本市進行無償獻血的200例志愿者,全部研究對象都應符合我國規定的獻血者體格檢查標準。
1.2 方法
根據行為自評量表與健康評定量表在獻血時對全部研究對象的一般狀況、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程度與行為進行評估。前者功共分為獻血情緒、感知以及認知三方面有二十項內容,以四級評分法[4];后者共分為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以及社會健康三個分量表,共有十方面,四十八項,量表評分越高則表示獻血者越健康[5]。填寫結束由調查者當場查看填寫內容,確保全部研究對象的問卷均有效。
1.3 統計學方法
全部研究數據都使用軟件 SPSS22.0 進行整理與檢驗,對于各量表評分可以(平均值±標準差)的方式呈現,開展 t 檢驗,對于等級資料開展秩和檢驗。
2 結果
2.1 一般狀況
第一次獻血者共110例(55.00%),其中教育等級為大專與其之上的共有90 例(81.82%),獻血次數超過1次的志愿者中教育等級為大專與其之上的共有 83 例(92.22%)。
2.2 行為量表評分同獻血量之間的關系
按照獻血量,全部研究對象可分成兩個組,即400 毫升組與200 毫升組,兩組研究對象的行為量表的總評分與分項目評分都沒有統計學方面的差別(P gt; 0.05),詳見表2。
2.3 獻血次數同健康量表評分的關系
第一次獻血者的健康量表總評分與生理健康分量表評分同獻血次數超過1次的志愿者有統計學方面的差別(P gt; 0.05),而獻血次數超過1次的志愿者的心理健康以及社會健康分量表評分比第一次獻血者明顯增加(P lt; 0.05),詳見表 2。
3 討論
針對當前我國無償獻血志愿者的人數不足的問題,本文分析無償獻血者的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程度與影響因素,以便于為加強無償獻血工作的宣傳是開展提供依據與針對性的措施[6]。在本文的研究結果中,第一次獻血者共110例(55.00%),其中教育等級為大專與其之上的共有90 例(81.82%),獻血次數超過1次的志愿者中教育等級為大專與其之上的共有 83 例(92.22%),由此可知參與無償獻血的群體大部分屬于教育等級較高的大專及以上人群,這與李華等[7]的結果相符,分析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為教育等級越高者則其能夠明確地理解無償獻血的各種相關知識,能夠更好的理解宣傳的內容,其人體的代謝與生理知識的認知能力較高,明確適當合理的獻血能夠加強機體的代謝狀況[8]。而教育等級較低者會因為對機體代謝與血液循環系統生理知識的缺乏而排斥參與獻血[9]。在本文的研究結果中,獻血量為400 毫升與200 毫升兩組研究對象的行為量表的總評分與分項目評分都沒有統計學方面的差別(P gt; 0.05),第一次獻血者的健康量表總評分與生理健康分量表評分同獻血次數超過1次的志愿者沒有統計學方面的差別(P gt; 0.05),而獻血次數超過1次的志愿者的心理健康以及社會健康分量表評分比第一次獻血者明顯增加(P lt; 0.05),由此可知多次參與獻血者大多數具有較高的心理健康以及社會健康狀況。所以,可
在宣傳中增加獻血對機體心理健康以及社會健康的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本市無償獻血志愿者大部分屬于教育等級為大專與以上的,而且獻血次數越多的人群其心理健康以及社會健康越優異,在今后的無償獻血宣傳工作中,需要提高對于基層教育等級較低人群的宣傳。
參考文獻:
.[1] 李向國,余慧芳.新常態下青海無償獻血長效機制的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16,29(9):983- 985.
[2] 陶偉華.無償獻血若干社會問題的辨析[J].醫學與哲學,2015,36(19):50-51,88.
[3] 涂林,付萍,曹汝安等.綿陽地區2008-2010年無償獻血趨勢及獻血者人群結構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6,29(7):735-737.
[4] 張寒梅.淄博市獻血現狀及無償獻血者對獻血認知的調查分析[D].青島大學,2013
[5] 繆維芬,劉璇璇,繆維芳等.醫學大學生對無償獻血的認知、態度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9(5):787-791.
[7] 李華,王振維.重慶市無償獻血工作現狀與對策研究[ J].重慶醫學,2004,66(6):884-886.
[8] 尚麗,李玉江,涂東晉等.西藏林芝市2012~2015年無償獻血人群狀況調查分析[J].重慶醫學,2016,(2):245-246.
[9] 林振平,崔康康,胡文靜等.中外探討無償獻血意愿影響因素的比較[J].醫學與哲學,2015,36(19):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