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人類對音樂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從未否定,并且對其進行深入探究。在當代,音樂治療的影響不斷向世界拓展,不僅僅是音樂自身存在的審美意義,更為重要的是音樂對在醫學臨床中所存在的價值。
關鍵詞:音樂治療的生理作用;心理作用;促進個體發展;音樂治療存在不足
音樂治療是以心理治療的理論和方法為基礎,運用音樂特有的生理、心理效應,使求治者在音樂治療師的共同參與下,通過各種專門設計的音樂行為,經歷音樂體驗達到消除心理障礙,恢復或增進心理健康的目的。音樂治療有三個特點:一是采用音樂為治療方式,而音樂的選取因人格、環境、病因而有所不同,通過音樂改變個體情緒,進而改變個體的認知方式;二是音樂治療以心理學知識為理論基礎,其治療過程無論從醫患關系還是心理學方法等,都是運用心理咨詢中的相關理論知識;三是治療的目的基本都是幫助個體消除心理疾病,促進個體身心達到和諧、健康狀態。
一、音樂治療的生理作用
談及音樂治療的生理作用,主要涉及音樂在臨床實踐方面的作用,以音樂為治療方法,幫助病人消除疾病,緩解病痛。在我國古代就開始將音樂療法應用于臨床醫學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我國著名的醫學著作《皇帝內經》提出的“五音和五臟之間特定的聯系,即宮通脾、商通肺、角通肝、徵通心、羽通腎”,基于該理論形成了中國古代的“五行五音音療法”(五形:金、木、水、火、土。五音:宮、商、角、徵、羽)。可以說中國古代的音樂治療與中醫學說密切相關,隨著兩者之間的結合,中醫的針灸推拿學說運用到音樂治療中,形成目前較為成熟的音樂電療,即將音樂信號轉換為電信號作用于人體特定部位或穴位,它作為一種中國獨具特色的音樂療法長期應用于肌肉損傷、神經衰弱、、腎結石的碎石、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的治療,甚至在現代外科手術的麻醉中也發揮重要作用。在西方,大多數運用先進的設備儀器對音樂療法進行研究,證明了音樂對個體生理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旋律優美動聽、節奏輕快明朗的音樂,經感覺通路傳入大腦后,作用于大腦邊緣系統和腦干網狀系統,通過神經調節及體液調節,促進某些神經遞質的分泌和轉化,從而起到調整機體穩態、恢復生理平衡的生理作用,有利于增強有機體免疫力。無論在我國還是西方,音樂治療在生理方面的作用得到實踐證明和臨床運用。
二、音樂治療的心理作用
音樂治療的心理作用體現在對個體情緒產生一定程度影響。早在我國古籍中就有記載關于音樂與情緒之間的密切關系。如《荀子·樂論篇》曾說:先王惡其亂也。而行其行,正其樂,而天下順。故齊衰之服,哭泣之聲,使人之心悲,帶甲嬰軸,歌于行伍,使人之心傷;姚冶之容,鄭衛之音,使人之心淫,紳端章甫,舞《韻》歌《武》,使人之心莊”,《樂記》中寫道:“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物而動,然后心術形焉。是故,志微噍殺之音作,而民思憂;諧、慢易、繁文、簡節之音樂,而民康樂;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廉直、勁正、莊誠之音作,而民肅敬;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流辟邪散、狄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亂”(《樂記·樂言管》)由此可見不同類型的音樂會帶來不同情緒體驗,例如,悲傷低沉的音樂會增加患者的傷感、悲涼、凄慘的情緒體驗。
在現代音樂中,可以獲得豐富的音樂類型,比如搖滾樂、民族樂曲、流行音樂等等,這些音樂有的是激昂奮進、有的哀怨悲傷、有的歡快活潑。而音樂治療的作用在于通過音樂引起個體情緒體驗,進而改變個體認知。這與心理咨詢中的認知療法即艾利斯合理情緒療法(ABC理論)有異曲同工之處。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比如在自然界中如果你聽到各種鳥類、蟬鳴的聲音,此時如果心情低落,會認為這些聲音很吵鬧,如果欣賞優美的音樂之后,情緒體驗會變得愉悅欣快,此時的大自然聲音就變得很美妙。音樂治療除了以情緒為中介而改變個體認知,同時音樂具有情緒宣泄、釋放壓力等緩解個體心理緊張、調節個體負性情緒的作用。基本過程是當個體處于消極情緒中時,通過音樂為調節方式,營造一種積極、愉悅的氛圍,使得個體在這種氛圍中逐漸改變目前的心理狀態,壓抑的不良情緒得到釋放,從而達到內心的和諧、平衡。具體要分析不同群體,采用不同類型音樂對其病癥進行矯治。
三、音樂治療促進個體發展
音樂治療不僅對有身心疾病的個體發揮作用,而且對個人的全程發展也有積極作用。音樂治療對個體人格的塑造、意志品質的培養、良好的性格形成和人格的塑造有積極促進作用。
《樂記》中記載“明乎商之音者,臨事而屢斷。明乎齊之音者,見利而讓。臨事而屢斷,勇也;見利而讓,義也。有勇有義,非歌孰能保此?”這里說明音樂與性格之間的關系。現實生活中:一個長期生活在音樂熏陶下的孩子,不僅對音樂有獨到的欣賞能力,而且自身會形成良好的外在氣質和內在修養,這類例子在音樂界屢見不鮮。“腹有詩書氣自華”,而音樂能做到內外兼修,陶冶性情。現在國內受西方嬰幼兒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關注嬰兒的胎教,這類書籍也屢見不鮮。但是在胎教過程中,對音樂的選擇和音量的控制父母要掌握好,進行胎教音樂不僅對胎兒視覺、聽覺、皮膚感覺和記憶力的提高方面的發育有益處,而且美妙舒緩的音樂能夠喚起孕婦美好的情感和藝術想象力,應該說音樂胎教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的開始,為孩子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四、音樂治療存在不足
在音樂治療實踐的過程中,最需要關注的問題是音樂治療的規范性問題,即從業人員在治療過程中操作不規范,很多從業人員或許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但是缺少臨床應用的經驗,未長期在相關機構從事實踐操作工作。因此要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專業化培訓,比如參與國內外專家的培訓,充分利用機會參與音樂治療的實踐。同時,由于社會對音樂治療的關注度不是很高。缺乏對音樂治療正確的認知,導致“音樂處方”的濫用,將音樂治療所用音樂與市場上的現代流行音樂相混淆,更為擔憂的是音樂治療的原則是要求因人而異,不同性格和人格的人所選取的音樂類型有所不同,而現在很多人是一概而論,這會削弱音樂治療的臨床應用效果。
總之,音樂治療作為國內的一門新興學科,在建立和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而一門學科的成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更多研究者共同努力。在對音樂治療進行研究同時,能勇于發現問題并不斷解決問題,使得音樂治療學科能夠得到蓬勃發展,獲得質的提升和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