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主義城鎮化理論揭示了城市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趨勢,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城鎮化已然成為國家擴大內需、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手段。加快城鄉一體化的建設進程,有利于激發投資拉動內需,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黑龍江是農業大省,土地廣袤,資源富集。在過去的五年中,城鎮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城鎮化率達到56.9%,城鎮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城鎮經濟社會承載能力明顯增強。本文通過深入分析黑龍江城鎮化發展現狀及特點,對城鎮化建設中面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黑龍江新型城鎮化發展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城鎮化建設 產業支撐 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4(a)-120-02
一個國家或地區城鎮化的程度和比例,是判斷這個國家或地區現代化經濟發展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標和典型標志。中國的具體國情不允許其從農業社會直接步入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城鎮就是銜接農村與城市的橋梁。城鎮化,既包括該區域人口由農村向城市的遷入匯集,也包括該地區產業結構的變革、經濟發展方式的進步。需要提醒的是,人口結構的變化只是表象,城鎮化的最終目標是促使第一產業人口向第二、第三產業人口轉移。
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提出: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中國城鎮化建設,是指鄉村經濟向集約型和高附加型的方式轉變,人口的生產生活逐步靠攏現代城市水平的過程。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轉型深入,農村城鎮化是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必選之路。
黑龍江省的城鎮化進程,與中國其他省市地區相比,存在較大的差異。第一是城鎮化進程的起點較高。新中國剛成立時,黑龍江作為國家的工業基地和糧食基地,通過一大批重工業項目和農場、林場的建設,取得了較高的城鎮化水平。第二最近十幾年的城鎮化進程較慢,在城鎮化建設中出現了不少問題。
1 黑龍江省城鎮化發展現狀概述
黑龍江省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自2010年~2016年,將通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所有制結構進一步優化,從整體上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不斷提升城鎮化質量。綜合來講,黑龍江省城鎮化建設取得的成就如下。
1.1 城鎮化率穩步提升,小城鎮快速發展
人口城鎮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地區城鎮化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之一。2015年,黑龍江省城鎮化率為58.8%,高于全國平均城鎮化率1.7個百分點。從2010年~2015年,城鎮人口總計增加了107.8萬人,年均增加21.6萬人。黑龍江各級政府在省新型城鎮化規劃的指導下,努力協調大中小城市的空間布局、推動城鎮之間的經濟協同發展,同時實行一系列的戶籍制度改革,鼓勵農民進城落戶,穩定推進農業人口向城市進行轉移。
1.2 城鎮基礎設施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十二五時期,黑龍江省努力克服“重生產輕生活”的固有發展思想,不斷增大城鎮基礎設施投入,提高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這五年的時間里,黑龍江省開復工“三供三治”項目787項,完成投資778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5倍。城市鐵路、水利等均取得突破,2015年城市燃氣和供暖普及率分別達到89%和74%,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5%、城市垃圾處理率達到90%,與其他同等經濟發展水平地區相比,居于前列。同時,新增城市綠地8350公頃,建設城市二級以上道路2431公里,建設橋梁115座,城市機械化清冰雪能力也取得了突破。
2 黑龍江省城鎮化建設面臨的問題
黑龍江省最近十幾年的城鎮化進程較慢。從2000年~2015年,黑龍江城鎮化率由51.9%增長到58.8%,只提高了6.9個百分點。在這十五年間,全國平均的城鎮化率由36.22%提高到56.1%,年均增速是黑龍江省的3倍。同全國其他地區相比,黑龍江省在城鎮化建設和發展中,潛藏的一些問題也日益凸顯,步入城鎮化進程中必須突破的關鍵時期。
2.1 城鎮化水平虛高
黑龍江省城鎮化人口比例雖然較高,但除去森工和農墾人口占比,城鎮化的真實水平其實并不具有優勢。2014年,全國31個省區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中,黑龍江省是22609元,排名第27名,收入增速全國倒數。拿2015年來說,黑龍江省的名義GDP增長率為-0.29%,經濟總量的增速排名全國倒數;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8%,而當年全國的這一平均數值為7.3%;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率為36.7%,全國平均數值已突破50%,黑龍江排名全國倒數第二;勞動力就業的非農化比率,黑龍江省是49.5%,勉強接近全國50%的平均水平。
2.2 城鎮規劃建設缺乏統籌
受“重工業輕生活”的發展思想影響,黑龍江省城市規劃統籌存在不合理。
截止到2013年,黑龍江省設有市級城市31個,縣級城市18個,建制鎮495個。其中,特大城市3個,占比9.7%;大城市15個,占比48.4%;中等城市9個,占比29%;小城市4個,占比13%。與全國各種人口規模城市占比相比較,如表1所示。

同全國相比,黑龍江特大城市比例明顯偏低,小城市比例偏高。大城市對區域經濟圈的輻射帶動作用無法充分體現。同時,中小城市以資源型工礦城市為主,在國家經濟轉型升級時期,存在城市功能較弱、重工業依賴性高,集約程度偏低的問題。
2.3 城鎮綜合承載力不強
城市綜合承載力是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利用城市的各種資源及知識、技術等條件,在維護同時期社會文化準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所能容納的人口數量。因為小城鎮就業情況不容樂觀,農民工的轉移大部分流向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大城市。這些城市隨著人口增多,城市建設投入不足,功能欠缺的問題日益凸顯,城鎮公共資源緊缺。比如黑龍江的燃氣普及率、人均綠地面積、人均道路面積都低于全國城鎮平均水平。農民工在勞動管理、工資待遇、工作生活條件、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都無法享受到和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待遇。
2.4 城鎮化發展缺少產業支撐
產業支撐是城鎮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城鎮化進程中的產業支撐主要來自于農村產業的推動和城市產業的拉動。黑龍江的工業發展還在低端粗放模式轉型升級的過程當中,大型工業企業受經濟下行影響,需要承擔很多的就業壓力和發展壓力,無法發揮勞動力的吸納作用。截止到2015年,黑龍江第三產業產值GDP占比43.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第三產業發展緩慢,在GDP中始終處于低位,嚴重影響了城鎮化的發展進程,導致農村人口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的轉移十分緩慢。
2.5 城鎮化建設缺乏地方特色
受粗放型發展模式影響,黑龍江的城鎮化建設與全國很多地區一樣,在發展過程中,過于重視速度和規模,而忽視了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保護。黑龍江作為一個歷史悠久、傳統文化和民族風情都十分突出的地區,在現代化的建設過程中,過于重視表面的形式,缺乏文化表現力,缺少地區特色。
3 黑龍江省城鎮化建設的發展對策
3.1 優化城鎮空間布局
良好的城鎮空間布局,首先要充分發揮大城市的樞紐中心角色,在此基礎上形成中小城市的功能補充,以此形成各種規模的城鎮協同發展的經濟體系。黑龍江省,首先需要進一步強化哈爾濱、佳木斯、牡丹江等大城市的集聚作用,通過這些城市的經濟輻射作用,促進周邊具有區域優勢的中小城市的發展,實現中心城市沿線區域的帶動發展,增強地方經濟能力。加快小城鎮發展,圍繞交通便利的小城鎮以及具有一定產業基礎的中小城市,加強當地基礎設施建設,通過人口集聚擴大城市規模,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格局。在小城鎮建設中,有針對性的推動部分小城鎮向農村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發展,使之形成中心城市的衛星城鎮。
3.2 培育城鎮產業支撐
要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一是旅游業,黑龍江省是全國著名的旅游省份,旅游業不僅在目前的GDP比重日益增長,是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在未來還將發揮出更大的潛力。除了文化旅游,還有森林綠色生態游以及少數民族風情旅游資源。各地區要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和社會經濟總體規劃,利用旅游業的相關性,逐步完善服務接待功能,改善當地環境,帶動相關產業,為當地居民創造就業機會,推進城鎮化的發展。第二是商業及批發零售餐飲業,批發零售貿易在黑龍江省經濟中的比重也很大,通過扶持建立一批大型現代企業,樹立品牌,創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和商業文化,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提升城鎮化水平。
3.3 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
城鎮基礎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需要創新城市建設中的投融資機制,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通過市場運作的方式來籌措資金,更好的完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增加財政投入,持續改善城鎮的經濟市場環境和就業安家環境。以城鎮化總體規劃為準則,合理安排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交通網絡體系構建,通過多元化、全方位的交通體系覆蓋,來實現大中小城市和城鎮的經濟一體化建設。建立與城市發展相協調的環境保護系統,完善城市供排水系統,穩定可靠的能源供應體系,構筑高速安全的信息網絡系統。構筑合理的燃氣系統,提高城市燃氣的供應水平和普及程度,加強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創新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3.4 以人為本完善城鎮功能
以人為本,實現農民工市民化,改革戶籍管理制度,堅持“因地制宜、分步推進、存量優先、帶動增量”的原則,將符合一定條件的農民工,如在城鎮居住有一定年限,有穩定勞務關系的逐漸納為城鎮居民。為農民工進城解決后顧之憂,在購房落戶,子女教育,就業就醫、社會保障等多個方面采取更為人性化的管理辦法。加強和改進城市人口管理,大城市要根據實際放寬農民工和其他外來人口落戶條件,放開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戶籍限制。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改善農民工公共服務水平,加強農民工權益維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將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納入公共住房保障體系。
3.5 提升文化內涵倡導文明城鎮
黑龍江在建設新城的同時,要加強對舊城鎮的保護,要突出地方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從城鎮區位、資源特點出發,挖掘當地的文化特色、生活方式和歷史文化中的可利用資源,依托產業優勢和城市文化建成特色城鎮和新興城市。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協調。對舊城區的改造避免一味追求現代化,對歷史悠久知名度高的老城區應該保留原有特色。其次要保護傳承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是黑龍江省最寶貴的財富,是特色城鎮建設的基礎。因此,要積極宣傳,政策鼓勵,引導企業群眾廣泛參與文化城鎮、文明城鎮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張嚴鐸,劉吉昌.關于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問題的思考[J].北方經貿,2016(3).
[2] 殷美玉,劉強.黑龍江省城鎮化建設問題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