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商務談判中經常會出現僵局狀況,需要雙方高度重視,積極采取處理方法。從商務談判的本質來看,是一個動態博弈的過程,對此可以將博弈論充分應用到商務談判中,這樣才能確保商務談判的順利進行,從而有效調節雙方利益,避免出現爭端,將共同利益確定下來。本文將以博弈論為視角,探討商務談判僵局的處理措施。
關鍵詞:博弈論 商務談判 僵局
中圖分類號:F224.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4(a)-131-02
所謂商務談判,即雙方為了實現各自目的進行的溝通與協商,并以協議的形式確定下來。而在商務談判時經常出現僵局,雙方因意見不合而產生分歧,該僵局并不是說談判失敗,只需要及時采取處理方法,如運用博弈論等,就可以處理好僵局。不然會讓談判無法順利進行,甚至導致商務談判發生破裂。所以,進行商務談判的時候,在爭取最大利益的同時,也要避免對雙方合作利益導致損壞,既要有競爭,也要清楚認識到合作共贏。
1 商務談判僵局的原因分析
一般來說,引起商務談判僵局的原因較多,如人員素質不高、缺乏暢通的信息交流平臺、談判時存在談判一方故意拖延、反應遲鈍、緘口不言等。從本質上來看,雙方共同利益是造成商務談判僵局的主要因素。
博弈論最早由馮·諾依曼提出,即雙方在平等對局中通過對策略的運用實現自身目的。對商務談判而言,無處不體現著博弈論的觀點與特征,包括力量均衡雙方、有多種選擇性策略集合、規則與慣例條件下雙方較量的結果。談判的過程就是談判者選擇和試用策略的過程,是談判各方綜合因素共同博弈的過程[1]。商務談判中存在很多非合作博弈,這主要來源于雙方的利益沖突,力量雙方各自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此外,在進行商務談判時,還要重視其合作性特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為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在社會上贏得更好的聲譽,在考慮自身利益的同時,也要多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問題,這樣才能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由此可見,在商務談判中要重視對博弈論的運用,從而有效打破僵局。
2 構建談判僵局的博弈模型
博弈論模型的主要特征為:(1)有參加競爭的對手;(2)每個競爭對手都有自己可供選擇的競爭策略;(3)對于每個競爭對手選定的策略,大家都對應有一個收入。由此假設該模型的四個常量:(1)博弈對象;(2)策略集合;(3)博弈次序;(4)博弈收益。
假定每個參與者都是利己的(即“囚徒”),即都尋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關心另一參與者的利益。另外,沒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預個人決策,參與者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策略。假設甲方與乙方得到的利益都為20個單位。如果雙方都不接受對方條件則收益為0。如果有一方主動接受交易條件,而另一方不接受,則主動接洽的一方將消耗5個單位,部分損失,而另一方則無損失,得到的收益還是為0個單位。按照上述條件,構建的模型如圖1所示。

談判雙方都不會讓僵局持續導致利益為0,因此正如囚徒困境中,二人的理性思考都會得出同樣的結論——選擇背叛。背叛是兩種策略中的支配性策略,在這場博弈中唯一可能達到的納什均衡,就是雙方參與者都背叛對方,結果二人同樣服刑兩年。雙方選擇接受所獲得的利益分配上,雖然雙方進行合作都可以獲得共同利益,不過按照哪種交易條件對共同利益進行分配,這點也尤為關鍵。在商務談判中,雙方都想讓分配結果更加有利于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一般不愿意接受平均分配的交易條件,即雙方都得到10個單位的利益,都希望最終的交易條件對自己更加有利。只要其中有一方不愿意接受當前的交易條件,那么另一方為防止出現損失,也會不接受,這樣將選擇(不接受,不接受)的策略,這樣在面對談判僵局時,雙方都不想讓步,這是由于只要選擇讓步,那么自身的利益將會減少,若是有一方認為讓步將無法得到所需利益,這樣將出現談判僵局。納什均衡雖然是由單個人的最優戰略組成,但并不意味著是一個總體最優結果。在個人理性與集體理性的沖突情況下,個人追求利己行為而導致的最終結局是一個納什均衡,也是對所有人都不利的結局。這就是典型的非合作博弈悖論。表明即使合作能使所有人的情況變好時,人們在談判中也很難相互合作,即個人理性導致的集體非理性,在價格硝煙的背后,往往是怕自己吃虧,但實際并無贏家,陷入囚徒困境的是自己的心態。
僵局是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相悖的必然結果,個人經過合作能夠實現集體利益,但合作將導致個人利益受損。對非合作博弈過程而言,參與者注重雙方利益的對抗性與沖突性,拒絕重要問題上的讓步,從而忽略了集體化最優策略,導致了僵局。
3 商務談判僵局應對方案
3.1 關注共同利益
博弈論主要研究公式化的激勵結構間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數學理論和方法。博弈論考慮游戲中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并最終選擇優化策略。在商務談判中,需要預測對方的行為和決策從而形成最終有利于自己的決策。在商務談判中最主要的是確定價格空間,價格差額的存在使雙方談判成為可能。利益是談判者追求的目標,而共同利益則是雙方談判的基礎[2]。當出現談判僵局時,雙方很可能因為堅持自己的立場或觀點而忽視共同利益,也就失去了可獲利益,甚至面臨承擔損失的風險。此時,雙方應回歸談判重點,抓住共同利益,促使雙方化解僵局,達成合作目標。
例如,廣東玻璃廠為引進設備,與美國歐文斯玻璃公司展開了談判,注重從共同利益出發,這樣很容易就打破了僵局,順利完成談判。在談判時,雙方就全套引進與部分引進出現分歧,美方公司提出中方公司必須全套引進,而中方公司則提出因為外匯有限,所以需要部分引進,這樣談判就進入了僵局。為打破僵局,中方公司代表說:“貴公司無論是技術、設備,還是人才上,在全球都是頂級的,貴公司將設備投入進來,與我們進行科技合作,幫助我們建廠,必須用最好的技術,所以我們才能成為全國第一,對我們雙方而言,都是非常有有利的。”對方一聽,很快就產生了興趣,中方公司代表繼續說:“我們公司外匯非常有限,能夠引進的并不多,只在國內生產,不計劃出口,而且法國、日本等國家也愿意和我們合作,若是你們不同意,不愿意投入最先進的技術與設備,那么將失去中國市場,可謂得不償失。”通過這一席話,很快就緩解了談判的僵局,并達成協議。
3.2 提供可選擇的方案
由于共同利益或某個問題發生分歧,導致談判出現僵局,需要主動需求更好的解決方案,從而得到共同利益最大化與個人利益最大化之間的結合點。在商務談判過程中,若是發生談判破裂,那么表面利益降低,很多時候進行商務談判時,難以得到能夠讓雙方都滿意的策略,對于方案的選擇來說,雙方通常都會選擇對自身利益最小的策略。商務談判與博弈差不多,整個過程是雙方實力的較量,從而無法避免出現有強有弱的局面。對此,談判雙方都要提供可選擇方案,保證能讓雙方都滿意,從而有效解決商務談判僵局。
3.3 “囚徒困境”在商務談判中再現
在囚徒困境中,警察利用這個博弈理論讓競爭雙方(囚徒A和囚徒B)陷入困境,從而降低成本,實現目標。進行商務談判時,經常會出現“囚徒困境”的情況[3]。雙方由于缺乏彼此的信任,在信息不完備的情況下,只考慮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削減了對方的利益空間。在策略博弈過程中,既存在合作,也存在欺騙。對此,要將這一理論應用于商務談判活動中,處于主動地位的一方可以設置困境使對方就范;處于非支配地位的一方同樣可以設置困境假象迷惑對方來達到目的。
3.4 信息流的合理運用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博弈時,信息掌握的準確度直接關系到決策的可行性。在談判實踐中,談判雙方都有巨大的信息流,談判者必須具備挑選有效信息并及時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在談判過程中要對各方信息有充分了解,如主要競爭者情況、談判對手的情況[4]。信息博弈在博弈過程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非支配一方只有充分掌握信息,才能做到運籌帷幄,不至于一味讓步,減少在談判中可能帶來的損失;而處于支配一方同樣可以利用信息做出決策,實現自己的目的。
例如,一位新加坡客商(祖籍山東)與山東某進出口公司談判大蒜生意。在首次談判過程中,山東公司初次報價520美元/噸,而新加坡客商最高出價450美元/噸。雙方都不愿意讓步,從而導致談判進入了僵局。三天之后,雙方重新談判,這個時候山東這家公司退通過了解市場情況,知道現在正是大蒜的收獲期,如果不能第一時間達成協議,將錯失收購的最佳時機,既無法確保質量,同時收購價格也可能不會上漲。同時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不斷上升,提前進行結算,如同提價。對于,中方提出價格為每噸705美元,這和上海、嘉定相比要略微便宜一點,不過與國際市場行情差不多。反觀對方,直接提高了價格,為每噸710美元,但是有一個附加條件,即簽訂長期合作協議。之后才發現對方提價的原因,即新加坡華人眾多,且購買大蒜的一般為北方人,對蒜味的濃度要求很高,山東大蒜雖然要貴點,但是濃度足夠,市場需求較大。此外,這為新加坡華裔客商祖籍山東,對山東有一份特別的感情,愿意進行長期合作。同時做生意也不應過于計較,這樣雙方都能獲利。
3.5 運用轉移問題的策略
商務談判中引起僵局的原因很多,很多時候是因為談判雙方就某個問題僵持不下,對此,可以采取轉移問題的方法。如果談判雙方在這個問題上都不愿意讓步,那么可以先洽談其他方面的事宜。例如:談判雙方在價格上面互不相讓時,那么可以先不談這個問題,而在交貨日期、付款方式等方面進行談判,雙方在妥善處理完這些問題后,由于都比較滿意,再來談價格時,雙方都可以作出一定讓步。
4 結語
總之,一般說來,談判僵局在商務談判活動中是不可避免的,同樣會陷入類似囚徒困境的兩難境地。針對這一問題,需要深入分析引起商務談判僵局的原因,才能有針對性采取解決措施,從而有效解決僵局。同時還應視談判雙方具體情況而定。總的說來,談判雙方應在堅持合作的基礎上,積極處理好談判中存在的個體利益與共同利益問題,不斷調整策略來進行博弈以實現各自的利益。
參考文獻
[1] 劉欣然.淺談商務談判的策略[J].商場現代化,2016(13).
[2] 呂繼紅,琚硯函.如何打破商務談判中的僵局[J].上海商業,2014(09).
[3] 沈琪.淺談博弈論視角下的商務談判[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4(04).
[4] 甄玉連.淺析心理學在商務談判中的運用[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01).
①基金項目:課題項目名稱:商務談判2015精品資源共享課(2015JPK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