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區域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在我國對外貿易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農產品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征,一直是我國外貿出口的重要商品,在區域性外貿結構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前,全球經濟發展速度相對緩慢,國際貿易整體活躍度下降,全國總體對外貿易形勢不容樂觀。在此背景下,地域性農產品在外貿出口中呈現出什么特點,存在哪些問題,又該如何應對,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中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文以萊蕪市農產品出口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依據,對以上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區域經濟 農產品 出口現狀 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F30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4(a)-056-02
區域經濟是在一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生產綜合體。它以一定地域為范圍,反映不同地區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內涵和外延的相互關系。每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都受到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和經濟政策等因素的制約,反映著區域性的資源開發和利用現狀及其問題。
山東省萊蕪市地處山東省中部,轄兩個縣級行政區,總面積2246.33平方公里,人口135萬,是山東省最小的地級市。境內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四季分明、氣候溫暖,既是全國重要的名優農產品種植基地,也是省內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基地。
萊蕪市農產品出口份額占全市出口總額的近60%,具有地域特色的主要出口產品有萊蕪生姜和白皮蒜。
1 萊蕪市農產品出口現狀和優勢
1.1 全市農產品出口現狀
2016年,萊蕪市外貿出口額完成64.8億元,其中,農產品出口37.7億元,占全市外貿出口總額的58.2%。
(1)從出口農產品具體品類上看:萊蕪全年大蒜出口15.26萬噸,同比下降9.3%,出口額21.56億元,同比增長69.3%;生姜出口12.02萬噸,同比增長36.8%,出口額3.67億元,同比下降23.2%。萊蕪生姜及大蒜合計出口25.23億元,占全市農產品出口總額的67%,其中,生姜和大蒜制品(腌制姜芽、壽司姜片、腌制蒜、蒜粉、蒜片等)出口額5億元。
水果及堅果類出口8.49億元,同比增長9.6%。其中,鮮蘋果出口5.6萬噸,鮮梨出口4200噸,鮮或干葡萄出口900噸,未去殼板栗出口2620噸,鮮或干的柑橘出口1770噸。
(2)從出口市場分布上看;萊蕪市農產品出口基本以亞洲市場為主,出口額占比近60%,主要市場為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歐洲、北美高端市場出口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意大利和德國。澳大利亞、巴西及非洲少數地區等為近幾年開發的新市場。
1.2 萊蕪農產品出口優勢的主要表現
(1)產品質量優勢。萊蕪地區位于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區,地勢東高西低,春季溫暖多風,夏季濕潤多雨,區域內的丘陵地帶以生姜種植為主,在降雨多的年份,不易形成澇災,適宜生姜成長;平原地帶以大蒜種植為主,土地肥沃、灌溉方便,獨特的自然條件特別適合生姜和大蒜的生長。
萊蕪生姜、白皮蒜均是中國名優產品,是農業部認定的A級綠色食品。萊蕪市萊城區為全市生姜主產區,是被國家命名的“中國生姜之鄉”。當地有2000多年的生姜種植歷史,農民世代延續,探索、培育出了適合本地生長,產量高的生姜優良品種,加之種植區域以當地北部山地為主,氣候適宜,產品受污染少,藥物殘留低,品質優良,產品均能順利通過各進口國嚴格的藥殘檢測。
(2)產業鏈優勢。經過多年的發展,萊蕪生姜及大蒜產業從種植到加工銷售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商品可實現就地加工銷售。當地加工企業眾多,產品品類豐富,生姜主要出口制成品有脫水姜片、軟化姜芽、腌漬姜塊、壽司姜片和保鮮姜塊等。大蒜出口制成品有腌制蒜、蒜米罐頭、蒜粉、蒜片等。
2 萊蕪市農產品出口存在的問題
2.1 從外部環境看
一方面是國際需求總體不足。當前,全球經濟發展速度相對緩慢,國際貿易整體活躍度不高,國外主要市場需求不足,致使全市大部分農產品出口企業難以滿負荷生產。多數外貿企業普遍反映,在手訂單與往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差距,短單、小單比重高、利潤低。
另一方面是國際貿易環境趨緊。近幾年,中國已成為全球遭遇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涉及產業不斷增多。據相關資料披露,國外每年針對中國出口產品發起的貿易調查不下50起,涉案金額逾百億美元,嚴重影響著國外進口商和中國出口企業的信心。近幾年以來,萊蕪市在農產品出口上遭到國外買家惡意拖欠貨款及拒收貨物等案件也時有發生。隨著貿易環境的惡化,此類案件還有上升趨勢。
另外,進口國家貿易壁壘增加也導致了農產品出口難度的加大。近年來,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及綠色壁壘越來越嚴格,食品安全標準越來越高,體系越來越完嚴厲,對萊蕪市農產品的出口帶來一定壓力。
2.2 從內部原因看
一是種植模式導致的質量問題。萊蕪當地農民在生姜及大蒜種植上,基本以傳統化的栽培技術為主,不注重品種的更新與引進,部分種植區化肥用量大、導致土質下降、病蟲害加重、進而影響產品質量和出口。
二是出口結構導致的附加值低問題。目前,萊蕪市農產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生姜、大蒜和保鮮果品這幾個品類上,且80%以上的產品為初級品,而多數加工企業基本以腌漬品為主,附加值不高,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三是產品出口市場過于集中。萊蕪大部分農產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東、東南亞等少數國家和地區,出口市場過于集中,經常導致出口同行業間無序競爭、惡意競爭。
3 萊蕪市農產品出口的對策
(1)努力提升自身產品質量,加強名品意識。政府需加大對生姜及大蒜在種植栽培和管理方面的規范化指導,以提高農產品的質量。農業主管部門可加強與農業院校合作,以解決在種植和病蟲害防治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加大對生姜、大蒜新品種的開發和引進。
農產品出口企業應增強品牌意識,努力發揮出產品質量優勢,打造出萊蕪農產品的品牌形象。同時,加強農產品基地和品牌認證的力度,增強萊蕪名優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2)加大深加工力度,提高產品附加值。萊蕪可充分發揮現有農產品精加工企業的產業帶動作用,擴大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規模,形成完整產業鏈。萊蕪可依托當地在生姜及其制品出口量居全國首位的山東萬興食品有限公司、在黑蒜(發酵蒜)生產技術成熟的山東泰豐食品有限公司及以蒜米罐頭制品為主的山東一品農產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重點發展腌漬蔬菜、腌制姜芽、壽司姜片、腌制蒜、蒜粉、蒜片和黑蒜等產品,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出口比重。
(3)企業自身需積極開拓新的市場。企業應積極開拓除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東南亞、中東等國家和地區以外的新興市場,以化解出口市場過于集中的矛盾,避免同行業間的無序競爭和惡意競爭。
政府在這一方面應積極引導廣大企業加大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政府可通過組織企業參加海外展會、境外市場考察和招商引資等方式,鼓勵企業有目標地走出去,拓寬境外市場發展空間。
(4)政府需加強自身服務,優化外貿發展環境。政府應加強企業與銀行、檢驗檢疫、海關、商務、外匯管理等部門的聯系溝通,幫助企業解決在經營方面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同時,積極執行好中央及省市各級政府的扶持政策,如中央對企業進口先進設備的貼息扶持,省市對中小外貿企業境外參展的資金扶持以及外貿企業參保出口信用保險的保費補貼等各項扶持政策,為外貿企業減輕經營壓力。
在當前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國際貿易整體活躍度不高的大背景下,區域性農產品在外貿出口中,只有依據自身實際制定出適合自身特點的應對措施,才能從根本上擺脫國內外諸多不利因素帶來的影響,實現對外出口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明娜.山東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現狀與對策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6(2).
[2] 王珊.探訪山東農產品深加工出口之道[J].國際在線,2014(10).
[3] 何秀芝,趙燕,劉曉寧.萊蕪生姜文化研究[J].科技視界, 2013(36).
[4] 吳清玲,焦健,劉少軍,等.淺談萊蕪市生姜產業現狀及發展措施[J].中國果菜,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