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的構建需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具體要求是在明確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商業活動影響因素做出全面的規劃,從而科學、有效、系統地反映出商業經營發展成果。本文結合商業經濟效益特點,在分析現階段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應用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的重構原則和方法,并對如何重構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進行策略分析。
關鍵詞: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 重構 原則 方式
中圖分類號:F27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4(a)-163-02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的中心是提升經濟發展效益,我國財政部門在1995年的時候頒布了十項商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原有的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不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為了提升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的社會適應性,需要相關人員結合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構建原則和社會發展實際重新構建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在一般情況下,經濟效益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動中勞動消耗和勞動成果的比較。商業發展的重要職能是實現商品的流通。而在商品流通的過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社會勞動。因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商業經濟效益是指社會主義商業活動中勞動消耗、占用和有效成果之間的比例。
1 商業經濟產出形式和效益表現特點
1.1 商業經濟產出多樣
商業部門的產品產出在某種程度上體現的是一種效用,具有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雙重屬性。商業產品的產出形式在數量上表現為商品銷售量、銷售額。商業產品產出形式在質量的表現則是已經完成的購銷活動對消費者需求滿足程度的影響。
1.2 商業經濟效益的屢次性
商業部門作為一個產業部門,其發展運作是通過商品的銷售來實現商品價值、商品使用價值,從而達到社會生產的目的,滿足社會發展下人們的各種需要。在滿足人們需要的同時,商業經濟生產出來的商品要能夠為企業發展獲取合理的利潤。因此可見,商業經濟效益第一層次需要從社會需要角度反映出商品購銷對社會主義經濟市場的滿足程度。商業經濟效益第二層次體現在商業部門、企業部門產品投入和產品產出關系問題的分析上。商業經濟效益第三個層次體現在能夠反映商業部門和企業經營者所追求的利潤關系上。
1.3 商業經濟效益成長的不穩定性
商品流通在政策的指導下進行,總體發展穩定,但是會受到相應的制約。受商品市場發展多變的供求關系、消費需求等因素影響,商業部門經濟效益獲得也會出現相應的起伏和跌落,商業經濟效益成長發展具有不穩定性的特點。
2 現階段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應用存在的問題
商業經濟效益指標是評價商業發展所獲經濟效益的重要標準,具體是指商業部門進行商品流通過程中商品價值、商品轉移使用價值和所消耗、所占用社會勞動的一種對比關系,商業經濟效益指標能夠對勞動耗費的節約程度、商業生產服務、商業社會服務等情況進行有效的反映。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作用的發揮需要依靠商業經濟效益來體現,但是現階段商業經濟效益指標和商業指標體系的構建不夠科學。
現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應用的商業經濟效益指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商業部門發展應用的用來評價發展效益的指標,指標體系的內容具體包括商業銷售額、商業銷售利稅率、商業發展的毛利率、商業發展的流通費用率和商業產品資金周轉次數等。另外一種是商業經濟學發展所應用的各種類型專著。除了商業部門應用的評價效益指標之外還包括資金利用率、資金利稅率、費用利稅率和人均利稅等。從上述的指標統計分析中可以發現,商業經濟效益指標的應用存在不合理、不統一、不科學等方面的問題。(1)指標體系應用的不統一。在我國現階段應用的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中,正指標和逆指標是可以被同時使用的。比如在商業經濟效益指標的應用中,商業勞動效率是作為正指標存在的,流通費是作為逆指標存在的。在非單一指標的應用中,正向指標和逆向指標是可以同時被應用的,但是如果指標的應用不統一,在使用操作的時候很容易出現混亂的現象。(2)一些指標的應用不夠正確。以銷售利稅率指標為例,這個指標在理論上的應用是不正確的,因為利稅和銷售額在本質上都屬于一種產出指標,將這兩個產出指標相比是無法反映出企業經濟效益的。(3)一些指標的應用不夠合理。以銷售額測度商業經濟發展效益是不合理的,從投入產出角度上看,銷售額是一種產出指標,只能對企業的商業發展規模進行考量,卻不能反映出企業的商業經濟效益。(4)指標體系的建立不夠科學合理。現階段應用的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沒有對經濟效益指標的獨立性和層次性問題進行考慮,存在指標重復設置的現象,比如流動資金周轉次數和流動資金周轉天數等價指標的重復設置。
3 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重構的原則和方法
3.1 數量對比關系原則
商業經濟效益需要對商品在流通過程中產出和投入關系問題進行反映。商業經濟效益的正指標是通過商業產出指標和商業投入指標的比值確定的,商業經濟效益的負指標是通過商業投入指標和商業產出入指標的比值確定的。這種定量關系對比和投入是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構建的先決條件,能夠反映出商業經濟效益的發展實質。
3.2 綜合反映原則
商業經濟效益成長不穩定性和發展層次性要求商業經濟效益指標的確定需要對商業經濟活動的全面情況進行反映。具體需要相關人員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建立不同的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通過多個商業經濟指標綜合反映出商業經濟活動的實際效益。
3.3 符合實際情況的原則
商業經濟效益指標的確定要以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建設和社會改革發展為基礎, 在指標體系的構建中要能夠充分反映出社會經濟發展的情況,并要求指標的形成能夠為各個部門的宏觀決策提供重要的支持。
3.4 可操作原則
商業經濟效益指標的建立需要充分考慮我國統計工作隊伍結構和發展實際,著眼于基層服務,在搜集商業經濟投入和產出資料的基礎上,提升商業經濟效益指標應用的社會適應性和可操作性。
4 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的重構策略
4.1 宏觀層面上的商業經濟效益綜合顯示指標體系
宏觀層面的商業經濟指標是對商業部門綜合經濟效益、整體效益的顯性反映。宏觀層面上的商業經濟效益指標能夠對不同范圍的商業總體效益發展情況進行反映,這種層面下的商業經濟指標顯示內容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4.1.1 商業部門產品的綜合產出率
商業部門產品的綜合產出率是商品純銷售額和商業全部投入的比值。商業全部投入包括商業資金、工資、流通費等。商業純銷售額是在一定時期內商業部門的勞動成果總和,是社會對消費品需求的一種客觀量化表現。
4.1.2 商業部門產品的總效益率
商業部門產品的總效益率是商業總產值和商業全部投入之間的比值。商業全部投入包括商業資金和商業流通費。商業總產值指的是商業毛利總額。商業部門產品的總效益率能夠反映商業部門作為獨立產業部門的綜合經濟效益,和國民經濟發展存在密切的關聯。
4.1.3 商業部門發展效益系數
商業部門發展效益系數是商業總產值增量和商業全部投入增量的比值。商業全部投入增量包括商業資金和商業流通費增量。商業部門發展效益系數能夠反映出商業部門投入是否會帶來等量的收益。商業部門發展效益系數在宏觀產業政策、產業投資方向和企業經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4.2 單要素和商業經濟結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單要素和商業經濟結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能夠反映出企業勞動投入、企業資金投入和成本費用等對商業經濟效益構成帶來的影響。商業勞動力效益產出評價指標體系由商業勞動生產率、商業人均利稅率、商業人均產值率、工資產出率、工資利稅率、工資產值率幾部分構成。單要素和商業經濟結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資金效益產出評價指標體系主要由流動資金周轉次數、商業資金總占有率、商業資金利稅率幾個部分構成。
4.3 輔助性商業經濟分析指標體系
輔助性商業經濟分析指標體系是對影響商業經濟效益各因素、各環節的跟蹤定位分析,能夠對整個商業經濟效益發展變化過程和趨勢進行全面的描述,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商業經濟目標成長分析指標體系。商業經濟目標成長分析指標體系包括商品購銷額、商品費用的增減額、商品生產資金的節約額、商品利稅增加額等指標。這些指標能夠對商業經濟目標和商業經濟收益變化進行反映。第二,商業經濟收益結構分析指標體系。商業經濟收益結構分析指標體系包括商品經濟毛利率、商品經濟銷售利潤率、商品經濟資金費用率等指標。這些綜合指標能夠通過商業經濟結構產出變動反映商業經濟的收益和成果。第三,商業經濟計劃完成分析指標。業經濟計劃完成分析指標包括商業費用計劃完成率、商業銷售、商業經濟利潤等指標。
5 結語
綜上所述,商業經濟效益的內容是復雜、多樣、系統的,應用單一的經濟效益指標無法有效反映出商業經濟效益發展的整體特點和規律,在具體應用的時候也比較容易出現企業片面追求某種經濟效益的傾向,不利于提升企業發展效益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定。為此,文章結合經濟發展實際,從宏觀層面上的商業經濟效益綜合顯示指標體系、單要素和商業經濟結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輔助性商業經濟分析指標體系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反映商業經濟效益,重構了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通過商業經濟指標體系的重構旨在為企業發展指明正確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羅保琦.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重構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4.
[2] 喬宏.軌道交通導向下的城市空間集約利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3.
[3] 余華銀,安廣久.現行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的缺陷及重新構造[J].財貿研究,1992(03).
[4] 張保田,張新偉.建立科學合理的商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J].山西財經學院學報,1991(06).
[5] 馮東升,吳勤生.商業零售企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及其評定[J].安徽財貿學院學報,19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