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企業會計工作普遍向著應用會計信息系統或ERP系統進行搜集、處理、分析會計業務數據的方向發展,而現有以賬務處理教學為主的會計實務課程所培養的做賬能力根本不能滿足當前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能力需求。因此,本文提出建立以會計信息系統(教學版)為主要教學手段、以信息化條件下企業會計崗位具體業務處理為內容,以分崗位實操為組織形式的新型會計實務課程,用以培養能滿足企業會計崗位工作能力要求的高素質實踐型人才。
關鍵詞:會計信息系統 會計崗位工作能力 新型會計實務課程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4(a)-087-02
跨入知識經濟時代,為適應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變革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必然要順應時代潮流利用以計算機和網絡為主的技術手段進行業務流程的重組及重整資源,而這一變化在企業會計工作當中的體現就是會計信息系統或ERP系統的應用,這就要求企業會計人員在全面熟悉企業經濟業務的基礎之上能利用會計信息系統高效地處理復雜多變的會計業務,還能對會計數據進行整理分析,以方便企業加強管理的需要。
為適應企業對實踐型會計技能人才的需要,中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均設置了實踐教學的核心課程——會計實務,但該課程當前普遍以會計賬務處理為主要內容,導致其對學生所培養的單純賬務處理能力從一開始就不能真正滿足會計崗位工作的需要,同時也大大落后于企業信息化對會計人員的能力要求。現有會計實務課程設計在會計實際工作中和信息化條件下所暴露出來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課程能力目標單一,綜合素質要求不高,嚴重偏離了當前會計工作崗位的實際要求。現有會計實務課程培養會計人才所達到的目標主要體現在能運用會計原理對日常經濟業務進行手工賬務處理或者利用會計軟件的賬務處理系統進行賬務處理。顯然,這一目標從設計開始就沒有充分考慮各會計崗位對會計人員除賬務處理以外的工作能力要求,同時忽視當前還可以利用會計信息系統對生成的會計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的功能;這樣就最終導致中高職院校學生對會計崗位業務能力存在嚴重缺失,更加不會全面運用會計信息系統的各子系統來從事會計工作。
第二,課程內容過于機械死板,在實訓當中不進行經濟數據處理的崗位直接給出核算數據讓學生進行賬務處理,既容易模糊企業業務部門的業務處理和會計部門進行會計處理的界限,又忽視了對經濟業務進行賬務處理和會計崗位業務處理兩者的聯系和區別,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導致只知按教科書來進行賬務處理而不能培養起根據經濟業務的性質、內容和變化情況作出相關的會計判斷后再進行業務處理的能力。
同時,由于課程能力目標定位的缺陷導致課程內容缺失了對會計信息系統各子系統運用的訓練,也沒有針對企業會計崗位的具體工作進行實訓,造成學生只會賬務處理而不能全面使用會計信息系統獨立應對不同崗位的會計工作。例如,在使用會計信息系統的前提下,采購會計崗位的工作是通過采購子系統來完成,而現有的實務課程根本沒有涉及采購子系統的操作訓練。
第三,課程組織形式沒有崗位分工合作意識,而是按照賬務處理流程要求學生對企業發生的本期經濟業務進行全盤的賬務處理,使學生根本不能了解各會計工作崗位的工作內容,也不利于學生理解數據在業務崗位到會計崗位以及在各會計崗位之間的傳遞流程及崗位分工的內涵,導致只會會計理論而沒有實際工作能力。
第四,課程的教學手段落后或者沒有真正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來進行系統性教學。現有的實務課程大都沒有使用具備會計信息系統功能的軟件進行教學,這顯然已落后于企業會計工作信息化的要求,即使采用會計電算化軟件進行教學,也沒有針對不同類型會計崗位業務利用軟件的不同功能模塊來進行全面的訓練。
第五,課程考核標準不能真實、準確及真正地反映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在實務課程中,往往以學生填制的憑證、登記的賬簿、編制報表的準確性來作為考核標準,由于學生都進行相同的賬務處理,最終編制出相同的會計報表,導致很難區分學生的實操能力;再加上沒有建立起真正的會計崗位業務實訓課程內容,更無法衡量學生從課程中所獲得的實際工作能力。
由于上述現有會計實務課程設計本身所具有的缺陷和信息化條件下的嚴重不足,我們有必要從會計崗位工作能力要求的角度出發,依照會計信息化的能力標準來革新會計實務課程,建立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新型會計實務課程。因此,筆者在教學和企業實踐的基礎上提出應從以下幾個密不可分、有機聯系的的方面來構建全新的會計實務課程。
1 革新課程能力目標體系
確立會計實務課程以培養學生信息化條件下會計崗位獨立工作能力為核心的能力目標體系,而不是只形成賬務處理能力的單一課程能力目標,這是新型會計實務課程的靈魂所在。根據信息化條件下會計工作的要求,我們所構建的會計實務課程總的能力目標體系(具體能力目標根據中高職學生的不同培養情況進行調整)包括:(1)各類型會計崗位的業務處理能力。(2)應用會計信息系統各子系統進行會計工作的能力。(3)與其他崗位(含業務崗位和會計崗位)配合、協調、溝通的能力。(4)發生特殊、緊急業務的應變處理能力。(5)數據收集、處理、分析能力。(6)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心理承受能力。(7)強烈的工作責任心,踏實勤奮的工作作風,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
2 構建全新的課程內容
建立完備能動的、適應當前會計工作崗位的課程內容,改變以往機械死板以賬務處理為主的課程內容,這是新型會計實務課程的核心。新課程內容應既能使學生真正熟悉提供會計核算原始數據的各項經濟業務,為學生針對靈活多變的經濟業務作出會計判斷打下良好基礎;又能使學生理解信息化條件下核算數據從業務崗位到會計崗位以及各會計崗位之間傳遞的流程,為學生將來的崗位分工和合作提供良好的前提,為以后從事會計工作奠定扎實的根基。
為此,我們建立的面向崗位的新型課程內容體系應包含以下組成部分:(1)熟悉企業采購、生產、銷售、庫存、行政管理等基本業務部門的業務流程及其所提供的原始數據和原始憑證的種類;(2)熟悉企業出納、采購、庫存、銷售、成本核算、收入費用、固定資產、審核記賬、報表編制、財務分析等基本會計崗位的實際工作內容;(3)理解經濟數據在不同崗位之間的傳遞流程和原理,包括從業務崗位到會計崗位以及在不同會計崗位之間的傳遞過程;(4)應用會計信息系統的不同子系統從事各會計崗位具體業務(包含賬務處理在內的全部會計業務)的系統訓練。
以采購會計崗位為例,則應設計以下緊密聯系的采購子系統進行實訓的業務體系:(1)采購入庫單據的審核。(2)采購發票的管理。(3)采購審批單與合同的審核。(4)應付賬款的核算與分析。(5)原材料采購標準成本的制定、核算與分析。(6)應付賬款付款單的審核、供應商應付賬款對賬。(7)系統庫存管理。(8)存貨的監控管理。(9)采購相關合同、對賬單等檔案的管理。
3 采取新型的課程組織模式
構建以賬務流程為基礎的分崗位縱向實操模式為主、以模擬企業會計部門崗位分工的橫向實操模式為輔的、利用會計信息系統教學軟件作為教學手段的課程組織模式,從根本上改變一直以來只是強調進行模擬實賬演練的賬務流程處理模式,使學生通過崗位實操能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業務,培養起真正的崗位工作能力和分工合作的團隊精神。這是新型會計實務課程實施的關鍵。
所謂分崗位縱向會計實操的課程組織模式是指按賬務處理流程把所有電算化條件下會計崗位分成以下具有先后順序幾大類:第一類,各類型經濟業務會計處理崗位,包括出納、采購、銷售、成本等核算崗位和總賬(包括費用報銷、期末轉賬結賬等)處理崗位,以上崗位在實訓時可以按以下順序進行出納、采購、成本、銷售、總賬;第二類,審核記賬崗位;第三類,報表編制崗位;第四類,財務分析崗位等,讓每個學生針對企業一段時期內的所有經濟業務根據賬務流程按以上類別崗位的先后順序把每個崗位的所有具體工作都處理一遍的實訓模式。
所謂崗位分工的橫向實操模式,是指把全體學生進行分組,同組的每個學生按企業會計部門的崗位分工分別負責不同的會計崗位,一個組別就形成一個模擬的會計部門的課程組織模式。橫向實訓模式通過模擬會計部門崗位分工和崗位輪換,既能使學生在完成縱向實訓課程的基礎之上再強化對不同會計崗位業務處理的理解和熟練程度,加深對核算數據在不同崗位之間傳遞原理的理解,培養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協調能力。
同時,在采取以上分崗位實訓的組織形式時,一些提供經濟業務原始數據的、與會計有密切業務往來的部門,如采購部、生產部、銷售部門,及與會計密切相關崗位,如倉管員、生產統計員等崗位,也應考慮把其增加進來統一進行業務實訓及會計實訓。
4 確定按工作規范來評價的考核標準
制定一套參照企業各會計崗位工作規范要求來測評會計實務課程崗位實訓效果的考核標準,這是新型會計實務課程實施成敗的保證。具體實施時,可考慮以下因素:(1)考核評分設計以崗位為單位來制訂,一個崗位考核滿分為100分。(2)區分同一會計崗位不同具體業務處理的難易程度來設置考核分值權重,業務操作難度大的適當增加分值權重,業務操作難度相對較少的適當減少分值權重,分值權重的設置以崗位為單位,一個崗位的權重系數之和為1。(3)考核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最終得出考評分。原始分:以能否在規定時間內按崗位考核標準來完成指定的單項業務處理先給出原始分(一般分成兩個分值結果,能完成沒有錯漏的,100分;不能完成或者有錯漏的,0分)。權重分:原始分乘以分值權重得出。考評分:把某一崗位所有考核業務的權重分相加得出。
5 編制與真實崗位相適應的新教材
安排好教材的編制,選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企業崗位真實業務并配套所需的原始資料(包括文件、憑證、數據等)為課程實訓的具體處理對象,會計崗位具體業務的處理流程、方法和工作規范應成為教材的重要內容。這是新型會計實務課程設計的重要條件。
上述五項構成了當前面向企業會計崗位能力需求的全新會計實務課程的核心內容和重要環節,是對以賬務處理為中心的落后的會計實務課程的全面革新,是培養會計實踐型技能人才的必然之路。
會計實務課程作為中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核心實踐課程,在知識經濟和信息技術發展一日千里的時代背景下,其課程設計只有堅持以崗位實踐能力的發展需求為導向、以會計崗位業務的處理為內容、以不斷創新的信息技術為手段,不斷完善和革新課程設計體系,才能真正培養出能適應企業會計崗位要求不斷變化發展的實踐型會計技能人才,才能真正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和時代發展的高素質會計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崢,范瑩瑩,蔡文芬.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1(22).
[2] 鄧麗娜.高職會計電算化實踐性教學探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4).
[3] 杜怡萍.中職財務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