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電子商務爆棚的今天,民營快遞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巨大挑戰。本文從中國快遞行業現狀入手,分析了“新時期”民營快遞企業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民營快遞 現狀 機遇 挑戰
中圖分類號:F2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4(a)-137-02
1 中國快遞行業現狀
目前中國快遞市場被國有快遞企業、跨國快遞企業和民營快遞企業三分天下。其中,國有快遞企業以中國郵政EMS為主導,跨國快遞企業以四大巨頭DHL、FedEx、UPS、TNT為代表,最后則是目前國內五大民營快遞巨頭順豐、申通、圓通、韻達、中通為主導的民營快遞企業。各類快遞企業從事的業務主要有國際快遞業務、國內異地快遞業務和國內同城快遞業務三種。中國快遞業國際市場上80%的市場份額被國際快遞巨頭擠占,國際快遞巨頭正在進一步利用其資本優勢擠占中國市場;中國郵政 EMS不僅擁有法律政策優勢 還擁有國內最大的遞送網絡,主要從事國內異地快遞業務,中國郵政 EMS 憑借市場保護政策和遍及鄉鎮的郵政投遞網絡,占據該市場約70%的市場份額,而民營快遞企業業務簡單、收費低廉,主要從事同城快遞業務,服務于中低端客戶。民營快遞企業則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其業務量每年以60%~120%的速度遞增,但是,民營快遞市場已經表現出飽和趨勢,逐漸形成了以順豐、申通、圓通、韻達、中通為主導的民營快遞企業巨頭。
2 中國民營快遞企業的發展機遇
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在2016年四季度里,中國快遞發展規模指數為260.8,同比提高45.1%,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101.9億件,同比增長47.2%,是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7倍左右,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2.1 “新經濟”代表
國家致力于推動快遞產業發展,“快遞”也連續第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推動網購和實體店銷售融合發展,促進電商、快遞進社區進農村等一系列舉措也是帶動實體經濟發展新動力。李克強總理也指出:“網店是‘新經濟’,直接帶動了實體工廠的銷售;快遞業作為‘新經濟’的代表,既拉動了消費也促進了生產,通過便利、優質、低成本的物流服務,誘發了新的消費。”以虛實相生的現代產業發展模式,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對于民營快遞企業的發展是無疑是一個大好的消息。
2.2 同城業務發展良好
民營快遞企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提高。2016年上半年民營業務量同比增長61.5%,業務收入增幅也突破了50%。民營快遞企業業務量、業務收入均創新高。與外資快遞企業、國有快遞企業業務量市場份額相比,民營快遞企業業務量份額超九成。全年同城快遞業務量、業務收入仍處于持續穩定的增長階段,這為民營快遞轉型升級提供了經濟基礎。
2.3 民營快遞資本化時代的到來
目前全球物流行業將會迎來一次新的“全面洗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快遞業向著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化方向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圓通、申通、韻達、順豐的陸續上市,標志著中國民營快遞將迎來資本化時代。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入發展,無論是O2O還是共享經濟,未來都將與快遞行業進行產業融合。上市獲得大量資金的民營快遞企業,面對同城速遞行業資金匱乏,正處在發展高峰的現狀,未來業勢必會入股投資速遞行業,推動同城速遞朝著多元化發展。利用共享經濟與O2O經濟帶來的東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也將得到有效解決。
3 中國民營快遞企業的挑戰
3.1 國內快遞行業遭遇拐點
2016年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同比增長仍超過50%。繁榮的表面,幕后則是危機四伏。國內快遞行業平均單價正在連年下滑,從2007年~2015年,平均單價已降了15.1元,利潤空間也一再被壓縮。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近5年快遞市場增速數據,快遞市場增速也在明顯放緩。中國的快遞市場正在趨向飽和,快遞利潤不斷下行,卻也正是快遞業向高質化、信息化發展的必經之路。快遞行業將面臨拐點,未來民營快遞將深陷挑戰之中。如何應對拐點,搶占市場份額將會是民營快遞企業最先應該考慮的事情。
3.2 落地配在逐步沖擊快遞業務
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品牌電商的選擇權也在不斷擴大。城市云倉將會是品牌電商最驕傲的作品。通過大數據對地區進行數據分析,提前通過自有的物流渠道將商品運到云倉,并實施“精準開店”的計劃,體驗店范圍的不斷擴大以及其配屬的云倉將能夠服務到更多的用戶。然后在再配合O2O配送以及城市宅配,使未來商品的配送效率可以達到送外賣的效率。如果僅僅依靠快遞行業,則必然會引起快遞利潤與配送效率之間的的矛盾。落地配這種新的物流模式對快遞業的沖擊不容小視。
3.3 外賣平臺和共享經濟的沖擊
伴隨著現在外賣O2O平臺的興起,使更多快遞員陸續轉行到了送餐業。相對于加盟式的快遞行業,送外賣則相對自由,外賣延誤所付出的代價要遠小于快遞延誤所付代價。快遞末端站點的不穩定性、人員的的流失成為了傳統快遞發展的一個巨大挑戰。快遞業最大的資源便是人力資源,人力一旦緊缺就會導致快遞延誤,用戶體驗下降等一系列問題。共享經濟模式下的快遞業相對于傳統快遞業來講則無所謂人力資源,人人都可以成為整個共享經濟的有效資源。商家通過平臺提出送貨需求,附近的有車人員接到需求后即可作為商家與客戶的中轉方。對于同城快遞來說,共享經濟下的快遞模式比傳統快遞更節省時間,更便捷。
4 結語
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電子商務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快遞行業尤其是民營快遞業的發展。但是我國民營快遞業的發展仍是任重而道遠,中國的快遞行業更多考慮的應該是開放自己的平臺,去接觸更多新時代誕生的產物。在國家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數據共享,服務人員共享,優化商業流程,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推動我國快遞行業的整體前進。
參考文獻
[1] 牛秀明.中國民營快遞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物流技術(裝備版),2011(24).
[2] 陳翠利.我國民營快遞業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J].中外企業家, 2015(01).
[3] 嚴寒.淺議我國快遞產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6(05).
[4] 阮曉東.共享經濟時代來臨[J].新經濟導刊,2015(04).
[5] 楊溪,田進糧.向“落地配”學習服務之道[J].中國郵政, 2012(10).
[6] 過長寬,楊志爽,劉嵩,等.快遞末端——“落地配”的發展模式研究[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