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市場競爭環境中,企業在生存和發展中需要克服各種各樣的風險,而這些風險的預防和規避都離不開財務管理工作。謹慎性原則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是我國現代會計逐步向國際會計靠攏發展的標志之一。謹慎性原則作為現代會計一般原則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在經營決策中充分估計各種因素,不僅能幫助企業降低經營風險,還能維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對企業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和價值。本文從會計核算中遵循謹慎性原則的作用和意義入手,對會計核算中謹慎性原則的表現形式及具體運用進行深入分析,最后根據企業發展的要求,結合相關理論有針對性地提出提高謹慎性原則運用水平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謹慎性原則 會計一般原則 會計核算 現代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4(a)-157-02
謹慎性原則也叫做穩健性原則,是指財務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在保持財務數據真實、客觀、合理的情況下,盡可能選擇對企業所有者權益有保護作用的方式來完成會計處理和財務程序,不虛增利潤和夸大所有者權益,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謹慎性原則與會計核算的其他基本原則如客觀性、相關性原則、及時性原則等,共同組成會計核算的指導思想和和衡量標準。謹慎性的財務處理方式除了有助于在經營決策中充分估計各種因素,還對于幫助企業降低運營風險、維護企業發展穩定,并最終保護企業所有者和債權人的權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1]。
1 會計核算中遵循謹慎性原則的意義
1.1 有利于幫助企業降低運營風險
謹慎性原則之所以能夠在現代企業中得到普及應用,主要是基于它對企業的保護作用。謹慎性原則建立的初衷就是通過資本保持或維持來保護企業。現代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常常處于分離狀態,在委托代理的組織結構下,企業管理層有主觀意愿,盡可能多地在任期內完成銷售指標,并因此出現少計成本費用、多計利潤獲得的傾向,謹慎性的會計處理可能會與某些企業的廠長、經理等管理人員的短期利益發生沖突,但從財務風險上則更多考慮保護企業所有者的權益。謹慎性會計處理中常常涉及到收入和費用的時間金額分布,這種處理方式并非從性質上否定某些收入和費用的發生和存在,而是通過謹慎的會計處理方法改變這些收入和費用計入各個會計期間的時間金額分布[2]。以通過財務手段,將資產轉化成費用的速度加快,盡快從收益中獲得補償,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避免風險和損失。
1.2 會計信息可靠性和相關性原則的補充
會計信息要求從實際真實情況出發,講究如實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從表層意義來理解,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謹慎性原則存在矛盾,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原則要求披露與真實企業經營狀況的相關信息。謹慎性原則體現內容是對收益的確認和會計報表披露,對這一原則的運用并不是否定可靠性和相關性,因為并沒有否定真實的信息,而是在客觀性原則不存在的情況下避免誤導而采取的謹慎處理方式,這樣有助于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好支持決策的財務信息。
1.3 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扭轉升級,市場經濟發展日益成熟,企業所面臨的競爭環境將更為激烈。對于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眾多不確定因素,謹慎性原則的會計應用,主要表現在短期償債能力、資產運營效率等分析上,而這些都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財務指標。采用謹慎性的會計處理方法,可以事先預估企業有可能產生的經濟損失,在確定收益時,避免虛假或者放大的信息對信息使用者造成誤導[3]。
2 會計核算中謹慎性原則的表現形式及具體運用
2.1 表現形式
2.1.1 發出存貨計價方式的選擇
存貨是指企業產品有關的庫存,發出存貨計價方式的選擇方案包括先進先出和后進先出等。對存貨采用實際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可能使企業遭受經濟損失,因為市場變化可能導致市價低于實際成本,企業在此時選擇出售存貨,其經濟損失即為市價與實際成本的差額。不僅庫存商品如此,有價證券的獲得和出售也是如此。謹慎性原則對于這方面的會計處理手段是采用后進先出法,采用這種方法的好處在于,使本期成本接近當期成本,利潤信息更為可靠。
2.1.2 壞賬損失準備
企業都會定期對自身的各項資產進行檢查,科學預算可能存在的損失。謹慎性原則中,計提壞賬準備的范圍從應收賬款擴大到其他應收款。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的要求,不管款項是否已經到賬,本期實現的銷售收入都會被確認,并最終體現為財務賬面的利潤。企業收入大于成本,利潤金額增加,就要增加相應的支出,如稅金、股利和福利等;如果這些款項回收不回來,這些支出將會對企業的資本造成損失,削弱了資本價值。因此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計提壞賬準備金,有利于企業資本保值的作用[4]。
2.1.3 資產減值準備
在市場競爭瞬息萬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很多設備和技術的生命周期都遠遠低于它們實際能夠運轉使用的時間。企業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隨時存在市價下跌、淘汰減值的危險,因此,需要提前做好計提減值準備,通過使用前期計提大部分折舊等會計處理手段,在資產負債表上做出體現。
2.2 具體運用
2.2.1 核算資產類科目
會計準則提出允許部分行業和部分企業根據個體真實狀況,在財務管理中采用加速折舊方法計提折舊,包括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綜合法兩種方式可供選擇。在核算固定資產類科目時,運用加速折舊法下,每年折舊與修理費用的總和比采用平均年限法平穩,體現了謹慎性原則。這對于部分產業的發展保護,以及部分企業的資產保護是十分有必要的。
2.2.2 核算計提壞賬準備
計提壞賬準備有助于幫助企業更好地抵御壞賬導致的經濟損失風險。新會計制度將計提壞賬準備的范圍擴大,既包括應收賬款,也包括其他應收款。應收賬款是指基于商業信用的賒銷而產生的未來可能收回的債權,這個債權也有可能無法收回,導致壞賬風險。從謹慎性原則出發,企業應該計提壞賬準備。這能夠更好地維護企業流動資產的穩定和所有者的利益。計提壞賬準備的范圍擴大,意味著企業采用謹慎性原則的空間更大。新會計制度規定企業計提比例和計提方法可自行確定,一方面有利于企業根據實際情況更好的抵御壞賬風險;另一方面對謹慎性原則實施“度”的把握提出了更高要求。
2.2.3 資產提取減值準備
舊會計制度規定,企業計提比例必須按照統一比例,壞賬必須經過財政部門批準才能沖銷。這些規定導致企業大量的呆賬、壞賬無法沖銷,長期掛賬使得企業資產虛高,存在大量水分。新會計制度針對這一狀況,提出改進措施,在原來計提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長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基礎上,增加了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和委托貸款減值準備這四項減值準備。通過增加資產減值準備來擴大謹慎性原則的適用范圍,這樣更有利于企業提供更加真實穩健的會計信息。
2.2.4 收入的確認
新會計準則中規定,銷售商品的收入確認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四個條件:第一,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已經由企業轉移給買方;第二,企業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對己售出的商品實施控制;第三,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第四,相關的收入和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其中,商品所有權上的風險和報酬的轉移,強調了收入確認的謹慎性原則,企業不再承擔售出商品的風險,才能進一步確認收入,實現對企業風險的降低和利益的保護。
3 優化會計核算中謹慎性原則運用水平的措施
3.1 遵守法律法規的約束
法律法規的約束,是指在會計事務工作中,對具體會計處理程序和報告要加以規范,對謹慎性原則運用提出明確的使用前提和應用條件,從而改變不同企業、不同會計人員對謹慎性原則使用的隨意性[5]。通過一些條件和規范的確定,使得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會計程序和處理方法,對謹慎性原則在會計事務中的應用進行規范。
3.2 設立明確的說明提示
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時期面對的往往是不同的市場風險,因此,謹慎性原則的運用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固定在相同的財務數據或財務指標上。在會計處理上謹慎性原則的應用往往是比較靈活的,出于準確性的考慮,對于實施了謹慎性處理方法的會計事項,需要在財務報表中顯示,對操作處理影響的金額、經濟業務真實情況和具體處理方法進行明確的說明,這有助于提高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水平以及其他變動的真實性和全面性披露,使財務信息使用者保持客觀、明確事實、綜合判斷。
3.3 制定嚴格的會計制度
謹慎性原則的運用因為缺乏客觀的標準,在實務操作中,很難防范濫用的發生,從而影響到財務數據的可比性。從企業角度來說,應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根據行業發展特征以及企業的實際情況采用更合理的謹慎性處理方法,例如,合理的計提比例和計提方法等,以此構建完善的會計制度,制定嚴格的會計工作流程,同時注重會計處理和調控的可操作性,提高會計制度的嚴謹性和實用性,以規范謹慎性原則的實施方法。
3.4 會計人員職業技能的加強
目前,很多企業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不高,在實際工作需要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和矛盾。會計制度、會計處理原則和會計處理方法都是由人來執行的,因此,在堅持謹慎性原則的同時,還需要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只有這樣,才不會造成謹慎性原則的歪曲和濫用。會計人員要提高專業技能水平,還需要增強與會計交叉或者相關科目的學習,如金融、法律、經濟等專業知識,以提高個人對謹慎性原則應用“度”的把握,具體方式包括職業道德修養的教育,會計專業知識的熟練掌握和自主學習更新知識的能力。
4 結語
謹慎性原則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是我國現代會計逐步向國際會計靠攏發展的標志之一,也是現代會計一般性原則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財務處理方式有助于在經營決策中充分估計各種因素,不僅能夠幫助企業降低經營風險,還能夠維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對于企業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和價值。企業財務核算在運用謹慎性原則時,需要會計人員運用良好的專業知識和判斷能力,在保持財務數據真實、穩定的同時,使會計核算具有彈性,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保護并維持企業資產。
參考文獻
[1] 王曉棠.謹慎性原則在我國會計制度中的應用[J].中外企業家, 2015(02).
[2] 歐明建.從會計估計看上市公司對謹慎性原則的應用及改進-以青海省上市公司為例[J].中國商論,2016(11).
[3] 胡雁平.論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S1).
[4] 祁王.基于會計謹慎性原則的企業內控程序研究[J].財會通訊, 2015(19).
[5] 趙文娟.會計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運用[J].民營科技, 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