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馳
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行其道的今天,要想把握好企業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傳統的游戲法則正在改變,而新的打法尚未形成,這就對所有從事相關工作的人提出了嚴峻挑戰。
在軟通動力集團副總裁、市場與品牌管理部負責人劉耀東眼中,這樣的挑戰或許正是他期望看到的。他坦言,自己從不懼怕“從零到一”的挑戰,相反,他從中得到的是滿滿的成就感。
從2012年加入軟通動力這家國內領先的創新型技術服務公司以來,劉耀東就一直在探索用新型的數字化方式推進品牌營銷和市場方面的相關工作,而這本身也貼合軟通動力自身在大數據、云計算等方面的戰略思路。
4年的嘗試堅持下來,軟通動力在這些方面已經有了初步的收獲。軟通動力在業內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其智慧城市領導者的品牌形象被逐漸認可,以創新為特點的企業性格在業內引起了廣泛關注。
“從零開始還是從負開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企業有了‘做營銷、樹品牌的想法。只要企業有了這種想法,我就有辦法把集團的品牌營銷做好。”劉耀東說。
迎接挑戰
劉耀東出生于1983年,金牛座,具有踏實和沉穩的一面,也有著意氣風發和睿智進取的另一面。作為軟通動力最年輕的副總裁,他帶領團隊發揮能量,在軟通動力這個崇尚創新的平臺上取得了不少進展。
在加盟軟通動力之前,劉耀東擁有近10年市場與品牌營銷經驗,曾先后任清華同方高級市場經理、中國遠大集團品牌總監等職務。之所以選擇軟通動力,是當時軟通動力正在進行二次創業,公司上下務實進取的精神讓劉耀東覺得有足夠的機會和空間釋放價值,實現夢想。“我喜歡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喜歡用不斷創新應對挑戰。”立刻進入工作狀態的劉耀東琢磨,如何在品牌塑造、互聯網營銷領域,用創新的方式推動工作。
軟通動力作為中國領先的IT服務提供商,曾帶領整個行業發展,并于2011年成功在美國紐交所上市。
“在公司業務良性發展的時候,劉天文董事長沒有絲毫懈怠。”劉耀東回憶說,“他不止一次和我們說過,IT服務行業將會出現結構性變革。為此,軟通動力必須找到自己的新航向。”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2008年11月,恰逢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伊始,IBM在美國紐約發布《智慧地球:下一代領導人議程》主題報告,正式提出“智慧地球”概念,要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于各行各業。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成熟,智慧城市逐漸從概念走向實踐。 2012年,中國政府首次公布第一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幾乎在同一時期,軟通動力開始布局智慧城市、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啟了軟通動力新時代。
塑造品牌
不過對當時的劉耀東來說,為一個專注IT服務十余年的企業重新塑造品牌并不那么容易。作為市場與品牌傳播負責人,劉耀東面對的不僅僅是亟待喚醒的外部市場,就連軟通動力公司內部,企業品牌轉型也需要更強有力的思想灌輸。特別是在面對“智慧城市”這樣一個新概念、新業態時,重塑企業品牌的工作變得非常艱巨。“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想清楚品牌轉型所要傳承的與新品牌所要表達的之間的邏輯關系,原有的所有品牌價值元素對企業來說不一定是優勢。”劉耀東說。
“有挑戰的工作才更有價值。”進入軟通動力之后,劉耀東迅速融入這一新興領域,先是吃透了這個行業的精髓。隨后,一場以“創新和轉型”為主旨的品牌升級大幕開啟,劉耀東帶領著他的團隊,在公司內部、合作伙伴之間、行業領域內打響了一次又一次營銷戰役。
時至今日,在軟通動力內部,市場與品牌管理部已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業內,軟通動力作為智慧城市領導者的聲音不絕于耳,公司也成為智慧城市從規劃建設到落地運營的首選合作伙伴。
目前,劉耀東不僅是軟通動力副總裁,還是中國品牌經理人聯盟、中國商業聯合會高級品牌管理師、工信部高級智慧城市管理師,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做品牌要有情懷。”劉耀東相信,“品牌歸根到底是一種精神傳遞,自己首先要為企業傾盡最大的力量和情感,進而影響到自己的小團隊,影響到整個公司上上下下幾萬名員工,最終影響到整個行業。”回憶加入軟通動力幾年來最大的成就感,劉耀東說:“讓我最欣慰的是,現在行業內公認的品牌印象,軟通動力已經不再是一家純粹的IT服務公司,而是一家在智慧城市業務領域堪稱領軍企業的行業先鋒,并且正在向著全方位創新的科技型企業邁進。這是對一名品牌工作者最大的褒獎。”
4年前,智慧城市對于軟通動力來說還只是個構想;4年后,智慧城市的服務在軟通動力已經完成生態化落地,100多個城市正聯合軟通動力探索智慧城市建設。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訪歐洲期間,在向世界介紹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環節時,軟通動力作為唯一的中國智慧城市企業代表在論壇上發表演講,向全世界介紹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進展和成果。這對一家企業來說,是極高的榮譽。
目前,軟通動力的業務已遍及歐美、日韓等世界級市場,在全球設有56個分支機構,服務1000余家海內外客戶,在中國100余個城市實現了戰略布局,為全球3.8萬人提供就業崗位,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中國服務外包十大領軍企業”之一,入選工業及信息化部評定的“中國軟件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連續多年被德勤評定為“高科技高成長中國50強企業”,并獲“智慧城市信息化領軍企業獎”、“中國軟件和信息業服務突出貢獻獎”、“中國領軍智慧城市廠商”、“中國大數據企業50強”等多項榮譽。
如今,軟通動力正在以創新科技推動城市、產業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善政、興業、惠民,這在軟通動力絕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我們所做的每一項工作都是在為實現這個目標努力。”劉耀東說。
生態合作
在MBA智庫中,對智慧城市的狹義解釋是:使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尤其是信息技術手段改善城市狀況,使城市生活便捷。
而劉耀東所認為的智慧城市,有著更為形象的解釋:它相當于為城市發展締造出一個大腦,連通城市中各類數據流,經過大腦分析處理,為政府決策者提供參考并實施管理,為產業發展提供更為有效的支撐,為市民提供更為便捷的城市服務。
與其他產品和服務不同的是,智慧城市建設并非一個個簡單的項目,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也就要求智慧城市服務商不僅能提供產品或解決方案,還需要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在軟通動力,傳統定義的“客戶”正在轉變成“合作伙伴”,外部力量也逐步以“生態合作伙伴”的方式接入軟通動力的開放生態系統。
目前,軟通動力與政、產、經、學、研、用等不同層面的機構和組織組成了面向全球市場的生態力量。例如麻省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這樣的高等學府,華為、IBM這樣的國際知名企業等等,都是軟通動力生態體系的成員。
“當軟通動力進入一個城市,已經不再是一個企業銷售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而是作為一個龍頭企業,帶動整個生態建設。”劉耀東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轉變。在智慧城市的落地執行中,軟通動力可以發揮生態圈的力量,根據當地的需求匹配對應的外部資源,構成智慧城市生態系統。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軟通動力提供從頂層設計到建設運營的一系列產品及解決方案,通過數據資源的優質共享、快速傳遞、信息互通,幫助其高效、高質地管理城市和企業,實現新興產業孵化。這已經超出了單一智慧城市建設技術服務商的領域,而是將整個智慧城市生態引入了城市。
截至2015年年末,中國內地已有超過500個城市進行智慧城市試點,計劃投入資金超萬億元,而在同期,軟通動力已在全國100余個城市進行智慧城市戰略布局,并在50多個城市落地運營。其中,有為城市管理服務的政務大數據,有為地區產業發展服務的產業互聯網,也有為“雙創”服務的樂業空間。善政、興企、惠民,軟通動力正在以一個企業的發展,承擔起推動整個社會數字化轉型的責任。
營銷思考
如今,軟通動力作為創新型技術服務商迎來了發展高峰,企業規模和成熟度與日俱增,員工總數近4萬人,全球分支機構擴張到56個,多年積淀的信息技術服務、咨詢與解決方案服務使得其業務向著價值鏈頂端不斷攀升,創新性的云計算、大數據及互聯網服務成為其核心競爭力,行業領先的創新能力與自主知識產權為其專業服務奠定了價值來源。與此同時,以軟通動力為核心的生態體系也已初具規模,一整套覆蓋政產學研、行業協會以及ISV集群、投融資機構的創新生態體系正在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從合作伙伴結構中,可以看出,作為B2B企業,軟通動力的營銷傳播與B2C企業有著明顯的不同。“B2C的營銷傳播更多的在于讓人產生興趣,讓消費者喜歡進而促進購買;但是B2B的營銷傳播更多是邏輯和理性的,要讓人清楚:你確實有價值。這是本質的區別。”劉耀東表示,“B2C傳播更多是追求曝光的廣泛性和觸達頻次,B2B傳播更多是強調受眾準確性和過程的嚴謹,從銷售線索出現一直到交易完成,每一單都要重視,一單都不能讓它跑掉。”
在劉耀東看來,作為幫助客戶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服務商,首先要完成自身的數字化建設。在這一點上,他所帶領的市場與品牌管理團隊做了很多全新的嘗試,不斷探索數字化營銷的規律和奧秘。
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僅為客戶創造價值,也成為軟通動力營銷數字化的技術支撐。數字營銷為軟通動力大大拓展了營銷邊際,提升了客戶體驗,精細化了營銷過程,保障了公司業務的快速發展。
“我認為很快‘數字營銷這個詞將不存在,未來所有的營銷都是數字化的,乃至數據化的。但遺憾的是,很多企業還停留在傳統的營銷模式中,簡單地以為有了網站企業就是互聯網化,開個自媒體賬號企業就可以做社會化營銷了。”他打了個形象的比喻,“給石磨插電接上網絡就能提升生產率變成互聯網產品嗎?顯然不行。應該用真正的互聯網思維思考營銷這件事,而不是簡單的套用形式。”
今年是軟通動力成立的第16年,這個正處于黃金上升期的萬人大企業還有無限的發展空間。作為軟通動力市場與品牌管理團隊的帶頭人,劉耀東把敢闖敢干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對于劉耀東來說,軟通動力給了他做大事的平臺,他要回報給公司的必將是一個更加強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