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翠菊+商和功
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當前高職教育發展的要求,對會計基礎課教學中引入現代師徒制教學的幾個優勢進行討論。
關鍵詞:會計基礎課;教學模式;現代師徒制
2014年5月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同年8月教育部據此頒布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由此,現代學徒制被迫切地提上高職教育發展的議事日程。
傳統意義上的“師徒”局限于傳授技能,是一種傳幫帶式的、低級的培訓模式,師傅滿足于被動傳授,甚至會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舊觀念,從師徒感情上又有那種“師徒如父子”的傳統遵從關系。筆者理解的現代學徒制和傳統學徒制有一脈相承的地方,即都有師傅(也即教師)和徒弟(也即學生),以及師傅對徒弟的培訓和指導,都強調“做中教、做中學”。但現代學徒制是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進行高度融合,它既有現代職業教育的模式,又有傳統師傅帶徒弟的影子。在這種模式下的師徒關系就是師生關系,他們之間就是尊重和不完全的服從,學生可以創新學習。
會計是一門集理論與應用于一體的學科,要求學生在掌握一定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具備較強的綜合實踐能力。基礎會計學或會計學原理是會計專業學生的入門課程,學生在踏進會計這門專業學科的門檻時,對會計這個專業是不了解的,對將來要從事的會計工作認知是膚淺的,所以,一個有過較長會計工作經歷的專業教師——師傅,在學生剛入門這個節點上對其進行專業的啟蒙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今年,“工匠精神”是年度熱詞。工匠,指有工藝專長的匠人。筆者認為,有較長和深厚會計工作背景的前輩就是有會計專長的廣義上的匠人,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執業精神和嫻熟專業技能,以及學習這個學科的一套方法。對于會計這個傳統的學科和職業來說,沒有從業過的普通專業教師講這門課時,他只是從專業基礎理論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教授,學生對會計這門課和今后要從事的會計工作都是霧里看花,學校在安排教學計劃時往往只有到了實訓課才會有做過會計工作的專業教師參與授課。如果嘗試在入門的基礎課教育階段引入師徒制教學,由這樣的師傅引領學生進行專業啟蒙學習,可以說對學生職業生涯的影響是深遠的,這是現代學徒制的體現,可以讓會計教育“返璞歸真”。總的來說,會計基礎課教學中引入現代師徒制教學,有四個方面的優勢。
一、對學生今后職業學習和認知的影響
在基礎會計學這門課第一章“總論”開篇之前,幾乎每個教師都會講到會計專業和會計職業,以及學生為什么要學習會計和怎樣學習會計這類問題,每位教師講課的角度不同,沒做過會計工作的教師往往會從學術的角度、社會上的普遍看法,以及以往教學的經驗幾個角度去分析。但師傅會從自身接受專業教育的過程和工作歷程,以及過往工作的趣事和工作帶來的成績和滿足感等方面來進行實踐性講解。大學培養人才是有種使命感的,通過基礎課教學,讓學生在入門的第一堂課就通過教師的學習和工作心得的分享喜歡會計課程、想學好會計、能以會計工作作為終生事業,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和籌劃學習、考試計劃,為自己的未來發展做出切實的努力。
二、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養成教育
目前,北京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執行的是《北京市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實施細則》(京財會〔1996〕353號),基礎會計學所講的內容大部分與這份文件相關,就要讓學生知道今后的實際工作要以制度和文件為依據。所以在講到憑證、賬簿、報表、會計檔案和會計工作的組織等章節,師傅都是用文件的規定作為講課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規范意識。比如會計工作的組織章節,也要結合當前國家的內部控制要求,強化風險防范,梳理各條線、各個業務環節的重要風險點,結合一些單位崗位設置暴露出的問題的典型案例,讓學生對業務操作中的紅線、高壓線心存畏懼,加深學生的風險意識、防范意識。同時要求學生作為一個基層財務人員,必須在傳承和延續基礎工作規范的前提上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做到揚長避短。
三、對學生今后參加各類會計專業證書考試的指導作用
大多數院校把會計考證通過率作為衡量教學水平的高低。由于師傅有過企業工作經歷,又具備專業技術資格或執業資格,以前都是久經各類會計考試沙場的老將,知道會計類考試應該什么時間報名,買什么樣的復習書目,哪里賣的教材和大綱是權威的,到哪里去聽課既省錢培訓效果還好,怎樣復習效果事半功倍等都比較熟悉,還有自己獨特的考試復習的秘籍和技巧,在進行教學的同時,可以分享自己的復習考試心得。尤其是新入門的學生,對會計考試一無所知,他們有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和激情,如果教師在授課的同時,能結合課程內容教給學生復習技巧,能使學生對今后的考試不畏懼,增強學習的信心。師傅起到引路和提點的作用,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充分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四、對認識會計工作服務理念的指導作用
我們在學習會計這門課程中,都會講到會計工作是一項經濟管理工作。學生在初學會計課程時,師傅可以以培養具備核心競爭力的職業人作為育人目標,從會計服務理念的角度幫助學生認識崗位,明白今后的工作定位。現在財務人員比的就是綜合素質,比如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工作既要讓每一個服務對象認可,又要能幫助管理者或服務對象解決一些棘手的財務的問題。現代的會計不再像賬房先生那樣只顧埋頭做賬,兩耳不聞窗外事,他們要開始思考更有價值的東西,目光放得更長遠。比如,要了解公司的第一手信息,并能做到善于溝通,隨時掌握預算執行情況,如果實際和預算之間出現差距,應該怎么改進;再比如將手頭的工作做精、做好、做透等。如果沒有實際工作經歷,這些常識性的問題是無法給學生講清楚的。
教育是一粒種子,它輕輕淺淺地埋藏在泥土之下,而后又在“潤物細無聲”中發芽、長大。師徒制是一種傳統、有效、便捷的學習模式,是以能力養成規律為依據的教學形式。在一線工作過的教師講課確實跟只在學校教學的教師講的不一樣,這種師資的特色使他們具備四種角色,即講師、會計師、培訓師與咨詢師,他們講課通俗易懂,案例也多,比較貼合實際,學生的職業品質可以被師傅潛移默化培養起來的,因此師徒制教學模式讓學生對專業學習產生深厚的感情。筆者希望自己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可以帶領他們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自己今后所要為之付出和努力的事業。
參考文獻:
[1]何家林.校園中現代師徒制的探索——以金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唯實(現代管理),2015(1).
[2]黃利非.高職院校有效開展師徒制教育的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5(8).
[3]張福榮,章勇.高職“師徒制”實訓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19).
[4]宋繼軍,宋繼紅.師徒制在工學結合中的應用探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1).
作者簡介:賈翠菊(1968— ),本科,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商和功(1959— ),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