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希穎
小學生語文作業的設計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科整合,打破學科界限,不受形式束縛 ,將小學生本就豐富多彩的童年還原于學校生活。”語文作業貫穿與學生學習活動的始終,它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情況反饋的第一手書面材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載體,最能凸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不應忽視的形成性評價內容。然而,多年來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卻是單調枯燥, 缺乏彈性,偏重書本,脫離生活實際和學生實際。這種封閉的、僵化的作業模式嚴重阻礙了小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發揮。《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我們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深化和改革指明了航向,也引領我們提升了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理念,更加關注其人文內涵和實踐運用。因此,好的作業設計,不僅可以鞏固一堂課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還可以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益于開發他們的智力,拓展他們的知識面,點燃他們創造思維的火花,培養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途徑進行小學語文作業設計:
一、趣味性作業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一門學科都應該扎實、活潑、生動的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通過教師對作業的設計,能讓學生興味盎然地去完成作業;這樣的作業肯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低年級學生天生就喜歡畫畫,把語文作業與美術相結合。在給低年級孩子留作業時,我允許他們可以在作業本的空白處涂涂畫畫,這樣作業就變成了五彩繽紛的快樂作業了;中高年級的學生作文,我也可以讓他們在底頁上根據自己的作文內容進行淡彩畫面式的意境創作;在練習寫人和事的作文時,還可以讓他們為主要人物畫一張像,讓他們先畫人物的外貌,再想一想他們在故事中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的表現。這樣,學生很快就進入了角色,作文內容也就有的寫了,人物的形象也就飽滿了,感情也就真摯了。這種設計既讓小學生完成了作業,又讓他們在一種意境中表達出了自己獨特的思想,可以說是內容、思想、感情的一種升華,一種融合,一種體驗。
二、想象作業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課文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的空間,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強烈活躍的想象是偉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屬性。”《語文型課程標準》也指出,“應激發學生想象與幻想,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故事 。”
在教學《學弈》這篇課文時,由于文中弈秋教下棋的的兩個人,因學習態度不同而結果就不一樣。在設計這一課的作業時,我讓孩子們結合自己和本班學生的表現,讓孩子們回家后對這篇課文進行擴寫,讓他們自由發揮,想象這兩個人學下棋時的不同表現。這一話題不但激起了學生寫作的興趣,還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的超乎尋常的想象力,更可喜的是,孩子們通過本次的作業,明白了對待學習應該專心致志,決不能三心二意。這種作業形式不但引發了學生無窮的想象,激發了他們寫作的興趣,還讓學生從中領悟到了學習的真諦,可以說是事半功倍,大大提高了孩子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表演課本劇作業
針對學生樂于表演的特點,在學習了《丑公主》一課后,為了加深同學們對王子和公主性格的了解,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課后組織編排課本劇。同學們在排練劇本過程中對王子和公主的形象自然而然的就加深了了解。達到了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在第二天的劇本表演課上,學生們把相見前國王、王后巧設騙局,女仆代公主相親的形象表演的活靈活現,相見后王子和公主相互贊美,約定結婚的情形表演得惟妙惟肖。
這種作業形式,不但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表演能力,更能讓學生準確把握課文表達的感情。
四、大膽的自我設計作業
傳統的作業,都是老師設計好習題讓學生完成,學生被動應付,主動性得不到發揮,所以,我嘗試根據課文特點和課文內容,讓學生自己編作業題,在學完了《白樺林的低語》一課后,我便把想法告訴了學生,對于作業的形式我沒有過多的要求,只提出:只要你覺得與本課有關,并且有意義,都可以作為作業內容,展開你們的想象,盡情發揮吧!
第二天,我收到了無數的驚喜,有的學生設計了對課文的字詞句訓練,旁邊還寫著:我又積累了幾個關于高尚的成語,幾句有關高尚的名言等。有的學生設計了一個知識小寶庫,里面收集了許多通過查書籍、瀏覽網頁而得來的有關更多人物的資料。有的則以“高尚”為主題寫了一份手抄報。詳細的文字說明與優美的圖畫相呼應,展示了一個孩子對“高尚”一詞的理解,為今后孩子們的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孩子們的作業上,我或多或少的畫上幾個笑臉.我想當他們看到這些笑臉時,也應該是一臉的陽光吧!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語文作業的形式還有很多很多,生動靈活的作業是靜態與動態的結合、書面與實踐的結合、室內與室外的結合、獨立與合作的結合。它正在逐步打破以往單一、僵化的形式,不斷的向多元化發展,作業正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呈現在師生的面前,它不在成為師生的共同負擔,而是成為師生交流的窗口,成為展示學生的平臺。因此,我們教師應該更新觀念,大膽嘗試和探索,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不同的課型,設計各種形式的作業,讓作業煥發出生命的光彩,展現出它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