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建明
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朝氣蓬勃、個性張揚的中學生,過去的一些“老師是權威”、“講臺最神圣”、“班主任是‘閻王爺”等等貌似權威、實則過時的班主任觀是亟需摒棄的。
強調權威,實際上就是拒絕平等;強調統一,實際就是扼殺創新。當今的世界,科技日新月異,意識領域也越來越新穎。作為一名班主任,尤其是有著多年帶班經驗的老班主任,在面對由科技大潮所帶來的思想大潮時,在面對與自己年齡差距越來越大的中學生時,絕不能一味固守自己原有的曾經很“管用”的高壓管制手法,而應與時俱進,不斷調整自己的工作心態和工作方法,方不會被激湧的時代大潮所淘汰。
樹立民主與科學這棵思想的常青樹,讓民主和科學的思想指導我們的工作,才能有效地促進班級工作順利地進行。擁有民主與科學的帶班理念,就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擁有民主與科學的帶班方法,就能妥善處理班級事務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擁有民主與科學的帶班心態,就能獲得師生關系和諧健康地發展。
民主的教育觀就是要求班主任在班級事務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班主任不是集體指導者、決策者,而轉變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只有充分享受到了作為主體應享有的權利,才會積極地履行作為主體應履行的義務。
每接一個新班,無論時間長短(長則三年,短則一年),筆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全體同學共同為我們的集體將來的發展作一個明確定位——我們班應當在我們手中建設成一個什么樣的班集體。同時通過班會課的形式,啟發大家進行“在什么樣的班里我個人的進步最快”、“為建設好班集體我該做些什么”等問題的討論。當每一位同學在探討和思考中領會了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時,筆者會和盤托出自己對于建設一個健康積極、優良向上的集體的想法及今后的若干措施。這樣,同學們也就很自然地接受班主任老師提出的治班方略,而不致產生對老師的抵觸情緒。
民主,就是諸事由同學自己作主。相信同學,放手讓同學自己去處理問題,會比班主任插手或說教取得更好的效果,在筆者所帶的班,最高權力屬于民選仲裁委員會。出勤考核、安全衛生、課外作業等常規工作由班干部遵循校紀班規按章處理。重大、特殊問題由仲裁委員會作出最高裁決,班主任及班干部遵照執行。比如接手新班的第一個學期申請貧困家庭政府救助金的同學共有十九人,而上級給予的名額只有七人。面對這么多家庭困難同學的殷切目光,我這個班主任只有愧疚,杯水車薪呀。然而工作總得做呀,總還有七個名額的,給誰呢?我犯難了,當時接手這個班不到兩個月,班上的情況還沒有同學清楚。
對,到底誰最需要這筆救助金,同學心里最清楚。果然,經過仲裁委員會裁決出來的七名受救助者,在班級、年級組以及校級公示中,沒有產生任何異議。其他寫了申請書而沒有得到救助的同學也心悅誠服地接受了裁決。更為難得的是,經過這件事,班上有兩名家庭條件較好的同學深受觸動,不但改掉了以往大手大腳亂花錢的毛病,還主動要求拿出自己積攢的零花錢用于幫助其他貧困學生。班上很快形成了一股團結互助的友愛之風。
民主是一座高聳的豐碑,科學則是底下堅實的基石。擁有科學的成人觀成才觀,真正理解了成功并非只有高考一條路,放下心中的包袱,學生的心智才會健康,學習才會快樂,身心才得以全面發展,成績自然也就提高了。
以班會課為德育陣地,在學生中開展一系列“品德與才華”、“文憑與文化”、“成功與成才”、“比爾·蓋茨與雪村給我的啟發”、“二十年后再相逢”等話題的思考與討論,在激烈的唇槍舌戰中,在絢爛的思想火花中,同學們發自內心地喊出了“我要成人,我要成才”。
在民主選舉班委會成員時,對紀律委員的人選一時難以定奪,大家各持已見。我靈機一動,把大家的思想引導到“紀律委員的職責”及“我們班需不需要紀律委員”兩個問題上,讓同學們先思考再討論。
同學們先是一愣,從前還真沒好好想過這些問題,接著大家都陷入了深思。三分鐘過去,五分鐘過去,漸漸地全班同學的臉上露出一種恍然大悟的神情。接下來的討論幾乎出現了一邊倒的情形,其中一位同學的發言最有代表性:“老師,我明白您提這兩個問題的良苦用心,您是希望我們班每一位同學都能夠自覺地管好自己,大家既都不是紀律委員,又全都是紀律委員。老師,請您放心,我們班沒有調皮搗蛋的學生,我們不需要設置紀律委員!”一席話,說得全班同學熱烈鼓掌。
信任他人有時候比監督他人更有力量。
民主是一種平等,是科學的平等,而不是俯身賜予。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只有真正懂得了運用好民主與科學這兩件法寶,才會在成功的學生工作中得到自身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