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華+廖文斌
摘要:美育和經典教育是進行審美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是傳播優秀文化的重要環節。本文結合學校辦學特點和深化文化內涵需求,對兩者整合進行了可行性研究和探索,提出了經典教育與現代各學科教學相融合、化灌輸為感化的教育機制,從而優化國學經典與美育的傳播品質。
關鍵詞:美育;國學經典;融合;機制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入,各教育階段的學生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加上一些社會矛盾的大爆發,學生們的思想修養和道德風尚出現了動蕩與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整合美育和國學經典傳播,探求教育新機制以抵制不良社會習氣,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個健康的人格應有四育,即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其中的美育是以陶冶人們情操為目的,使作為人類社會的個體具有美的品格、美的素養,從而具有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根據各年齡段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小學教育是育人的關鍵階段,是養成良好習慣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的最重要時期,更是美育與經典教育開展的有效學段。因此,把握現在小學各學科教學與經典教育的融合機遇和方式至關重要。從小使學生通過國學經典的耳濡目染,他們從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的思想道德養料,更加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
一、營造和諧環境,可先用“經典”熏陶學生
我國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在《勸學》中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他強調了培養人教育人首先要擇善而從,在良好的社會環境熏陶下,才能逐漸形成優秀的傳統美德。同樣,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類似的話:“學校的物質基礎是對學生精神世界施加影響的手段。”依此,古今中外都充分說明了一個與教育教學工作相協調的育人環境,可以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提高德育美育的實效。
在多年的美育與經典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深深體會到良好的育人環境在教師育人中起到了影響深遠的作用。在這個繁復的系統工作中,首先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在教育教學建設的各環節要引起重視,頒布有關大綱性的文件,把傳統文化教育放到特別重要的位置,使經典教育與美育落實到實處,如把國學經典誦讀的內容作為校本課程來開發,可形成《弟子規》、《經典古詩文賞析》等具有區域特點的校本教材,并利用早讀、學校集會、課堂教學、課余等時間進行誦讀或自讀,在老師的引領下逐步與日常學科教學構建一個和諧的整體,使經典教育與美育成為“習慣”。其次,在具體建設與實施中,圍繞經典教育與美育的關系展開切實有效的辦法,強化國學經典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和美感。如我們校園文化建設之初我們就是本著這種思路創建的,學校圍墻和教學樓的樓道、各班的文化角是我校傳統文化教育的一道靚麗風景線,經典的語句隨處可見,比如“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親所惡,謹為去。親所好,力為具。”等等育人警句已經走進了各班的教室。所以,當你進入校園,放眼望出,映入眼簾的是美觀的文化墻,視知覺就可震撼著人的心靈,學生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之中熏陶、感染、浸潤,將會不自覺地汲取寶貴的精神食糧,可謂是無時無刻都在發揮著“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
二、國學經典教育與美育,可生動貫穿于不同學段的不同學科
根據教學大綱和人才培養方案,各學科各相關內容都是貫穿著美育功能的,因此經典教育和美育教育,可生動貫穿于不同學段的不同學科。筆者幾十年來戰斗在教育第一線,從小學到大學各個階段進行了國學經典教育與美育的融合探索。例如,從一年級至六年級,學校安排學生每天的午讀進行國學經典誦讀,或者老師為了讓經典誦讀更加喜聞樂見,可根據課程內容包括嚴肅的政論性課題起一個有趣味好聽的名字,在寓教于樂中感受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精髓。
眾所周知,詩歌教學是語文學科的教學難點,但是它也是國學經典教育的重點,畢竟好的古詩教學同樣給人帶來藝術的享受,令人回味無窮、余音繞梁,從而達到了美德教育。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與能力,使古詩教學豐蘊起來。在教學中師生還可依靠詩意情境作畫或深情朗讀等等方式轉化感知覺,讓學生在抑揚頓挫和圖形并茂環境中體會到詩文中的詩情畫意而陶冶情操,從而達到了美育作用。
我們還結合不同的傳統節日開展民俗體驗活動,堅持把傳統文化育人融入各個年級的不同學科。在美術課上,讓學生畫我國經典文化藝術的瑰寶京劇臉譜和剪紙藝術;體育課讓學生學習了竹竿舞、踢毽子、拋繡球、板鞋舞……不僅如此,我們還舉辦了民俗文化節,活動由唱山歌,拋繡球,迪尺,吹蘆笙展演及民族風俗美食品嘗組成,通過活動,加深了學生對傳統節日和民俗文化的了解,激發了同學們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在各學科不同學段上,我們通過中華成語故事、神話故事,歷史上的名人偉人以及祖國的大好河山等等方式,在文化認同教育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得到熏陶。
三、開發經典資源,堅持不懈地開展美育教育
教育資源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看你有沒有一雙慧眼,也看看你是怎樣去開發利用。因此,學校首先注意板報、櫥窗、展板、網絡等宣傳陣地,用上這些途徑宣傳經典,形成經典教育的平臺之一。同時,學生的日記、作文等是經典教育的海量寶藏,為何我們不去信手拈來宣傳呢?那可是學生們開出的朵朵鮮花,也是經典教育所結的碩果。其次,我們每周一還可以利用“國旗下講話”的舞臺向學生介紹一個個傳統美德故事,也可以每學期以一個主題開展傳統美德教育活動中開展“學、講、做”系列活動,從中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使學生真正會做一個好孩子。最后,在一系列的活動中,為了激發和鼓勵先進,學校應獎勵優秀分子,鼓勵有所表現的孩子,并持之以恒,在多管齊下的教育機制下,學生們將受益無窮。
參考文獻
[1] 北京大學附屬小學,《經典古詩文賞析》,同心出版社,2012-06.
[2] 李范,《美育的現代使命》,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