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麗
摘要:與舊課程相比,這次高中數學課程改革在教學內容、理念、教學方式、教學要求等方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尤其對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重視成為這次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為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高中數學思想方法教學進行調查了解,以達到較全面分析現狀及其形成原因的目的,進而找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力求在新課程實施中使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對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要求得到關注,讓新課程的理念得到較好的落實。
關鍵詞:高中;數學;現狀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強調“重視科學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概念是組成科學知識的基本單元,也是科學素養的基本構成要素,對數學核心概念的正確表征是衡量科學素養的一個重要維度.數學概念是數學思維的細胞,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石,也是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邏輯起點,是高中數學基礎知識的核心。因此,數學概念教學,是數學教學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應該成為老師教學的著眼點和落腳點。
一、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思維
高中數學是普通高中教育的一門主要課程,在高考中占的比重很大,而且數學水平也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物理、化學等理科的學習,在將來社會生活中,也會影響到學生學習計算機以及將數學的思維運用于日常生活中等,可以說,數學基礎對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辯證的唯物主義世界觀至關重要。重視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對于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礎是十分必要的。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在我國新教材改革中,將統計、概率、微積分等創新內容列入高中數學教科書中,新課程標準要求引導學生創新和實踐,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實踐和創造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加強學生數學應用能力,提高邏輯思維、空間想象能力,有利于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高中數學概念教學現狀
1、重解題,輕概念 。一方面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仍然存在“重解題技巧教學,輕數學概念教學”的傾向,有的教師還刻意追求“概念教學的最小化和習題教學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受課時安排及教學進度的影響.這樣的結果導致學生在沒能正確理解數學概念,無法形成能力的情況下匆忙去解題,使得學生只會模仿老師解決某些典型的題型和掌握某類特定的解法,一旦遇到新的背景、新的題目就束手無策,甚至導致教師和學生為了提高成績陷入無底的題海之中。
2、重結論,輕過程。有的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在概念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把數學概念看作一個名詞,對概念作解釋,只重視對概念的記憶,而忽視概念的引入和形成過程.在引入概念時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經歷概念的產生、探究過程,沒有真正理解和揭示概念的本質,這樣很難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它們在后續學習中的作用,致使學生創造力低,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后勁。
3、重講授,輕探索。由于數學概念的單調、枯燥,教師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而是強行地將一些新的數學概念灌輸給學生,僅注重教師教的過程,忽視學生學的過程,也沒能通過大量實例分析揭露概念的本質,這樣不能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嚴重影響了學生正確數學觀念的形成,阻礙了學生的能力發展。
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
1、變換教學方法與手段,使其具有藝術性 。高中的數學知識較難,層次也較深,因此,數學老師要根據這些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要增加教學方法的藝術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潛在動力,以此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和教學質量。
2、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創造力 。高中數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在運用數學知識進行再加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當然,影響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聯想能力、表達能力和探索問題的能力等等。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好教學內容,把這些能力的培養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應設置高中數學教學坡度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通過設置坡度,能讓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入難,循序漸進地接受知識,讓學生逐步理解,這樣學生更加有成就感,不會有太大的挫敗感,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在進行高中數學問題的設置時,應設置幾個級別,由淺入深,有易變難。例如在學習高中數學橢圓和曲線的關系時,問題可以這樣進行設計:以橢圓C:x2/8+y2/6=1,直線l:y=2ax+b,提問:①a和b的值為多少時,使直線l與橢圓相交;②a和b應滿足什么關系,使直線與橢圓相交;③2a+b=1時,直線和橢圓是什么位置關系。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學生能一步一步地思考問題,調動起學生的思維;學生還可以多角度地思考,轉化為橢圓的方程,有利于學生的理解。
4、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 。目前,很多教師都在使用情境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數學發展史放入課堂中,和學生討論有關的知識,這樣學生興趣也濃,又能對學生進行一定的人文教育,也可以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感情。例如,在教學“概率”這一部分內容時,重難點之一就是對必然事件和隨機事件的區分,很多學生覺得難以理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講解人文知識,讓學生更易于接受。同時,老師可以通過天氣來進行舉例,通過學會對天氣的科學預測,對必然事件和科學事件進行區分,有利于學生概率論知識的學習。
簡而言之,就目前的高中數學教學而言,要想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快速掌握知識要點,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就需要教師在平常的授課過程中,多加深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循序漸進。教師的職責是綜合的,要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就應該重視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積極參與,在解題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此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漏洞,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使其主動鉆研學習,不斷進步,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質的轉變,這任務是長期并且艱巨的,任重而道遠的,需要我們教師共同的艱苦努力與堅持不懈的摸索。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沈文選.中學數學思想[M].長沙:湖南師大出版社,1999.
[3] 陳楊.關于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探討[J].數學通報,200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