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玲,谷迎春,溫麗
(1.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醫院內科,河北 秦皇島 066400;2.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醫院外科,河北 秦皇島 066400)
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及應對策略研究
朱春玲1,谷迎春1,溫麗2
(1.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醫院內科,河北 秦皇島 066400;2.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醫院外科,河北 秦皇島 066400)
目的 探討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及應對策略。方法選擇100例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根據外科常見護理風險實施相應的護理策略,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兩組護理評分比較,觀察組護理基礎評分與護理質量控制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護理風險發生率比較,觀察組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觀察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根據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實施針對性較強的護理策略,不僅能夠減少外科護理的風險因素,更能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
外科護理、護理風險、應對策略
因外科患者病情較為復雜、多變,存在著很多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這些不良因素對于護理工作的開展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本研究選擇100例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50例患者予以針對性較強的護理措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現將結果整理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醫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診的100例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37例,女13例,年齡12~75歲,平均年齡(42.16±5.24)歲;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12~77歲,平均年齡(44.61±5.17)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外科護理潛在護理風險 外科護理中存在的潛在護理風險有以下幾點:(1)缺乏風險意識,因外科藥物種類較多且復雜性較高,臨床用藥需要不斷的進行更換,且外科患者人數較多,工作量也十分繁重,因此在實際臨床護理中的輸血、輸液、藥物發放等,主要是配藥和更換液體兩個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危險性[1]。(2)告知方面,當患者完成住院手續的辦理之后,外科的臨床護理工作就算正式開始,護理人員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病情告知,但在實際外科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往往會因為各種因素而將健康教育和病情告知耽誤下來,導致患者的就診和治療存在潛在隱患[2]。(3)病情分析診斷,外科疾病通常伴有發展快、病情兇險、并發癥多的特點,故而很多臨床經驗不足的護理人員在緊急情況下無法正確判斷出患者的病情實際情況,自然也就無法采用有效的救治措施進行救治,甚至部分護理人員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會出現手忙腳亂的問題,自然也就埋下了醫療糾紛的隱患[3]。(4)引流管,在外科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引流管留置屬于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往往在實際護理過程中,總是會因為各種因素而導致引流管扭曲、脫出、堵塞,使得引流出現不暢通形象。一旦發生這些情況,若護理人員沒有及時的進行處理,那么就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4]。(5)對于腹部手術、胃腸道疾病治療的患者是需要實施胃管來進行腸胃減壓的,在插胃管時若不小心將胃管誤差至患者呼吸道,亦或是全麻患者移動過程中胃管脫出,那么很有可能導致患者窒息。(6)護理疏忽,對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合并癥患者來說,若發生護理疏忽,那么很有可能導致患者猝死。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措施,觀察組根據外科常見護理風險實施相應的護理策略,具體內容包括:(1)加強護理人員法律知識學習,對于外科護理來說護理人員一定要明確外科患者的特點,在患者入院之后就要實施告知工作和健康教育,但要根據患者的病情注意保密,法律知識學習能使護理人員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認真仔細的完成護理工作[2]。(2)強化業務知識水平,合格的外科護理人員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與熟練的操作技能,因此可以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的強化培訓,根據外科患者的病情進行討論,制定出更加有效的護理方案,以此提高護理人員對于病情的判斷能力[5]。(3)護患溝通交流,醫療護理屬于風險較高的工作,因此護理人員需要盡量將患者的病情如實告知,對于需要患者家屬簽字的手術和操作過程,護理人員一定要將目的、流程、注意事項、風險情況等進行一一講解,在患者及其家屬同意之后才能開始進行下一步工作,并且要予以患者最優質的護理服務,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建立其良好的護患關系[6]。(4)履行護理職責,外科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中有著需要對病房進行巡查和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因此護理人員一定要不斷提高對外科患者病情的判斷能力,在實際外科護理工作中也能嚴格履行護理職責,避免潛在護理風險的影響,提高護理質量。(5)加強護理管理,規范外科護理工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要重視對于針對患者的保護意識,減少墜床等對于患者身體的損傷,注意引流管的脫出、堵塞。(6)護理記錄,若發生醫療糾紛,那么護理記錄就成為了最為重要的證據,因此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工作中一定要詳細的作為護理記錄,對于患者的任何不良反應都一定要將其記錄下來。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 18.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評分比較,觀察組護理基礎評分與護理質量控制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評分比較(±s)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評分比較(±s)
P值<0.05<0.05評分護理基礎評分護理質量控制評分觀察組(n=50) 98.56±1.12 98.41±1.30對照組(n=50) 87.81±1.31 85.31±1.52 t值44.104 46.313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風險發生率比較 兩組護理風險發生率比較,觀察組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風險發生率比較(n)
2.3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觀察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n)
護理風險是指在開展醫院護理工作時所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主要控制手段就是采取相應的護理策略,外科護理工作中常見的護理風險因素為:護理人員風險意識不強、沒有判斷患者病情的能力等,因此可以根據這些因素來實施針對性的護理策略,如完善護理制度、提高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加強護理人員專業培訓等。
本研究選擇100例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兩組患者實施了不同的護理策略,兩組護理評分、護理風險發生率、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觀察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若想降低外科護理工作中的護理風險因素,那么就需要根據外科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相應的護理策略,這樣才能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率,才能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與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小芳.淺析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和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6):73-74.
[2]楊鳳杰.淺談外科護理中潛在風險的應對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4(22):222.
[3]三措.外科護理中潛在風險及應對策略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4,24(4):2338.
[4]楊曉娟.外科護理潛在的風險及干預對策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1):237,239.
[5]梁紅蘭.外科護理潛在風險及應對策略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4,5(2):206-207.
[6]黃顏青.分析外科護理中的潛在風險及應對策略[J].當代醫學,2014,20(3):138-13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