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生發 羅藝徽 黃萍 藍紅霞 吉思 聶莎 吳雙 胡云丹
【摘 要】本文針對中醫職業教育存在重實踐操作技能培養、輕中醫藥傳統文化教育的現象,探討中醫教育在重視學生的中醫臨床技能培養的同時,致力于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建設的問題,提出要注重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營造以中醫藥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氛圍,落實專業教學標準,引導學生社團工作,開展特色校園活動,努力踐行中醫藥文化思想,讓企業文化進校園,讓職業文化進課堂,更好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職業教育 中醫藥文化 傳承 建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B-0018-03
職業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指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科學合理設置課程,將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教育貫穿培養全過程。加大實習實訓在教學中的比重,創新頂崗實習形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由此可見,職業教育不僅要注重職業技能的培養,而且要加強人文素質的培養。
一、中醫職業教育的現狀
中醫職業教育是中醫教育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中醫相關職業教育取得了顯著成就,主要表現在:(1)構建多層次辦學體系。中醫職業教育業已形成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并存的格局,形成了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繼續教育相結合的布局,層次相對完善,在校生人數規模 10 萬余人。(2)專業結構分布合理。中醫職業教育現主要開設專業有保健按摩、中醫美容、針灸推拿技術、中醫護理、中醫理療、中醫康復治療技術、中醫足療、中醫膳食營養、社區護理和家政護理等。在培養目標上,突出職業技能,以適應醫療、預防、保健及健康產業的需求,為醫療衛生、康復保健和社區服務等行業培養中醫類實用技能型人才,滿足這些行業對中醫藥人才的多元需求,也促使中醫類職業教育適應行業需求,開設相應專業。因此,現有的招生專業基本與社會對中醫相關職業人才多向性需求相適應。在課程設置上,主要分為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三大模塊,突出了技能教學,特別是技能實訓教學,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健康服務業的發展培養了大量實用技能型人才。
二、中醫職業教育中傳統文化傳承與建設的緊迫性
中醫職業教育在職業教育的背景影響下,注重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忽視了中醫藥傳統文化的教育;對科學技術的重視程度遠遠大于人文科學,結果導致重功利輕價值,重理性輕人性的認識偏差。與此同時,教師隊伍中也存在“重專業、輕人文”現象,人為地將技能學習與人文知識的學習割裂,這對中醫職業教育的發展極為不利。回望中醫學史,中醫藥學根植于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征和個性。如在倫理規范上,注重儒家思想的中庸,強調大醫精誠和醫者仁術的思想;以樸素的古代哲學思想來認知生命活動,指導臨床診治,依賴經驗傳承,講究個體感悟,以追求實效為目標。在治學上務實與求新并存,這些均深深地打上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具有與現代醫學迥異的文化特征,這就是中醫的內在精神與思想基礎,也是中醫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9 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第一章總則中指出,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藥學發生、發展過程中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認知生命、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體系,是中醫藥服務的內在精神和思想基礎。當前,中醫藥人才培養面臨諸多挑戰,主要體現為對中醫藥文化認識不足,因而,有部分教師和學生對中醫藥傳統文化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難以樹立堅定的職業理想,不熱愛中醫藥事業。所以,只有從中醫教育這個源頭著手,在中醫院校學生中建立起中醫藥文化認同感,提升中醫藥人才文化素養,中醫藥事業才能真正發展。
因此,無論從職業學校層面還是從學生層面上看,都不難發現中醫職業教育中的中醫藥傳統文化傳承與建設的緊迫性。在日常教學中過于側重和強調學生技能教學,忽略職業素養、法制觀念、價值觀等人文素質的教育,會使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變得蒼白無力,流于形式。為此,著力做好基于職業教育的中醫藥傳統文化傳承與建設,在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傳統文化中,汲取適合職業教育的營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對中醫職業教育而言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對其他類型職業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亦有借鑒意義。
三、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建設的實施路徑
廣西中醫學校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是廣西唯一的一所集中醫、中藥、中醫特色護理、醫藥營銷等教學為一體的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具有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中醫專業是學校的骨干專業,自治區級示范專業,是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備案的專業點,學生畢業后具有全國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資格。學校不僅重視學生的中醫臨床技能培養,而且還致力于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建設,注重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
(一)營造以中醫藥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重視校園中醫藥文化氛圍的營造,對中醫的經典著作、歷代中醫名家的畫像及其學術思想進行介紹,且在校園內隨處可見。近幾年來,學校提出突出中醫特色,營造中醫藥文化氛圍,強化校園功能分區的總體目標。將校園前操場改造成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文化廣場,建設具有強烈的醫藥文化內涵的文化教育設施。正對校門的古代書卷造型,書卷上鑲嵌的“大醫精誠”,突出中醫所包含的“技藝精湛,醫德高尚”的深邃思想。文化廣場兩邊,對花圃進行改造,種植花卉及中藥材。增設“歷代中醫醫家”宣傳長廊,內容包括中醫經典著作介紹、歷代醫家介紹、中藥飲片介紹等。對校園后部的操場,建設運動功能區,并恰當地融入中醫和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在操場周邊墻上、通道等處,增添有關運動的圖案,如與中醫和傳統文化有關的“太極拳”“八段錦”等,處處彰顯傳統中醫藥文化特色。師生在校園中,能夠體會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
同時,在“改造針灸推拿技能實訓室”部分,對實訓環境進行必要改建,營造中醫藥文化氛圍。如,在中醫實訓中心走廊,以“廣西中等職業學校民族文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為基礎,將有代表性的壯醫藥著作、中醫方歌上墻,突出中醫和民族醫藥特色。設立中醫文物器具展示區,將中國古代有名的中醫名家、有影響的中醫藥診療器具等進行形象鮮明的展示,以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做到環境育人。按古代藥房的場景模擬建設形象生動的古代中藥房,完整展現古代藥房的功能,演繹古代藥房的工作情景。以此豐富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建設內涵,開展中醫藥文化教育,讓企業文化進校園、職業文化進課堂,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職業與綜合素質。
(二)以落實專業教學標準為契機,促中醫藥傳統文化進課堂。2014 年 12 月,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中醫專業教學標準(試行)》,專業教學標準從入學要求、基本學制、培養目標、職業范圍、人才規格、主要接續專業、課程結構、課程設置及要求、教學時間安排、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實訓實習環境、專業師資等方面作了清晰的界定。為了加快新形勢下中醫職業教育的發展,學校把落實專業教學標準放在首要位置,制定了以專業教學標準為基礎的人才培養方案,確保人才培養質量。并以此為契機,在教學中有目的地融入中醫藥傳統文化教育,將技能教學與人文教學有機結合。如在專業標準中規定,畢業生應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珍視生命,尊重患者;具有認真負責的職業態度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在課程設置上,公共基礎課開設有職業道德與法律、公共藝術、歷史等;公共選修課開設有文化與風俗;專業選修課開設有中醫藥文化、應用語文,以加強人文教育特別是中醫藥傳統文化的教育。學校在這些課程開設上,均嚴格按照教學標準的要求開足開夠,同時強調這些課程要緊密地與專業教育相融合。例如歷史課程,可多結合中醫藥發展史講解,多介紹歷代著名醫家。把著名醫家的學術思想和成就當作學生了解中醫、認識中醫、熱愛中醫必不可少的精神糧食,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的專業思想,也彰顯學校的中醫藥傳統文化特色。使中醫的職業教育始終貫穿在中醫藥文化氛圍的熏陶中,使學生在內心上認同中醫藥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和修養,樹立職業理想,熱愛中醫藥事業。
(三)以學生社團為平臺,展現第二課堂特色風采。社團是學生在校期間文化活動的基層組織和中堅力量。學校重視學生社團建設,積極引導,有意識地將傳統中醫藥文化引入學生社團建設中,使之成為學生開展中醫藥學習,深入了解中醫藥知識,促進校園中醫藥文化建設與傳播的平臺。如成立歧黃協會、紅十字協會、天使協會等,將專業知識與人文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并各具特色,吸引大量學生參加。以歧黃協會為例,社團大力傳播歧黃文化,在會員中開展中醫經典誦讀,誦讀《黃帝內經》《傷寒論》等中醫經典著作,用沉甸甸的中醫藥文化感染和武裝學生。歧黃協會特色鮮明,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亮麗名片,展示了第二課堂獨特的風采。學生不僅學到了實用技能,還領略到了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開展有特色的中醫適宜技術項目培訓,如拔罐、推拿手法、刮痧、敷貼、壯醫藥線點灸等。在校內外定期開展活動,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為他人服務。
(四)以校園活動為載體,走中醫藥文化育人之路。學校在培養學生中醫藥專業技能的同時,注重中醫藥人文知識的熏陶,在利用好課內平臺的同時,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讓師生參與其中,樂在其中,走出一條中醫藥文化育人之路。如每年舉行的傳統保健運動會,有師生千人八段錦展示、太極拳展示;學生比賽項目有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長拳等。在運動和比賽中,師生不僅切磋了技藝,而且還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洗禮和熏陶,更領悟到了中醫養生文化的精髓,踐行中醫職業教育的思想。此外,學校還開展中醫藥職業技能競賽、歌詠比賽、班級板報比賽、社團之夜、成人禮儀式、“5·12”護士節授帽儀式、“5·25”心理健康活動、迎新晚會、新生入學專業思想教育等,這些均是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實踐性強的活動,也是傳播和學習中醫藥知識的第二課堂,為進行中醫藥文化傳承與教育、培養良好職業素養建設好場所、好平臺?;顒硬粌H覆蓋了中醫專業,還輻射到護理、中醫康復保健、藥劑、中藥、農村醫學、康復技術各專業。通過文化的熏陶,使學生學到知識和技能、深刻領悟中醫藥的內涵、專業思想更加穩固,促進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
(下轉第45頁)
(上接第19頁)
總之,做好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建設,突出中醫藥特色,服務于職業教育,是中醫職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書育人,做到人人成才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武繼彪,徐傳庚,朱永剛,等.中醫相關類職業教育現狀分析與人才需求預測[J].中醫教育,2010(1)
[2]孫秀明,羅慧芳,任 燕.淺談中等職業教育中人文素質的培養[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
[3]張勇勤.在中等衛生職業教育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之我見[J].衛生職業教育,2004(22)
[4]黃 梅,沈濟人.中醫藥認同在中醫教育中的建立[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
[5]秦 勇.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調查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立項課題(2015B066)
【作者簡介】秦生發(1973— ),男,漢族,廣西靈川人,廣西中醫藥大學畢業,碩士研究生,廣西中醫學校教師,高級講師,中醫專業部主任。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