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簡要闡述邏輯學中的幾個重要概念,并運用例子來解析這些概念,為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概念提供參考。指出邏輯學是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學科,研究數學問題時,很多思維活動和知識領域都要應用邏輯知識,邏輯學在學習數學、應用數學和研究數學等活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數學 邏輯 聯結詞 內涵 探討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B-0090-02
思維科學是一個學科群體,思維科學主要揭示思維的本質屬性和各種規律。邏輯學屬于思維科學的范疇,它是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學科。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事件都能通過邏輯的推理得以弄清來龍去脈,而且用邏輯學的方法能夠解決很多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邏輯學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研究數學問題時,很多思維活動和知識領域都要應用邏輯知識,邏輯學在學習數學、應用數學和研究數學等活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知識點分析
(一)命題
命題,判斷一件事情真假的語句叫命題。
一條語句是否為命題,關鍵在于該語句能不能判斷該事情的真假,若一語句不能判斷真假,那么該語句就不是命題。應該注意,命題和開語句(無法確定其是真是假的語句)的區別。如“y>3”就是開語句,因為沒有給出 y 的確定的值時,無法判斷“y>3”的真假。再如“求證方程 a2+a+1=0 無實根”是祈使句,無法判斷它的真假,所以不是命題;“向英雄學習”是感嘆句,而無需判斷真假,因此它也不是命題。
(二)邏輯聯結詞
1.“或”“且”“非”這些聯結語句的詞語叫邏輯聯結詞。
2.數學中“或”這個邏輯聯結詞和日常生活用語中的“或”的意義是不同的:日常生活的“或”用語帶有“不可兼有”(即不能同時具備)的意思,例如吃飯或上街;而數學中的這一邏輯聯結詞卻含有“同時兼有”的意思,如 a>5 或 0≤a<10。
3.“或”字與集合的“并”字密切相關。
(1)在集合的運算中,并集是用“或”來定義的:
M∪N={x|x|,x∈M 或 x∈N}。
(2)它們兩者的外形相似:“p 或 q”的含義存在三種情形:
情形一,只有 p 成立;情形二,只有 q 成立;情形三,p和 q 同時成立。這三種情形依次對應于集合并集中的情形一(CUN)∩M;情形二(CUM)∩N;情形三 M∩N。
(3)兩者之間的區別:集合的運算中的并集強調的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可以看做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而邏輯聯結詞“或”字則是用來聯結兩個命題,把它們組成一個復合命題,當復合命題成立時,也有三種情況。
二、應用剖析
(一)怎樣判斷一個命題是復合命題
用邏輯聯結詞聯結的命題就是復合命題,而不用邏輯聯結的命題則是簡單命題。要判斷一個命題屬于簡單命題或者屬于復合命題,不能僅從字面上看它是否含有“或”“且”“非”等這些邏輯聯結詞,而應該從命題的結構來看是否可以用邏輯聯結詞來聯結這兩個命題。有些命題表面上沒有這些詞,但它是復合命題。如“能被 5 整除的數個位不是 0 就是 5”是復合命題,它的意思和“能被 5 整除的數個位是 0 或 5”一樣;而“對角線垂直且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這個命題,雖然含有“且”,但它卻不是一個復合命題,而是一個有復合命題條件的簡單命題。
(二)如何判斷一個復合命題的真假
為了方便識記,上面的真值表可簡單表述為:“p 或 q”一真必真,“p 且 q”一假必假,“非 p”真假相反。
三、思維遷移
(一)如何準確寫出一個命題的否定命題
1.對“若 A 則 B”型命題的否定
雖然對一個命題的否定是對該命題的結論進行否定,但必須保證與真值表相符合。
例如:寫出下列命題的否定形式。
(1)若張三是 A 學校的學生,那么張三就是 A 學校一年級(一)班的學生;
(2)如果 x+y=0,那么 x=0,y=0;
(3)如果 a 是有理數,那么 a 就是自然數。
分析解答:
(1)命題“若張三是 A 學校的學生,那么張三就是 A 學校一年級(一)班的學生”的否命題是:若張三是 A 學校的學生,那么張三就不是 A 學校一年級(一)班的學生;
(2)命題“如果 x+y=0,那么 x=0,y=0”的否命題是:如果 x+y=0,那么 x≠0,y≠0;
(3)命題“如果 a 是有理數,那么 a 就是自然數”的否命題是:如果 a 是有理數,那么 a 不是自然數。
2.全稱否定與特稱否定
非 p 叫做對命題的否定,但“非 p”絕不是“是”與“不是”的簡單表述。一般地,命題是指對事物的性質或事物的存在關系的判定,可以根據判斷對象的數量是個體或者是部分抑或是全體,把其分為單稱命題、特稱命題和全稱命題。但必須透徹理解:否定全稱得特稱、否定特稱得全稱、否定肯定是否定、否定否定得肯定。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應注意命題中是不是省略了表示全稱意義的詞語,如“全部”“一切”“所有”“任何”等詞語。
例:請指出下面的命題是全稱命題還是特稱命題,寫出這些命題的否定形式,并說出這些否定形式的真假,不需要證明。
(1)一個數的最后一個數字是偶數的數能被 4 整除;
(2)對任意實數 a,都有 a2-2a-3<0;
(3)方程 b2-5b-6=0 有一個根是奇數。
分析解答:
(1)這個命題是全稱命題。它的否定是:存在末尾數是偶數的數,不能被 4 整除;這個命題的否定是真命題。
(2)這個命題是全稱命題。它的否定是:存在實數 a,使得 a2-2a≥0;這個命題的否定是真命題。
(3)這個命題是特稱命題。它的否定是:方程 b2-5b-6=0 的兩個根都不是奇數;這個命題的否定是假命題。
3.對“或”“且”命題的否定
由“或”“且”詞語聯結的命題的否定形式:“p 或 q”形式的命題的否定是“非p 且非 q”,“p 且 q”形式的命題的否定形式是“非 p 或 q”。它類似于集合運算中的“C∪(A∪B)= (C∪A)∩(C∪B),C∪(A∩B)=(C∪A)∪(C∪B) ”。
4.常用正面敘述詞語及它的否定
(二)如何進行復合命題的真值推理
首先求出復合命題的真值表,結合復合命題的構成,仔細對照真值表,對每一個簡單命題的真值情況予確定,再依此推理出新的復合命題的真值。
例:小 D 生病了,小 A、小 B、小 C 三個同學中有一個幫助小 D 完成了工作。當小 D 問起誰做的好事時,小 A 說:“小 B做的。”小 B 說:“不是我做的。”小 C 說:“也不是我做的。”假設知道三個人中有兩個人說的是假話,有一個人說的是真話,能判斷是誰做的好事嗎?
解析:結論有三種可能:(1)如果是小 A 做的,那么三人說話中有二真一假,不合題意;(2)如果是小 B 做的,那么三人中有二真一假,不合題意;(3)如果是小 C 做的,那么三人說話中二假一真,符合題意,所以得到結論是小 C 做的。
(三)邏輯聯結詞與集合運算的對應關系
設集合 M 和 N 的特征性質分別是 p 和 q,即 M={x|p},N={x|q}。在全集 U={x|u}的范圍內,根據“且”或“或”“非”邏輯聯結詞的意義,可對集合的交集、并集、補集進行更深更廣的認識:
M∩N={x|x∈M 且 x∈N}={x|p∧q};
M∪N={x|x∈M 或 x∈N}={x|p∨q};
CUM={x|x∈U 且 xM}={x|┐p};
CUN={x|x∈U 且 xN}={x|┐q }。
由此可知:
M∩N 的特征性質是 p∧q;
M∪N 的特征性質是 p∨q;
CUM 的特征性質是 ┐p,即 u∧(┐p);
CUN 的特征性質是 ┐q,即 u∨(┐q)。
由此可見,數學是從生活中來的,同時也為生活服務。特別是邏輯方面,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遇見并被運用。透徹理解邏輯學知識并靈活應用邏輯學知識解決問題,既可以體會數學的實用性,又可以感悟數學的樂趣。
【作者簡介】龔光劍(1976— ),男,漢族,廣西百色人,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高級講師。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