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3月的北京,草長鶯飛。京西賓館的審議會場里熱氣朝天,上海代表團60多位人大代表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針對政府工作建言獻策。有事關發展大計的自貿區改革、科技創新,有百姓關心的醫療、教育,代表們的每一份深思與建言,都在回應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提出的“四個新作為”的殷殷期待。
【勇于突破、當好標桿】
關鍵詞:自貿區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努力把上海自貿區建設成為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
上港集團董事長陳戌源代表說,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自貿試驗區的后續建設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當好標桿。
“上海港作為自貿區建設的主要單位之一,深刻感受到三年改革為港口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機遇。”陳戌源說,未來自貿區建設的一大關鍵詞是開放,總書記要求上海把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成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這是非常高的期許。“上海港能不能學習新加坡等地的經驗,由傳統港口向自由貿易港區轉型,在自貿港區內,貨物、資金實現自由流通,進一步提高自貿區的含金量?這是下一步應該研究的課題。”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院長王戰說,自貿區可以對接“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推進城市、園區、企業、項目的四聯動。這方面資源很多,比如伊朗恰巴哈爾港。另一方面,還是要回到自貿區的本質,它同過去所有的園區建設不同,不是著重對貨物貿易開放,而是對服務貿易的開放。從明清時期的海禁到中國加入WTO,貨物貿易的開放這條路我們已經走出來了,徹底改變了閉關自守,但服務貿易的開放在過去是很少的。對中國來說,這就是第二輪開放,而它的要求跟貨物貿易領域是完全不同的。相應地,對改革的要求也不一樣,它需要有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經驗,需要對接國際規則。要通過自貿區的服務貿易開放,推動投資便利化,來適應“一帶一路”建設的需要。這里面包括金融、航運等專業服務。
【不積極探索創新,就會落伍】
關鍵詞:科創中心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說,要突破制約產學研相結合的體制機制瓶頸,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使科技成果更快推廣應用、轉移轉化。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大學校長金東寒認為,在知識產權領域,很多專利未有效運用,成為“紙面上專利”。他建議,要以與經濟科技融合度為標準來評價知識產權,不以數量論英雄,減弱對專利數量的刺激,適時修訂并退出專利申請補貼政策。從保護導向升級為保護與運用并重導向,實行知識產權“后補貼”政策,將省下來的申請補貼經費用于獎勵運用做得好的企業。
在他看來,上海要爭取在兩方面取得進展,一是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原創性成果,二是在支持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但不管是哪種科技創新,都必須堅持一個原則,就是科研必須服務于國家戰略,必須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上海的科研基礎條件非常雄厚,有條件也有責任主動承擔起這一職責。
全國人大代表王均金說,一個企業要有創新的使命和創新的基因,發揮創新主體的作用,對上海的民營企業來說,也要尋求與研究機構的合作,打通創新鏈。民企如果不參與到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中去,不積極探索創新,就會落伍。
【讓“里子”和“面子”一樣好看】
關鍵詞:社會治理
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這是關系上海發展的大問題。
在全國人大代表嚴誠忠看來,走出社會治理新路,要打好基層政權和社會治理的根基,其中深化體制改革和注重創新發展是關鍵。這就需要基層組織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加活力和規范,把著力點集中在“職能定位和理順關系”上,充分實現“戰略設計和資源統籌”,積極拓展“上下聯動和溝通合作”。
如果說過去的城市管理更多依賴的是“人海戰術”,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數據戰術”已經越來越多地用于確保城市日常運行有序、安全的各個領域。全國人大代表邵志清認為,大數據的綜合運用,可以幫助政府部門更好地摸清家底、分析預測、精準決策,特別是在上海這樣的超大型城市,智能化管理涵蓋的領域正在逐步擴大,并且發揮作用。他舉例說明,對食品安全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大氣、水等生態環境指標的實時監控,交通違章行為的自動識別,網格化管理的上下聯通等,信息技術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邵志清說,政府要在城市管理過程中更好發揮職能作用,關鍵是內部數據打通、共享和整合。“過去需要處理的事務相對單一,政府部門的分工較細致,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是跨部門事務,多部門協同、大數據互通是時代的潮流。”
姚海同代表表示,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大城市的基層治理每天都會應對新的問題。不能僅僅從“物”的角度加以度量,更應從“人”的角度來考慮。城市管理要充分考慮“人”的需要,根據城市實際情況合理配置,確保各項政策、舉措具有可操作性,這樣才能讓城市的“里子”和“面子”一樣好看,顏值和內涵齊飛。
【領導干部始終是從嚴治黨的關鍵少數】
關鍵詞:從嚴治黨
“這次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在全面從嚴治黨上有新作為,這是對上海工作要求的進一步強調,方向進一步明確,重點進一步突出。”全國人大代表劉衛國說。
據劉衛國介紹,這幾年上海市委很重視從嚴治黨,要求嚴肅教育、嚴明紀律、嚴格管理、嚴懲腐敗。“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新作為,我認為要從四個方面落實。”劉衛國說,一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的精神,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實到黨建的各個方面。二要進一步強調管好“關鍵少數”,以上率下。領導干部始終是從嚴治黨的關鍵少數,用制度規范行為、管理干部。三要進一步貫徹“八項規定”,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四是要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基層黨員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全面從嚴治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凈化政治生態,巡視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關鍵一招,特別是近年來,巡視的震懾遏制和治本作用不斷得到強化。劉衛國說,我們把巡視作為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內監督的利劍,重在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作為深化政治巡視的核心任務,加強巡視力量,推進巡視工作,本屆市委巡視工作全覆蓋目標順利完成。同時,成果運用是保障巡視生命力的關鍵因素,上海建立了巡視整改工作責任制,將巡視整改成效列入被巡視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和班子的績效考核內容,推動被巡視單位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履行管黨治黨責任。
【打造社區型養老產業】
關鍵詞:醫養結合
隨著人口結構的轉變,老年空巢困難家庭不斷增加,家庭抵御養老風險的能力面臨極大挑戰。家庭養老的社會化、居家養老的社區化成為大勢所趨。據統計,80%的老年人都患有一定的疾病,患有兩種以上疾病的占43%,三種以上疾病占21%,生活不能自理的超過3%。全國人大代表賈偉平認為,不同年齡階段的老年人對于醫和養的需求側重點不同。60歲到75歲的“樂老”階段,特征是“以養代醫”,老年人的開支主要不是用在吃藥看病上;第二階段是75歲到90歲,這期間要“以醫代養”。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上海老齡護理人員存在“三高三低”的情況:地位低、工作強度大;薪酬低、流動高;技能低、年齡大。從事養老護理的大專以上學歷的不到整個養老機構人員的1%,30歲以下的人也不到1%。賈偉平認為,養老產業未來最大的挑戰是怎樣構建一個社會教育的支撐體系,能夠培養更多的全科醫生、老年科醫生和長期護理的人才。
在全國人大代表沈志剛看來,養老必須走政府主導、政策引導、社會力量介入、全社會共同支持的路。
社區養老機構的出現解決了居家養老的部分難題,但要真正實現醫養結合,提升養老的專業化水平,必須吸引大量社會機構參與養老事業。“社區養老的問題在于,老人過于分散,不能形成集聚效應,也就不能培育養老產業鏈。”沈志剛建議,上海可以試點建設“養老休閑生態小鎮”,打造社區型養老產業。
“一方面,這些地區需要以生態建設為主要任務,不適宜進行大規模工業開發;另一方面,養老產業生態無污染,又可以帶動休閑、旅游、娛樂、文化創意等產業,使農村土地價值得到提升,當地農民的收入得以提高。”沈志剛說,“養老小鎮”可以根據老人需求,提供不同價格的老年公寓,老人可以與朋友一起結伴養老,子女可以在小鎮上休閑度假,不定時地陪伴老人,形成一個“養老生活圈”,各種醫療機構和社會組織也可以在這里提供專業化的醫養服務產品,形成一個開放的產業生態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