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文章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英國脫歐對中英貿易量的影響。實證證明,英國脫歐有利于中英貿易量的增加,中英兩國GDP的提高也有利于促進兩國間的貿易增長。我國應抓住英國脫歐的契機,加快推動與英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進程。
[關鍵詞]英國脫歐;引力模型;自由貿易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018
1 引 言
2016年6月23日,英國公投決定“脫歐”。根據關稅同盟理論中的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效應,英國脫歐會使得英國和歐盟間的貿易量減小,使得非歐盟國家與英國的貿易量增大。如果這一理論在現實中成立,那么從整體上看,英國脫歐就會有利于中英貿易發展。事實是否真的如此?英國脫歐對中國對外貿易來說是否是真正的利好消息?在中國與英國貿易聯系緊密、全球經濟疲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深入研究英國脫歐對中英貿易的影響方向至關重要。這樣方能及時有效地應對英國脫歐對中國對外貿易產生的多方面影響,并抓準時機為未來擴大中英貿易、中歐貿易創造良好條件。
英國是我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學界對中英間的貿易往來也做了較多的研究。但從已有的文獻來看,目前學界對中英貿易的研究鮮少利用引力模型對中英貿易進行實證研究,另外,引力模型在現實中運用廣泛,而文章嘗試利用引力模型進行實證分析,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些許不足。
同時,目前學界對英國脫歐的研究僅限于定性分析,定量研究不足。自英國脫歐以來,討論英國脫歐對中國的影響的文獻也大量涌現,涉及金融、農業、貿易、政治等多個領域。研究英國脫歐對貿易領域的影響雖也不少,但主要是進行數據的描述統計和基本的定性分析。例如,江清云、張磊(2016)認為英國脫歐會引發國際貿易風險和經濟不確定性,會迫使企業調整貿易策略。陳澤華(2016)認為英國脫歐使得英鎊匯率下跌,有助于縮小長期以來中英貨物貿易的順差和服務貿易的逆差。樊西玉、何群(2016)認為英國脫歐是啟動中英自貿協定談判的重要契機。雖然學界研究英國脫歐對中國的影響涉及多個領域,但存在深度不足和缺少實證檢驗的問題。文章嘗試對英國脫歐產生的影響進行定量分析,以期用事實說明英國脫歐會對中國產生怎樣的影響。
2 理論模型
引力模型由物理學中的引力模型發展而來,由丁伯根首次提出。引力模型均能從克魯格曼的壟斷競爭模型、傳統的H-O模型、李嘉圖模型和Melitz模型中推導而出,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因此被廣泛運用于分析國家間貿易量的影響因素和發展潛力。基本的引力模型認為,兩國間的貿易量與兩國的國民需求成正比,與兩國的距離成反比。兩國的國民需求可以用兩國的GDP來衡量。其基本形式為:
Xij=GSiMjΦij
Xij:i到j的出口價值。
Mj:進口國所有的特定因素,表征進口國總需求。
Si:出口國所有的特定因素,表征出口國總供給愿望。
G:與i和j無關的變量,例如世界自由化程度。
Φij:表征出口國i進入j國市場的難易程度。
為了檢驗英國脫歐對中英貿易量的影響是否顯著,文章利用引力模型作為基本的分析工具,在考慮了影響雙邊貿易量的關鍵因素后,納入英國脫歐這一突發的事件因素Bothnonine,更加科學客觀地評價英國脫歐對中英貿易的影響。
文章選取了中英進出口總額作為被解釋變量,代表了中英貿易量。選取中、英兩國GDP、英鎊兌人民幣匯率、中英相對貿易成本、代表英國脫歐的虛擬變量作為解釋變量。為消除異方差,本文對中、英兩國進出口總額,中、英兩國GDP和中、英兩國的相對貿易成本分別取對數,并構建了以下模型:
lnXce=β0+β1lnGDPc+β2lnGDPe+β3lncost+β4Bothnonine
中、英兩國的GDP數據來自中經網統計數據庫,分別記作GDPe和GDPc。由各國GDP數據的統計單位最小的是季度數據,由于英國脫歐發生僅有半年時間,若使用季度數據則數據量太少,即使是月度數據,目前更新的數據量也不到五個。因此,文章利用計量軟件Eviews中的frequency conversion—Quadratic-match Sum低頻調整到高頻的方法,估算出兩國GDP的周度數據,以實現增加樣本量的目的。另外,由于估算出的GDP數據單位不同,需要利用匯率將GDP數據統一換算成以人民幣為單位的數據。根據引力模型的基本原理,一國GDP越高,需求和供給就越大,雙邊貿易量也就越大,因此,β1、β2預期為正值。
中、英兩國的進出口總額數據也來自中經網統計數據庫,記為Xce。月度進出口總額數據轉化成周度數據的方法與GDP數據的轉化方法一樣。進出口總額單位為千美元,也需要利用匯率將其轉化成人民幣單位。
出口國i進入j國市場的難易程度可認為是i國與j國的相對貿易成本即cost。如果一國周圍有其他貿易大國那么該國與距離較遠的貿易小國的貿易量會較小。在時期較短的情況下,貿易量的變化多是需求行為變化所引起的,生產方的變化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能夠很好地代表需求行為的變化和世界經濟的景氣情況。在文章中,運用兩國間的加權距離即兩國間的地理距離除以兩國GDP占世界GDP的份額a與兩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占世界消費者信心指數的份額b的乘積即ab的加權來代表兩國間的相對貿易成本。即貿易成本:
cost=distab a=GDPc+GDPeGDPW b=CCIc+CCIeCCIW
中、英兩國的距離dist數據來自Jon Havemans 建立的世界貿易統計數據庫,以中、英兩國首都的距離代表中、英兩國距離。由于由世界銀行公布的世界GDP的數據只有年度數據,因此本文尋求另外的辦法來估計世界GDP。由于歐元區、美國、日本、中國的GDP在世界GDP中占有較大比重,因此文章利用中經網統計數據庫中的歐元區、美國、日本、英國的支出法計算的GDP(不變價)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支出法計算的GDP(不變價)的加總作為世界GDP。需要說明的是,只有在計算兩國的相對貿易成本時利用的GDP均是消除通貨膨脹后的,即不變價的GDP。構建的引力模型中的解釋變量——中英GDP的對數均沒有經過通貨膨脹的調整,原因是中英進出口總額的數據沒有經過通脹的調整,為保持前后統一而故意為之。而消費者信心指數(標準值=100)的相關數據也來源于中經網統計數據庫,用歐元區、美國、日本、中國、英國五大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的加總來代表世界消費者信心指數。消費者信心指數的頻度調整方法與匯率的調整方法一樣。當中、英兩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所占份額越大,中英貿易成本就會越小,中英貿易量會越大。這與中、英兩國的GDP份額對中英貿易量的影響方向是一致的。一般來說,貿易成本越大,兩國的貿易量越小,因此變量lncost的系數值預期為負值。
二值虛擬變量Bothnonine代表英國脫歐這一事件的發生。當Bothnonine=1時,意味著英國脫歐,中英均不屬于歐盟。當Bothnonine=0時,意味著英國仍屬于歐盟。由于歐盟內部存在優惠的貿易政策,當英國脫歐后,英國不再享受相關的優惠政策。因此預計英國脫歐后,英國和歐盟的貿易量會減小,英國和中國的貿易量會增大,即虛擬變量Bothnonine的符號預期為正號,代表英國脫歐后貿易的轉出效應。
3 實證分析
3.1 平穩性檢驗
在回歸之前,我們需要對變量的平穩性進行檢驗。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方法,對模型中的所有變量(除虛擬變量外)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從檢驗結果可以看出,變量、lnGDPc、lnGDPe、lnXce,都是平穩的時間序列。而變量lncost無法滿足平穩性條件。在不滿足平穩性條件下,我們無法得到無偏且一致的OLS估計量,因此有必要對原來的模型進行修正。
3.2 模型修正
文章修正模型的方法是運用lncost的一階差分來取代lncost,即運用變量Δlncost來取代lncost。一般來說,當Δlncost增加,即后一期的lncost減去前一期的lncost差值增加時,即預期的相對貿易成本增加,則雙邊貿易量會下降。且經過平穩性檢驗后,變量Δlncost是平穩的。因此,修正后的模型如下,其中變量Δlncost的預期符號為負數。
回歸結果顯示兩國的貿易量與兩國的GDP正相關。對于中、英兩國來說,英國的GDP若增加1%,中英貿易量就會約增加0.7151%;中國的GDP若增加1%,中英貿易量就會約增加0.36%。這表明了對英國來說,中國是英國重要的貿易伙伴。中國GDP的增長對中英貿易量的拉動性較小的原因主要是與英國相比,美國、日本、歐盟是聯系更加緊密的貿易伙伴,這也意味著中英貿易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有較大的貿易潛力。當預期的相對貿易成本增加一單位時,則中英貿易量會約減少727.3%,這表明了從減少相對貿易成本角度來提高中英貿易量不失為明智選擇。
英國脫歐對中英貿易的發展來說或許是一個契機。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到,虛擬變量Bothnonine的回歸系數接近0.155,且統計性顯著。這意味著英國脫歐對中英貿易量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這主要是因為英國脫歐本質上就是英國不再享有與歐盟國家進行貿易的優惠政策,英國和歐盟國家的貿易量減少,減少的一部分貿易額轉移到了中英貿易中來,實現了貿易的轉出。
3.3 序列相關性檢驗
由于時間序列數據一般會存在序列相關性,但序列相關的存在并不影響OLS估計量的無偏性和一致性。為了對數據和現實有更加準確和完善的理解,我們仍有必要進行序列相關性檢驗。
根據修正模型,通過檢驗我們可以發現,我們獲得的數據存在著顯著的序列相關,殘差與殘差滯后項的相關性大于0.9。利用Newey程序對一階序列相關進行處理,回歸后得到的變量均具有顯著性,P值小于0.020,回歸得到的系數與OLS回歸得到的系數相近。具體結果如表3所示。
3.4 小結
在本節中,我們利用已有的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可以發現,中英貿易量與中、英兩國的GDP正相關,兩國GDP的增長對雙邊貿易量的增長具有顯著的拉動作用,兩國的相對貿易成本對雙邊貿易量的增長具有負向影響。同時,文章感興趣的要點——英國脫歐對中英貿易量的影響方向符合我們的預期,即英國脫歐有利于促進中英貿易量的增加,其主要原因是英國脫歐后英歐貿易存在轉出效應,中英貿易存在貿易創造效應。
4 結 論
根據前文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中英貿易量的決定機制符合引力模型的思想。中英貿易量與中、英兩國的GDP總量正相關,兩國GDP總量的提高有助于拉動中英雙邊的貿易增長,兩國的相對貿易成本的增加不利于雙邊貿易的增長。英國脫歐會增加中英雙方間的貿易總量。英國脫歐使得英國不再享有也無須給予歐盟國家的優惠的貿易政策,因此英國脫歐會使得英歐貿易量減少,減少的貿易量會轉移到其他國家。對于中國來說,英國脫歐對中英貿易量的增加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英國脫歐是中英貿易合作進一步深化的契機,中英雙方應抓準時機,為釋放中英貿易潛力、促進中英貿易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參考文獻:
[1]江清云,張磊.英國脫歐對國際投資貿易影響幾何?[J].WTO經濟導刊,2016(7):58-59.
[2]陳澤華.脫歐后英鎊匯率變動對中英貿易的影響[J].西部金融,2016(7):43-46,52.
[3]樊西玉,何群.英國“脫歐”是啟動中英自貿協定談判的契機[J].對外經貿實務,2016(1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