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立娜
[摘 要] 多元化經營戰略是很多民營企業拓展業務、壯大發展的重要途徑。多元化經營戰略對企業來說是一項長遠而復雜的項目,不僅關系著民營企業的整體利益和長久利益,而且關系著企業的資源配置和經濟實力,對企業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但是部分民營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仍然存在盲目經營、進入新領域時機把握不準確以及企業內部資源使用率低等問題。民營企業必須科學制定多元化經營戰略目標,不斷發展專業化主導產品,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采取靈活的方式進入新領域,完善內部資源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從而提升自身的經濟實力的資源優勢,占領較高的市場份額,促使民營企業在多元化經營戰略中獲得成功。
[關鍵詞] 多元化經營;民營企業;戰略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B
一、相關理論概述
(一)多元化經營的涵義
多元化經營是指企業在維持現有產品正常生產的情況下,根據市場需求,進入新領域研發新產品或拓展新業務,實現企業經營業務的多樣化,達到企業資源優化配置,增加企業的經濟利潤,從而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進行多元化經營,其研發的新產品和銷售模式與以前都存在很大差異,它包括了產品和市場的共同戰略。也就是說研發新產品和拓展新市場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事實上,企業進行多元化經營的最終目標是擴大生產和占領高份額市場,但企業很難在宏觀上監控多元化經營的整個過程,因此很多企業在多元化經營過程中舉步維艱,探索合理的多元化經營戰略是很多企業關注的課題。
(二)多元化經營的類型
1.同心多樣化。同心多樣化經營是指企業新開發的產品或服務與原有產品或服務十分相似。企業進行同心多樣化經營時,需要考慮開發的新產品或服務應在現有的生產技能、實踐經驗、產品類型、銷售方式等范圍之內。當企業正處于發展和壯大階段時,同心多樣化對自身所具有的技術和經驗是十分有利的。
2.縱向一體化。縱向一體化經營是指企業在拓展業務過程中向前后兩個方向同時發展。前向一體化是指企業拓展業務的方向是產品或服務的消費行業,而后向一體化是指企業拓展業務的方向是現有產品的原料行業。
3.復合多元化。復合多元化是指企業開發的新產品或服務與現有的產品或服務截然不同,很多企業青睞這樣多元化經營。企業采取這種多元化經營類型的主要原因是(1)企業現有的產品或服務的銷售市場長期停滯或出現下降趨勢;(2)現有產品或服務集中度較高,企業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3)受市場需求因素的影響,企業必須轉移發展目標以求穩定的生存;(4)企業內部具有優勢資源以及較強的發展能力。
(三)多元化經營的優勢與劣勢
1.多元化經營的優勢。首先,民營企業實行多元化經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經營風險。經濟發展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多領域共同發展可以降低單一領域經營面臨的風險,同時多個領域發展,可以為企業拓寬信息獲取渠道,獲得不同行業的需求信息,從而降低經營成本。其次,民營企業實行多元化經營可以促使產品或服務專業化,占領較高的市場份額。企業可以利用降低某種產品或服務價格的方式占領市場,同時其他業務的盈利又可以彌補降價的虧損,同時多個行業共同發展,可以相互促進,拓寬銷售渠道。最后,民營企業實行多元化經營可以充分利用資源。如果企業單獨發展一種行業,其內部資源,比如技術優勢、生產設備、內部調控、客戶資源等只服務于一種行業,無法做到資源充分利用。如果企業進行多元化經營,所有的內部資源將在新領域中再次發揮作用,實現技術、設備、資源、客戶共享,不僅可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而且可以有效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
2.多元化經營的劣勢。首先,多元化經營會分散企業原有的資源,當企業將技術和資源應用到新領域時,勢必將影響到原有產品或服務的生產力。企業多元化經營的過程中離不開原有業務的支持,倘若原有業務發展力遭到削弱,那么很可能使企業面臨經營危機。其次,多元化經營增加了企業的管理難度。企業多元化經營要在同一時期發展不同領域的產品或服務,企業的業務范圍越來越廣,涉及的人員、部門、投入也會越來越多,企業原有的組織機構難以滿足多元化經營戰略的需求。因此企業必須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聘請有能力的管理者對企業日常業務進行監督和管理,否則企業內部管理將陷入混亂的局面,大幅度降低企業的競爭能力。
二、多元化經營戰略對民營企業的作用
(一)分散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
民營企業多元化經營可以利用某些業務的盈利彌補某項業務的虧損,有效的降低了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企業多元化經營,通過資金在多種產業之間的投入與產出,有效增加了企業資金流動性,提高了對資金的利用效率。在多元化經營戰略模式下,能縮減企業利潤的波動范圍,促進企業發展逐步專業化,同時可以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力。
(二)充分開發并利用企業的內部資源
企業需要通過評估自身的經營能力和資源情況,進而建立適合企業發展的多元化經營策略。在此過程中,企業將發現自身潛在的內部資源,并加以開發利用,將新資源投入到多元化經營中,為企業在新領域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避免企業因經營不善而失敗。并且企業多元化經營將重新整合內部資源,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提升內部資源的使用率,進而提升企業的生產能力,促進企業各項產業共同發展。
(三)促使企業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民營企業利用多元化經營,可以積累更多領域的生產技術和發展經驗,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進而滿足社會經濟市場發展的不同需求。企業在維持原有產業正常生產的情況下,涉及其他領域的發展,使得民營企業的技術不斷升級,從而不斷提高經濟實力。同時,企業在新領域發展業務,也為企業未來發展指明了新方向,可以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優化企業內部資源,調節內部產業結構,從而為企業占領市場提供基礎保障。
三、民營企業進行多元化經營戰略的前提條件
(一)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優勢資源
民營企業進行多元化經營需要充足的資金、較強的技術、專業的人才等資源的共同協作,只有具備強大的資源優勢,才能為企業多元化經營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才能為新領域產品的研發和銷售提供資源保障,企業才可能取得多元化經營的成功。反之企業若缺少資金和資源,必將面臨多元化經營的失敗。另外,民營企業自身管理能力也對多元化經營產生影響,企業多元化經營將進軍新領域,涉及多種行業。因此,在一定程度加大了企業對人員、部門的管理難度,所以企業必須要具備較高的協調能力和高水平的管理措施。只有企業的管理能力與多元化經營需求相匹配,才能促使民營企業在多元化經營過程中取得成績。
(二)自身具有較強的主導產業
民營企業多元化經營將進入新領域、新行業,企業不僅對新領域缺乏足夠的認識,而且也不具備必要的管理經驗。因此在發展初期,企業通常面臨著較大的經營風險和較高的資金投入,短時間內企業無法獲得明顯收益。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民營企業原有的主導產業作支持,擁有較強的主導產業可以為企業多元化發展提供后盾力量,支撐企業多元化經營。例如吳中集團多元化經營戰略的成功就依賴于吳中集團自身較強的主導產業。
(三)擁有核心競爭力作為基礎保障
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包括技術的開發與創新、生產管理策略、員工素質高低、企業價值觀以及企業文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為企業多元化戰略的成功提供機會,而且可以增強企業在新領域的適應能力。創新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例如青海能源集團就是不斷利用技術創新,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在礦井開采防治水和井巷軟巖支護中開辟了新天地。
四、民營企業實行多元化經營戰略存在的問題
(一)盲目進行多元化經營戰略
多元化經營對民營企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部分民營企業為了獲取積極作用而忽視多元化經營戰略的分析,盲目的制定發展計劃和發展目標。企業在沒有通過市場調研和科學評估的前提下,草率地發展完全陌生的領域或行業,盲目地進行投資與經營。這樣不僅減弱了企業原有業務的發展優勢,而且容易使企業面臨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嚴重的甚至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
(二)多元化經營戰略時機把握不準確
民營企業進行多元化經營前提是原有業務已經發展成熟并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并且企業具有充足的人員、資金以及資源,以保障多元化經營有序開展。但是有些民營企業受到其他領域或行業高利潤的誘惑,在企業自身實力不足的情況下盲目進入新領域。不僅給原有產業的發展帶來影響,而且很容易在新領域中面臨失敗。由此看出,企業對多元化經營戰略時機的把握,對企業的成功與否具有決定性作用。
(三)未能實現企業資源優化配置
民營企業進行多元化經營,必然會將企業原有的人員、技術等資源分散到新領域中,進而支撐新領域的發展。有些民營企業在這種資源調整的過程中有可能把握不準尺度,造成企業內部資源過于分散,未能實現企業資源優化配置。如果無法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很難保證企業各項業務的發展擁有充足的資源和資金,甚至難以滿足企業某項業務發展的最低需求,很容易造成企業面臨經營危機。這種情況企業不但不能擴大生產,降低經營風險,反而使企業的發展陷入困境。
五、多元化經營戰略下的民營企業管理的建議
(一)發展專業化產品,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
民營企業選擇進入新領域后,必須要以產品專業化為發展目標,從而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才能保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主導產品和優勢產品,這就是專業化的體現。產品缺乏專業化,企業很難保持競爭優勢,即使暫時獲得較高的利潤,也難以維持穩定的發展。核心競爭力是保證產品專業化的首要條件,且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企業通過提高核心競爭力,可以有效促進新領域產品專業化發展,當企業產品逐漸專業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越強,企業的業務發展越有充足的資源保障,從而促進企業長遠穩定的發展。
(二)采取靈活的方式進入新領域
民營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不僅要有實際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同時應該準確把握進入新領域的時機,采取靈活的方式進入新領域。切勿盲目進入新領域,缺乏必要的市場調研和分析,從而導致多元化經營戰略的失敗。例如企業可以采取并購的形式發展新領域,這種途徑不僅可以使企業在短時間獲取必要的生產技術、管理經驗和資源優勢,減少了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而且可以使企業獲得更有價值的無形資產,包括客源、技術等。這樣有效的彌補了企業對新領域發展的不足之處。由此可見,有效靈活的進入新領域方式,可以極大程度上促使企業獲得成功。
(三)完善內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
資源管理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與企業資源是否實現合理配置有直接關系。對于企業來說,內部資源是有限的,但是有限的資源卻可以為企業帶來無限的價值,這取決于企業如何完善內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民營企業應該建立獨立的資源管理部門,對內部資源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調控,通過分析市場的需求,使內部資源得到有效利用。企業的多元化經營離不開資源保障,資源的優化配置又關系著多元化經營的成功與否。因此,企業必須重視內部資源管理,強化管理模式,實現資源高效利用。
(四)建立健全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
健全的內部管理制度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機制,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組成部分。民營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對原有的內部控制,比如職能、協作、獎勵等都帶來一定影響,因此需要有新的管理制度來調整這種局面,否則容易導致管理混亂。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初期,就應該將內部管理制度的建立納入日程中,同時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和應急預案,一旦在多元化經營中面臨風險,立即啟用應急預案,盡量降低企業的經濟損失。只有建立健全的內部管理制度,才能保證企業有條不紊的進行多元化經營戰略,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
結論
通過全文分析可知,多元化經營戰略對企業來說是一項長遠而復雜的項目,不僅關系著民營企業的整體利益和長久利益,而且關系著企業的資源配置和經濟實力,對企業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多元化經營戰略對民營企業具有分散經營風險、充分開發利用內部資源以及擴大企業發展空間的作用。但是部分民營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仍然存在盲目經營、進入新領域時機把握不準確以及企業內部資源使用率低等問題,因此,民營企業必須科學制定多元化經營戰略目標,不斷發展專業化主導產品,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采取靈活的方式進入新領域,完善內部資源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從而提升自身的經濟實力的資源優勢,占領較高的市場份額,促使民營企業在多元化經營戰略中獲得成功。
[參 考 文 獻]
[1]張楠,孔令艷.淺析多元化經營戰略下的民營企業管理[J].中國商貿,2012(12):63-64
[2]彭淑蘭.多元化經營戰略下的民營企業管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1(2):65-66
[3]李楠.我國民營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的利弊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4(21):82-83
[4]馬婷.多元文化經營戰略下的民營企業管理探析[J].知識經濟,2014(11):110
[5]盧斯侃.民營企業在多元化戰略下的管理[J].財經界(學術版),2013(11):103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