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亞莉
[摘 要]校園行為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中的顯性的活文化。良好的校園行為文化,有助于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環境,有助于大學生成長成才。文章通過分析校園行為文化的特征,指出了校園行為文化在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從而提出了培養大學生創新素質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校園行為文化;創新素質;活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241
1 校園行為文化的內涵及特征
1.1 校園行為文化的內涵
就目前來看,國內學者對于校園行為文化的含義還沒有達成一致。筆者認為校園行為文化是全校師生在教學、科研、文體、社團等活動中形成的對學校發展或校園文化起積極作用的活動文化。它強調“人”的主體性,是一種“活”文化、“動態”文化。
1.2 校園行為文化的特征
校園行為文化是校園文化中的動態文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多樣性。校園行為文化的多樣性主要體現在其內容形式上的多樣性。校園行為文化不僅包括教學課堂活動,還包括課堂外的活動,比如,各類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學術科研,其內容也豐富多彩。
(2)自主性。教師和學生是校園文化的主體,校園行為文化的產生與發展需要全校師生的主動參與。[1]比如,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教師積極傳授課堂知識,創新授課方式,同時也需要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新的知識。這就說明校園行為文化具有自主性。
(3)實踐性。校園行為文化主要是以開展活動為載體。大學里開展的各種活動都是在實踐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而這些活動也是校園行為文化的組成部分。因此,校園行為文化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2 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內涵及其影響因素
2.1 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內涵
創新是個體為達到一定目的,創造某種符合社會或個人價值需要的具有獨創性產品的行為。創新素質則是以創新為核心的通過學習、教育、實踐活動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2]而大學生創新素質是指大學生這個群體所具有的創新素質。大學生創新素質包括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知識、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五個方面。
2.2 校園行為文化是影響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重要因素
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是一項很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是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過程,其中主觀因素是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關鍵,客觀因素是外在動力。良好的客觀因素對大學生的創新素質培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客觀因素包括校園文化、家庭環境等要素。其中,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具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校園行為文化,它可以說是影響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最重要的外在因素。具有多樣性、自主性和實踐性的校園行為文化是促使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重要因素,對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3 校園行為文化對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作用
3.1 校園行為文化的多樣性為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提供了發展空間
校園行為文化的多樣性可以彌補傳統課堂的不足,比如教學內容和形式單一。它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各種行為活動中提升自己的個人能力,[3]為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提供廣闊的空間。在科研活動中,大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研發,訓練了自己的研發能力,鼓勵和激勵著大學生攀登一座又一座科技高峰,培養了大學生的創新素質。在社團活動中,由于成員來自不同的專業和年級,他們時常交流和學習,可以整合他們的知識結構乃至思維方式,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在教學活動中,大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相互探索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知識,有利于大學生創新意識的確立和創新知識的整合。在文體活動中,大學生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展示自己的風采,得到其他人的認可,這有利于大學生創新人格的塑造。
3.2 校園行為文化的自主性為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新素質作為一種核心素質,需要人的主動性與能動性。在校園行為文化的實踐活動中,其主體是學生。當代大學生具有很強的獨立意識、自主意識與參與意識,校園行為文化尊重學生的自我意識、參與意識。在不違法犯紀的基礎上,校園行為文化活動的內容、形式以及實施都不會有嚴格的要求與固定的模式。如參與科研活動的負責人及其活動骨干在老師的指導下,盡可能地按照自己想法組織設計與實施活動,能夠讓大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得到充分發揮。校園行為文化具有較強的自主性的特點,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能動性。[4]而主動性與能動性的調動對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起著關鍵性作用。比如社團活動是由愛好興趣相同的同學自覺自愿組成起來的,他們會互相影響,互幫互學,變成了活動的主體,提高了他們參與社團活動的積極性,并且更能激發他們主動地思考問題,進而會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有時還能通過參加某些社團中的實踐活動,潛移默化地形成一種創新意識和創新人格。
3.3 校園行為文化的實踐性為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創造了實踐平臺
校園行為文化主要是通過動態的校園文化活動體現出來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大學生進行學習實踐和能力實踐提供了很好的機會與平臺,而這些機會與平臺正是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十分重要的途徑和渠道。在學習實踐方面,大學生在參加各種與專業相關的創新創業競賽活動時,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增強了實踐能力,還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增加了創新知識,從而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在參加科技競賽發現問題時,一部分問題可以運用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與解答,但有可能一部分問題是無法用某些理論去解釋的,而這種問題就會激發學生探索答案的興趣,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人格。[5]校園文化活動是一門隱性課程,對于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以暑假社會實踐為代表的實踐類活動,能夠很好地幫助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為其提供實踐機會,使大學生的表達能力、動手能力、交際能力得到提升。參與實踐活動的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會得到很大提高,這將有利于大學生創新能力的訓練和創新人格的塑造。校園行為文化通過不斷引入符合社會發展的新活動,引導學生真正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培養與提升了大學生的創新素質。
4 大學生在校園行為文化中培養創新素質
校園行為文化的多樣性、自主性和實踐性對大學生的創新素質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素質就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
4.1 豐富校園行為文化的多樣性
改變校園文化活動單一形式,朝著多功能多形式的方向發展。如在第一課堂中老師講一些有關創新創業的事例時可以結合第二課堂,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關知識有機地融入到學術活動、文體活動、科技活動、黨團活動等校園文化活動中,讓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產生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可以開展有明確主題的創業能力類專題社會實踐調查,鼓勵與組織大學生參加“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等。宣傳與傳播方式除了用課堂、板報、廣播等傳統載體外,還可以用微博、微信等新興載體。
4.2 發揮校園行為文化的自主性
要發揮教師的主體能動性,積極主動地指導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當學生不適應“灌輸式”的教學活動時,老師要及時進行教學改革,比如可以用科技手段改進教學條件,主動吸引學生探索新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挖掘每個學生的創新潛力。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學生也要發揮主體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校園活動。大學生在參與各項學術活動的過程中要帶著問題開展研究,多搜集相關資料,不斷豐富創新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素質。
4.3 利用校園行為文化的實踐性
大學生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把自己已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吸收新的知識和積累新的經驗。在實踐中培養動手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在實踐中,學生也可以大膽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激發創新熱情,從而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高校在培養大學生創新素質過程中要積極搭建一些實踐平臺,如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就業實習基地等,利用寒暑假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增長學生創新知識,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支持、鼓勵大學生創業活動。
參考文獻:
[1]李海明.高校校園行為文化育人功能研究[D].齊齊哈爾:齊齊哈爾大學,2015.
[2]馬立平.構建多元化實踐平臺促進大學生創新素質提高[J].科技視界,2016(2):61-62.
[3]孫巍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0.
[4]霍宏.校園文化活動與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初探[J].中國市場,2008(22):104-105.
[5]袁培.校園環境對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影響[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