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明
[摘 要]文章基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闡釋,著重探討了該制度下水利單位財務面臨的問題以及在復雜互聯網下如何應對呈現出的新問題。期望文章研究結論為水利單位優化與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啟示作用。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水利單位;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282
1999年我國首次實行部門財務預算,這也標志著水利單位逐漸推行國庫支付與部門預算收支兩條線改革。水利部門作為2001年中央試點國庫支付制度的幾個主要部門之一,此項改革直接促進了水利部門資金周轉、提升其會計核算與資金管理水平。水利單位在2001—2008年上半年期間,深受國庫支付制度的裨益,但是2008年后全球金融危機刺激中央開始對水利設施進行大規模投入,此時該制度的實施為水利單位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同時也逐漸呈現出了諸多新問題,尤其是在互聯網日益復雜化、成熟化、普遍化環境下,問題更加尖銳和急迫。
1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概述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指政府將一切可用資金均納入同一賬戶中進行管理,然后再根據具體用途經過相關部門審批后進行資金撥付的制度。該制度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在西方國家開始研究,但是直到90年代我國才開始引進國庫單一賬戶體系。該項制度改革對水利單位的財務管理核算、范圍及職能均具重要影響。首先,此項制度益于提升水利單位的資金使用率,本制度減少了資金向外撥付的中間環節,即降低了撥付成本,也規避了多頭存放的風險,可以以最小的風險、最快的速度下撥資金。其次,此項制度使得撥付資金更加安全,一是因為傳統的分散存放資金中間環節繁復,資金難以集中,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避免了這一不足;二是因為此項制度使得財政資金不再存放于單位私有賬戶,而是錢賬分離,即單位資金與計劃相分離。最后,該制度提升了單位財務管理水平,減少了資金在中間環節的流通時間,提升了資金周轉率。
2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水利單位財務面臨的問題
2.1 支付體系變化帶來的管理觀念問題
傳統的支付制度是分散性的,而改革后的支付制度是集中性的,由此帶來了許多管理觀念挑戰,具體包含了人員觀念、制度觀念與管理觀念。首先,該制度對財務人員的核算觀念提出了挑戰,一是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與計算機應用結合更加緊密,要求財務人員必須熟練掌握現代化信息手段;二是預算的作用更加明顯,必須實時了解國家的財經政策,根據國家宏觀趨勢和市場情況對水利單位的年度計劃資金需求進行準確判斷,并為未來決策提供依據,但這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業務要求和政策洞察力。其次,由原來的預算單位資金事后日常核算轉向事前預算管理,水利單位的財務職能開始發生變化,傳統的財務職能是保障資金使用單位日常資金供給,改革后的財務職能是單位資金使用的計劃與預算,這就要求單位和財務人員制定科學、合理的資金使用預算制度,規范預算各環節的審批與執行程序。
2.2 管理信息系統落后
隨著互聯網環境的日益成熟,財務逐漸也實現網絡化。管理信息系統平臺搭建對水利單位構建完整的財務共享服務系統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水利單位財務系統雖然也在適應和升級管理信息系統,可要滿足各級單位財務即時信息共享的要求,單位必須進行信息系統完善。但目前我國并未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信息系統,其中水利設施信息的采集過程中也呈現出諸多問題,尤其是財務電算化過程中缺乏預算單位與在線支付間的信息共享需求。現在水利單位的財務信息管理網絡化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或者是磨合階段,時常會出現數據丟失等問題,這將會對國庫支付制度的實施造成不良影響。
2.3 制度改革后面臨的資金、預算管理問題
國庫支付制度的實施對預算單位的資金、預算管理等均具有重要影響。首先就資金管理而言,一是資金的支配不再是自由支配,而是以用款額度進行限制;二是傳統支付制度的結余資金仍然是由預算單位進行安排,而國庫支付制度的結余資金仍然留在國庫。其次就預算管理方面而言,一是財政預算的普遍形式是“二上二下”,由于預算上報滯后的原因,國庫的撥付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預算一下數,而當預算二下數進行上報時已經到了第二年度的3、4月份,且預算一、二數通常會有很大的差異,因此預算的準確性存在很大的問題;二是預算的編制不科學,目前處于國庫支付制度的“初級階段”,預算編制仍然屬于粗放型,重數額,輕明細,預算撥付在各科目之間缺乏準確的分配。
3 應對水利單位財務問題的優化措施
3.1 強化管理觀念,建立健全各級單位財務聯動機制
針對觀念問題,水利單位應該著重強化觀念,且建立健全各級單位財務聯動機制。首先,要對預算單位的財務職能進行重新定位,細化財務事前預算、事中監督和事后考評,一是引入經濟審計,細化單位預算編制,以單位事業規劃為導向建設項目評審機制;二是明確各級單位職責,實行“第一責任制”,構建責、權、利對等體系,將其載入崗位責任說明書中;三是對水利績效進行綜合考評,財務職能要以水利規劃為導向、以績效為中心,構建資金使用與效益預算一體化體系。其次,要構建各級水利單位財務信息聯動機制,主要包括責任追究機制、監督機制、通報機制、工作協調與信息共享機制,國庫支付已經將財務管理作為全單位的管理責任,而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任務,更加注重部門間的合作與相互監督,因此建議強化水利單位內部部門間的合作與監督,形成監督合力,強化財務部門與政府部門、發改委、稅務部門間的合作,將預算與決算信息向相關部門公開,將單位資金使用信息進行歸類,通過部門間聯動機制及時共享。
3.2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
在互聯網環境中,信息化系統平臺搭建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財政部要秉承簡易化、系統化開發與升級國庫支付軟件,且能夠涵蓋支付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水利單位要根據財政部下發的軟件系統,將預算、監督、考評等各環節引入系統,并劃分模塊,對模塊管理人員、監督人員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授權。其次,預算單位要聯合政府部門、稅務部門等外部相關部門改革審計模式,建立部門聯動審計模式,以風險為導向,既要全面審計、突出重點,更要以科技創新為審計模式改革動力,完善“數據+模型分析”的審計模式,實時動態監測預算、撥付資金與資金執行間的一致性。
3.3 規范預算管理制度,調整財務核算體系
針對制度改革后面臨的資金、預算管理問題,預算單位必須規范預算管理制度,調整財務核算體系。首先,單位要重視預算的全面性、整體性,鼓勵部門聯合預算,更新與細化預算編制方法,不再簡單地運用預算追加或零基預算的方法,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預算調整,建議預算編制方法借鑒企業凈利潤的計算方法;根據預算單位資金管理與支付需要,對預算會計科目屬性進行設置,如功能分類、經濟分類,資金性質、支付方式等。其次,單位要調整財務核算體系,一是要增加新制度要求的會計科目,如“財政應返還額度”等;二是要定期進行對賬,保障財政部與預算單位的收支兩條線是平衡的;三是簡化支付手續,強化溝通,如通過分解相關指標解決預付問題,將預算單位預付改為定期結算。
4 結 論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國財務管理史上的重要改革,可以有效地保障資金安全和快速地將資金送到需要的地方。但是正是由于預算單位由傳統的錢賬一體轉變為錢賬分離,過程中呈現出了許多新問題,尤其是在互聯網復雜環境下,這樣的問題更加明顯。因此,本文提出了建立機制、搭建信息平臺和調整核算體系的建議。而且只有不斷適應和完善新制度,預算單位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勝濤,鹿梅,古麗齊克熱.國庫集中支付后水利財務管理體制探討——以湖北省為例[J].水利經濟,2011,29(5):34-37.
[2]呂繼紅.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水利事業單位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2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