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夢燃
【摘 要】在抗日戰爭年代,阿炳的《聽松》一曲問世了。據阿炳自己講,這首樂曲描寫了宋朝時金兀術被岳飛打得走投無路,十分狼狽地跑到惠泉山腳下,伏在聽松石上,心驚肉跳地傾聽宋朝兵馬追擊的情景。但在這首曲子的音樂中,聽不出對這段故事情節的具體描寫。阿炳實際上是借用岳飛追擊金兀術的歷史故事,表現他自己的抗日愛國思想,以及在殘酷的民族、階級壓迫下,同黑暗勢力斗爭的精神。
【關鍵詞】二胡曲;《聽松》;創作背景
中圖分類號:J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6-0112-01
如果說《二泉映月》、《寒春風曲》是阿炳發自內心深處,悲憤交加的抒情音詩,那么《聽松》則是熱血沸騰、氣勢磅礴、波濤洶涌的一支戰歌。如果說《二泉映月》、《寒春風曲》是對現實生活的怨訴和探求,那么《聽松》則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以戰斗的姿態對生活作出的有力的回答,它是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思想在藝術創造中的生動體現。
一、音樂結構
《聽松》為三段體結構。樂曲一開始就以猛烈的沖力,堅實鏗鏘、激奮奔放的音調,一浪高過一浪的磅礴氣勢展開了全曲的樂思。
《聽松》第一段旋律是戰斗性的號角聲,分解和弦式的旋律進行使樂曲具有強烈的時代戰斗氣息。第二段旋律是不斷應用切分的節奏音型,形成了不斷推動旋律向前發展的動力。音調挺拔,旋律跌宕,氣勢逼人,扣人心弦。樂句的變奏展開,一環緊扣一環,全段旋律迸發的激情有如昂然聳立、不畏風暴的青松,有如一瀉千里、奔騰不息的洪流。
《聽松》一曲氣勢宏偉,意境深刻,結構短小精悍,構思新穎獨特。在當時黃色小調、舞場音樂風靡一時的江南城鎮,《聽松》的問世,更是難能可貴。
二、創作形式
阿炳的生活遭遇是非常悲慘的,但他卻以樂觀的精神、頑強的意志,唱著社會最底層人民的戰歌,以鮮明的愛憎情感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生活,表現了人民某些方面的思想情感和生活風貌,他的藝術活動(包括演唱藝術),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具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戰斗意義。《聽松》是一首音樂思維廣闊、場面宏大、動靜對比強烈的二胡獨奏曲。在演奏風格上,剛強和大氣占主導地位。在幾乎所有的二胡獨奏曲中,像這樣通篇激烈而充滿尚武精神的曲子幾乎沒有,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用一般的二胡演奏邏輯來度量它。
三、演奏風格
首先要在弓法的力度上有所突破,尤其是大力度的保持音。沒有大力度的保持音,是很難完成《聽松》的演奏的。
8~11小節的頭兩拍、15小節的頭兩拍、47~51小節的頭兩拍,要輕、靜、勻,音符間的間隔要適度,不要受節拍和時值的限制。首先自己要找到那種在夜晚的森林中,萬籟俱寂,安靜得幾乎讓人心驚肉跳的感覺。
《聽松》大體上分三大段。第一段從頭至15小節,第二段是16~46小節,第三段從48小節至結尾。其他大部分版本分成5段,把頭(1~7小節)和尾(60~67小節)剝離開來。這樣的分法也是有道理的。但我個人認為,“頭”和第一段以及“尾”和第三段在音義和音律的連續處過于密切,還是不分開為好。
《聽松》的重點是第二段。第一段是“序”,是準備,第三段是第二段的發展、延伸和深化。
要想演奏好一個樂曲,首先要明確了解它的曲式結構,這對于揭示主題是絕對必要的。《聽松》的結構是阿炳多年實踐和總結的結果,是由他多年的心血凝練而成的。
第二段是同一旋律的多次反復,用的是極普遍的民間音樂語言,聽起來好像是一個輕松愉快的旋律和場景。用的不是大起大落、大躥大跳的句子,而是一首輕快的民歌似的句子來表現激烈矛盾的場景,這是很新奇、精妙的。藝術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在于標新立異,在于獨具特色,相同的音樂語言,由于演奏方法和節律的不同,所演繹出的內容就會有很大的區別。第二段雖然是多次的單旋律重復,但每一次重復的分量和深度是不一樣的,要耐心揣摩。
第三段從第45小節的后兩拍開始至結束,是兩個平行的句子。這兩句包含的情緒很復雜,含義很深,其中有對英雄氣概的張揚,也有面對現實的怒吼和哀號。矛盾、無奈、信心和決心交織在一起,給人一種震撼和驚異。這兩個句子,弓法的開頭不能強起,要弱起后很快地強起來,旋律進行中力度變化要大要快,揉弦最好用壓揉法,要表現出剛烈和憂憤的情緒。
《聽松》的第一節和結尾的兩個小節,都是強起,而且要把“大力度”保持住,就是說,把你自身能作用到二胡上的最大力量施展開來,把二胡自身的所有“張力”和音響條件都調動起來,把二胡演奏到最響,而且把這種聲音保持到底!這是必須做到的,也是最吃功夫、最能考驗一個人的演奏能力的。
如果說《二泉映月》表達了阿炳先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一面,那么《聽松》則表達了阿炳性格的另一面:壯懷激烈、渴望戰斗、堅強不屈的一面。從性格上講,《二泉映月》表現的是阿炳溫文爾雅的一面,《聽松》則表現了阿炳剛強的一面。這樣一首短小的二胡獨奏曲,且以無伴奏的淳樸形式出現,卻表現出了月明星稀、激烈戰斗,乃至掙扎和哭嚎的凄烈場景……這在中國乃至世界音樂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參考文獻:
[1]劉長福.談二胡演奏中的形象思維[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4,(4):67-70.
[2]劉長福.淺談二胡演奏中的風格性技巧[J].樂器,1998,(3):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