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民間融資法律滯后性體現就是“非正規性”,因此亟需修訂小微企民間融資相關法律規范,制訂單行法律,協調相關法律規范,推進小微企業民間融資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 小微企業 民間融資 法律問題
基金項目:2016年度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小微企業融資的法律問題研究”(2016B147)。
作者簡介:李麗,周口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社會學。
中圖分類號:D922.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183
小微企業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但小微企業的境遇與其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并不相稱,小微企業艱難的生存環境中,以資金取得最為困難。小微企業民間融資因法律規制不完善、監管不力等原因較為混亂。因此需完善我國小微企業民間融資法律體系,保障民間金融市場的穩定與安全。
一、小微企業民間融資的概念及融資形式
在20世紀90年代,民間融資已成為小微企業融資的重要方式,因缺乏法律意義上的表述,不利于小微企業民間融資。世界銀行認為民間融資是指不屬于國家正規金融體系范疇、處于國家監管體系之外的金融活動。中國人民銀行認為:小微企業民間融資是一種相對獨立的資金融通,它們屬于獨立于國家依法批準設立的正規金融機構之外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經濟組織之間的融通 。
小微企業的民間融資是指民間融資中的“非正規”融資方式,游離于中央銀行貨幣調控政策和國家監管機構之處,相對獨立于國家依法設立的金融機構所進行的融資活動。融資的主體是小微企業,相對方包括個人、金融機構和企業等。
小微企業融資方式主有企業間融資、企業內部集資、合會、標會、典當、民間個人借貸、社會集資、定向集合資金、票據金融、金融互助、P2P、眾籌等形式。這些融資方式因形式自由、融資靈活性高,簡便易行被推廣使用。
二、小微企業民間融資的政策及立法現狀
(一)政策性規定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在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加強監管前提下,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該規定有利于小微企業的發展。允許設立中小型銀行金融機構打破了多年來中國銀行壟斷格局,利于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二)單行法及條例
2002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其中有二十二條內容屬于資金支持,國家已認識到小微企業融資難困境。該法明確指出中國銀行、各金融機構、各商業銀行和信用社、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應采取有效措施為小微企業的融資拓寬渠道,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創造條件,通過法律、行政法規允許的各種方式直接融資 ,這說明小微企業民間融資作為一種直接融資方式被法律允許。
2009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民間資本集中起來成立村鎮銀行和貸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機構,鼓勵有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轉為村鎮銀行;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城鎮信用社改制為城市商業銀行及城市商業銀行的增資擴股、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合作)銀行,以進一步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
2010年《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各地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鼓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準入的行業和領域,為民間融資指明了路徑,極大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維的困境。
2013年浙江省出臺我國第一部關于民間借貸的地方法規《溫州民間融資管理條例》。該條例規定了民間融資的概念、遵守的原則、監督主體及其權利義務,讓原本只能“躲”在暗處的民間融資陽光化,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困境。
2013年《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確保實現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加快創新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方式、積極發展小型金融機構、大力拓寬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切實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加大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支持力度,以更好服務小微企業發展。
(三)民法及合同法中的相關規定
《民法通則》第121條至125條規定民間借貸是一種直接融資渠道,是民間資本的一種投資渠道,承認公民之間借貸合法性。《合同法》第211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法律規定的部分不受法律保護。《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指出借貸雙方約定的年利率未超24%受司法保護,年利率超過36%部分約定無效。《民法通則》和《合同法》對認定民間融資的合法性起到了積極作用。小微企業民間融資主要通過借貸合同來規范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但比較模糊,業民間融資的其他方式并末提及,法律規制的范圍未明確。
三、我國小微企業民間融資法律規制的缺陷
民間融資的法律規定散見于《民法通則》、《合同法》及相關法律中,內容較為原則、缺乏可操作性、協調性和整體性。
(一)小微企業民間融資法律地位尷尬,融資主體受限制
民間融資對緩解小微企業融資作用明顯,但現有法律法規對民間融資的合法地位態度基本上三種:承認類、引導類及禁止類。雖然中央銀行在《2004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中首次官方賦予民間融資合法地位,但缺乏法律層面的規定,阻礙了民間融資積極作用的發揮。因此要使民間融資合法化,發揮其積極效用。現有法律法規規定公民、其他經濟組織及非金融機構的法人都是民間融資的主體,《貸款通則》則禁止企業之間的借貸行為,法律嚴格限制企業間的互助性調劑資金的融通行為。
(二)關于小微企業民間融資的法律法規零亂,缺乏協調性
我國小微企業民間融資法律規范凌亂分散,通常依照民商法、刑法、地方性條例及最高院的司法解釋解決實踐問題。《公司法》、《個人獨資企業法》針對小微企業缺乏具體規定,阻礙了市場經濟的順發展。
現行的法律規范對民間融資的規定缺乏協調性。
第一,企業之間借貸的合法性。溫州市《關于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承認非金融企業特定情形下融資行為的效力,意味著承認公民間、企業間及經濟組織間借貸的合法性。《貸款人通則》、《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明確禁止非金融機構的企業間的借貸行為,不承認民間借貸的合法性。
第二,民間融資的合法性。《民法通則》、《合同法》承認民間融資的合法性。《貸款人通則》、《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和《放貸人條例》則否認企業之間民間金融的合法性。
第三,現行法律利息約定不同。《民事訴訟法實施意見》第124條規定利息糾紛可比照同一銀行的貸款利率。《合同法》第211條規定當事人之間沒有約定利息或約定不明的,處理方式是不予支付利息。
(三)民間融資法律滯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效力層次低
我國第一部《中小企業促進法》因操作性不強,已不適應中小企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放貸人條例》、《貸款通則》頒布時間過久,亦不能適應民間融資主體、融資方式及融資市場的規模的變化。因此民間融資的法律亟需加以制訂與完善,以解決出現的復雜問題。
民間融資的法律效力層級較低,屬法律層級的有《小微企業促進法》及相關的規定,且適用于所有企業的融資發行,其它的大都是政策性規定。政策性規定引導小微企業民間融資雖有靈活性,但缺乏穩定性和權威性,對小微企業的民間融資引導及保護力度不夠,阻礙了小微企業民間融資工作的順利推進。
四、 完善小微企業民間融資法律制度的建議
小微企業的重要性需以法律形式體現出來。我國第一部與中小企業相關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并無小微企業民間融資的具體內容。為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需盡快修訂《中小企業促進法》,并制定相關的專門法律。
(一) 完善、修訂《中小企業促進法》
該法是我國第一部扶持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但部分條款已不能適應小微企業的發展,修訂《中小企業促進法》迫在眉睫。
首先,明確微型企業的概念,制定中型、小型和微型企業的劃分標準。
其次,明確小微企業的牽頭部門。針對中小微企業工作負責部門分散、法律主體界定不清導致職能缺位、弱化、交叉現象 ,由國務院中小微企業促進工作綜合協調部門牽頭組織實施中小微企業政策,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領導。
再次,加強對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融資難”是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現行法律針對小微企業融資規定缺乏操作性、較為原則,加強金融基礎建設、完善金融組織體系、推進普惠金融服務、創新擔保方式和金融服務、構建差異化和專業化經營考核體系、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和直接金融、建立評價體系和社會化的信用信息征集體系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 ,加強對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
(二)協調小微企業民間融資的法律規范
從兩個方面著手:首先,提高小微企業民間融資法律的效力層次。由立法機關出臺的民間融資法律較少,大多是政策性文件。這些政策性文件缺乏穩定性和權威,保護力度不夠。因此需要專門制定小微企業民間融資法律;其次,完善法律規范內容、消除法律間的沖突。清理法律規范中對民間融資界定模糊、相互沖突的內容。一是企業間借貸的合法性。針對相關文件承認企業之間借貸合法性現象,應清理和修改禁止企業間借貸活動的文件;二是民間融資的合法性。對民間金融的合法性有三種態度:承認、禁止和限制,為促進民間融資發展,應在法律上肯定民間融資的合法性;三是利息約定不明確,各種法律處理方式不同時,應對這類因利息約定不清的糾紛,整合有沖突部分,提供統一的解決方案,維護法律的權威和當事人的利益。
(三)制定關于民間融資的單行法律
關于民間融資的法律規范較分散,致使小微企業民間融資的法律保護力度不夠,不能有效引導小微企業民間融資的順利開展。因此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立法經驗,出臺《民間融資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確民間融資的合法性。在《民間金融法》中明確民間融資的概念、基本原則、融資的主體及權利義務、合同的形式及內容、融資的領域與方式、民間融資的利率、風險防范及糾紛處理方式、市場的監管主體等內容。
注釋:
蘇峻.中小企業融資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132-135.
《中小企業促進法》第十六條.
莆曉磊.專家解讀中小企業促進法修草案七大亮點.法制日報.201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