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靜杰
摘 要:在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兩大知識板塊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就目前小學中、高年級語文學科的普遍教學模式來看,致使學生高分低效的現象存在,因此,對小學中、高年級實施語文教學閱讀寫作一體化就變得十分重要。閱讀和寫作是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活動中,鍛煉并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掌握能力和運用能力的有效方式。為了均衡實現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之間的發展,進一步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在目前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就必須努力著手將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的培養策略運用于實際。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學習過程當中兩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知識板塊,兩者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目前,有關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當中閱讀和寫作的一體化培養研究已經日漸成為語文教學方面的重點關注對象。本文就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閱讀和寫作兩方面知識板塊,在目前教學過程當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及產生原因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并以此為基礎不斷深入探析,簡要提出了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培養的一些有效策略,用以提高現階段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水平。
一、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寫作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原因
隨著當前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的不斷改革翻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文本教學的比例不斷增大,導致學生的閱讀量隨之增加,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寫作能力卻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最終導致學生閱讀和寫作兩部分能力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不能得到均衡而有效的發展。
例如,在閱讀教學過程當中,多數學生只是簡單按照教師的要求為文章劃分了段落、查閱并標注了生詞;少數學生雖會為文章內容做出一些提綱批注,但其所記內容也僅限于教師板書的內容而已。而在寫作教學過程當中,由于平時對語言文字的積累不夠,因而學生對于寫作普遍存在著厭惡和抗拒的負面情緒,對于寫作沒有積極性。而導致上述情況出現的根本原因主要就是在教學過程當中閱讀和寫作兩部分的一體化程度不高。
二、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培養策略探析
1.通過閱讀,有效地積累寫作經驗
教師在文本教學過程當中,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自行對文本進行閱讀理解。例如,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當中的“段落大意分析”,提倡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充分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通過學生自身對文章所表達出的意義情感的理解感悟,可以使學生在提高自身理解能力的同時,逐步一點點積累寫作經驗,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熟悉理解,強化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語感,并不斷為今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通過閱讀,有效地學習寫作方法
在對學生閱讀寫作一體化的培養過程當中,要注意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發展,重點使學生在學習閱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習寫作。具體來說,就是讓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借助文本文章不斷開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例如,在教授學生理解文章情感的同時,讓學生對文章的表達形式、書寫方式以及用詞技巧進行體會,不斷開發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步感受寫作的樂趣,使學生擺脫寫作“提筆難”“下筆難”的學習困境。
3.通過閱讀,有效地發掘寫作資源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學生的閱讀來源以及閱讀方式簡直五花八門、不計其數。合理地將現代化信息技術不斷應用于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中,可以更容易地為學生所接受,使教師的教學工作達到最優化,同時為學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寫作資源,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再“無事可寫”。
三、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寫作均衡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論閱讀還是寫作,都是鍛煉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相互關聯,不可分割。所以,在當前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應合理地將閱讀和寫作兩個知識板塊結合在一起,減少學生高分低效的情況發生,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掌握能力。因此,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的培養策略對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小學中、高年級閱讀寫作一體化的培養策略,可以在保證學生閱讀、寫作能力均衡發展、同步提高的同時,逐步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在文本閱讀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對學生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使目前小學中、高年級中普遍存在的“重讀輕寫”現象得到有效的緩解,真正做到讓學生不再害怕寫作,不再畏懼寫作。
參考文獻:
[1]蘭玉枝,韋麗娟.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能力培養與提升[J].才智,2016(3):143.
[2]祝雪冰.芻議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20):20-21.
[3]王芳.淺談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培養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7):207.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