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藝珊
[摘 要]代理問題是產生成本粘性的主要原因。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不一致、委托人和代理人信息不對稱、委托人對代理人不能進行完全監督以及代理人對公司信息不能完全掌控等是其具體原因。優化代理問題必須引入管理層股權激勵計劃、優化公司股權結構、完善報酬激勵機制、采用委托代理應用模型、完善有效董事會結構、優化公司資產結構、激勵代理人提升自身素質以及采用代理人市場化機制。
[關鍵詞]代理問題;成本粘性;優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309
1 代理問題與成本粘性的科學內涵
代理問題是指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在委托人處于信息劣勢,不能對代理人進行完全監督的情況下,代理人有動機為了自身利益,做出有損于委托人利益的行為,因而造成的委托人利益受損的現象。而其直接原因則是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究其本質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對稱。
成本粘性是指成本與業務量之間存在非對稱性變化,即當業務量減少時成本減少的比例小于業務量增加時成本增加的比例,即業務量減少時成本降低的難度加大,亦即所謂的成本粘性。[1]
2 代理問題產生成本粘性的原因
2.1 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在現代企業的管理中,“個人帝國”的行為十分常見。這是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有著不同的利益和目標,具體表現為他們和委托人的效用函數不同。構建“個人帝國”的動機會使得管理層極有可能采納使公司價值降低的項目行為。代理人將公司視為獲取報酬以及實現自我價值的源泉,為了達到自身的目標,他們雖有義務用自身的人力資本為委托人創造價值,但同時可能會以犧牲委托人財富為代價制訂決策從而使自身利益最大化,這時絕大多數經理人會從薪酬或者自己所能控制的會計項目上來進行操縱。當銷售收入上升時,業務量較大,企業經營情況良好,經理人通常會為了升高業務量而擴大生產規模;而當銷售收入下降時,經理人通常不愿降低自身薪酬來減少開支,在此同時還要保留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資源,所以一般會緩慢縮減成本費用。因此就產生了成本粘性。
2.2 代理人和委托人信息不對稱
在現代企業中,收益是計量管理報酬、納稅和利潤分配、衡量公司價值等方面的重要指標,但由于會計分期和權責發生制的應用,這會導致大量的預計和估算,從而造成收益沒有唯一的標準,因此,管理者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就有強烈的興趣。因為如果管理者能在一些會計政策中進行選擇,他們將可以選擇能使自身效益最大化或使公司市場價值最大化的政策。既然存在選擇行為,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的信息不對稱,那么委托人就很有可能選擇使自身價值最大化的會計政策而傷害委托人利益,從而隨之產生成本粘性。
2.3 委托人對代理人不能進行完全監督
對公司而言,設計有效的雇傭合約是防止經理人做出自身利益最大化決策的有效途徑,約束代理人在所有可能的情況下所采取的特定行為。在信息完全的情況下,上述合約能被合理設計,但是實際上現實世界的信息具有不對稱性。具體表現為委托人對于企業的投資機會和管理活動并不完全了解,而代理人比委托人更了解企業生產、成本和收益等信息,因此,在委托人對代理人不能進行完全監督的這種情況下,代理人就可能選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道路而偏離股東財富最大化的決策,與此同時委托人也就必須承受代理人行為所致的代理成本,以及因此伴隨產生的成本粘性。
2.4 代理人對公司信息的掌控
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信息對管理者的計劃、決策和控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充分的信息是做出正確決策的基礎。隨著時間的遷移,信息的數量會增加,質量也會隨之提高,也就越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從而代理人就越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若是公司經營環境發生改變,公司自身會有一個調整和適應的過程,這個適應的過程本身就會產生成本,代理人需要判斷進行調整所發生成本和不調整發生的損失孰大孰小再下結論。與此同時,大部分代理人都有好的預期,他們一般不愿意對現有資源進行及時調整,而且各個管理者水平不一,進行調整的結果也會產生差異,從而造成成本粘性。
3 代理問題的優化與建議
3.1 引入管理層股權激勵計劃
公司所有權和控制權這兩權分離是代理問題的實質,這是因為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標利益不一致所造成的,所以緩解代理問題的一條捷徑就是最大限度地融合這兩者的目標,管理層股權激勵計劃便應運而生。試想代理人努力工作提升公司績效,他只能獲得固定報酬但是委托人卻分享了剩余價值,代理人就會失去工作激情,他們便會更多地為自己的利益謀劃從而侵占公司利益。[2]但若代理人能獲得一定的股權作為報酬,而且一般情況下股權報酬的額度不會低,那么代理人就會傾向于從股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提升企業價值,代理人就能獲得股價上漲帶來的利益,同時抑制了其自利行為的動機,降低企業成本粘性。
3.2 優化公司股權結構
如果股權集中度低,企業股權分散,委托人不能對代理人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放縱了代理人的自利動機,因此會增加企業的成本粘性。如果股權集中度高,股權過度集中可能會造成代理人與大股東之間串通一氣,將犧牲小委托人的利益,增加成本粘性,加重代理問題。因此,企業的股權集中度需要合理設置,不能過低,也不能過高。適度的股權結構才能對代理人進行最有效的監督約束,從而抑制其自利動機,緩解代理問題從而降低成本粘性。[2]
3.3 完善報酬激勵機制
通過設計一個適當的報酬激勵機制能夠有效地解決代理問題,這要求該機制能夠有效平衡風險分散和目標激勵問題,確定報酬有關契約的構成及合適的比例問題,從而建立一個和管理者業績掛鉤的評價體系,將體現企業將來運營狀態的市場價值指標與體現企業過去的財務和會計類指標相結合。這樣,會計指標能體現出經營者是否在努力規范經營企業,使得企業的財務狀況良好;同時,股價之類的體現市場方面的指標則能夠反映企業管理者是否具有長遠觀望態度,使企業的發展前景更加廣闊,發展空間更加拓寬。以代表激勵作用的變動收入的組合為例,這是一個典型的收入報酬組合,其中固定工資代表的是保險組合,變動收入則體現了激勵因素,經理報酬契約將考慮公司利潤和公司股價,一起構建公司期權、股票、獎金和工資的報酬激勵體制。
3.4 采用委托代理應用模型
委托代理應用模型主要用來緩解委托代理關系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是解決代理問題的顯性激勵機制。那么何謂顯性激勵機制?就是委托人不能時刻觀測代理人的具體行為,但為了引導代理人采取委托人所希望的行為,委托人根據可觀測到的行為來獎懲代理人,稱之為顯性激勵機制。[3]因為兩權分離,委托人想使代理人按照委托人利益進行行動,但其不能直接觀測到代理人的行動,能得到的信息只是一些變量。而這些變量由代理人的選擇和其他隨機因素共同決定,因而也只是不完全信息。“委托人的問題是如何根據這些觀測到的信息來獎懲代理人,以激勵其選擇對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動”。[4]因此,采用委托代理應用模型對緩解代理問題有重要意義。
3.5 完善有效董事會結構
有效的董事會結構能夠行使對代理人進行更有效的監督,降低代理成本。公司董事會規模與成本粘性呈反向相關關系,董事會成員越多,成本粘性程度越低。原因是較多的董事會成員給了代理人較大的壓力,使他們不敢輕易違背委托人利益。[2]但是,過大的董事會規模會產生負面效應,例如董事會成員之間相互推卸責任、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因此應參考公司規模等具體情況,建立適度有效的董事會規模。
3.6 優化公司資產結構
重視優化資產結構,有利于降低企業的成本粘性。流動資產在資產結構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對成本粘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流動資產在短期內比較容易調整,其比重越大,說明企業營運能力越強,成本粘性就相應較小。非流動資產雖是企業長足發展的物質基礎,但過高比例的它也將帶來較高的調整成本,加深企業成本粘性。[5]因此,企業應當一邊保證企業正常運行,一邊降低非流動資產比重,引入新科技改進工藝流程,提高成本調整的靈活性。
3.7 激勵代理人提升自身素質
代理人聲譽模型是解決代理問題的隱性激勵方法,代理人工作的質量是評判他工作是否稱職的標準,表現不好的代理人難以得到聘用者對他的認可,不僅會導致得不到內部提升的機遇,而且會降低被其他企業雇用的概率。因此,要將代理人的多面素質,如個人信譽、社會交際及企業前景等指標納入到對代理人的考核體系。這樣可以提高代理人的主人翁意識,加強代理人與企業的聯系,從而實現對企業成本的高效控制。[6]
3.8 采用代理人市場化機制
委托人和企業管理者之間存在的代理問題,將通過市場這個無形的手來解決。為此,將采用企業管理人員的市場化機制。這特別體現在國企應當如何選擇高管的這個問題上,應當從現實條件出發,逐漸實現轉型,具體體現在由行政委派制度過渡到董事會選聘制度,使得選拔的代理人更加適用于國企管理,這樣一方面使其能夠適應市場變革所帶來的風險性沖擊;另一方面更使得國企資產流失度減少。在引入了人才市場的機制下,委托人在管理人才市場上對高管人員的選擇更有自由度,并通過一系列的激勵,比如精神激勵、高薪激勵等,使管理者更好地為了企業運營這個宏觀目標服務。與此同時,市場對管理層起到了無形約束的作用,管理層員工希望在市場中更有競爭力,對于企業管理會更具有警惕性,更好地為委托方實現管理目標。[6]
參考文獻:
[1]劉媛媛,劉斌.勞動保護、成本粘性與企業應對[J].經濟研究,2014(5):63-76.
[2]安婷婷.公司治理抑減企業成本粘性的問題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4.
[3]陳書建.不對稱信息下風險投資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及其運用[D].成都:四川大學碩士論文,2003.
[4]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5]潘廣偉.成本粘性對傳統管理會計工具的影響[J].會計之友,2016(9):54-56.
[6]徐圣男.企業費用粘性現象的變化規律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實際控制人性質的視角[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