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春芳
摘 要: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對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小學低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小學低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的目的,闡述了小學低年級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的現狀,并針對現狀提出了小學低年級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方法
口語能力是與人溝通、表達自我的基礎技能,小學低年級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對其今后的工作、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進口語教學方式、開展口語教學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小學低年級口語教學質量。
一、小學低年級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的目的
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具體包括:
1.加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使學生善于總結問題和觀點。
2.培養學生樂觀積極向上的性格,使學生喜歡交流、樂于表達。
3.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水平,使學生能夠用語言完美詮釋自己的想法。
4.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學生不會因外界環境影響而心生膽怯。
二、小學低年級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現狀
傳統的小學教育注重對學生“書寫”能力的培養,即使要表達個人觀點也以寫作的方式完成。推行素質教育后,越來越多的小學教師開始重視對低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但培養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
1.學生會因性格內向、不熟悉環境、對教師和同學的畏懼而缺乏口語表達的自信心,羞于在人前用言語表達個人觀點。
2.口語訓練方式以課堂提問、回答方式為主,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開展口語教學活動的頻次較低,偶爾舉辦演講活動時參與面也較窄,一般只有性格開朗、外向、樂于表現的學生參加。
4.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評價過于簡單,學生對個人的口語能力水平不了解,也無法知道改進的方向和辦法。
三、小學低年級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方法
1.注重興趣培養,促進口語表達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小學低年級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應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起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喜歡交流、樂于表達。
激發學生口語學習的興趣,首先應讓學生了解口語表達的重要性。因口語教學對象是小學的低年級學生,講解口語的用途和作用的理論知識不易被學生接受,教師可以通過淺顯的兒童故事、名人事跡,甚至是因口語錯誤引發的幽默笑話來介紹語言的重要性。學生只有知道了口語表達的重要作用,才會在今后開展的口語訓練活動中積極參與、勇于表現。
2.立足課堂教學,開展口語訓練
口語訓練應立足課堂,貫穿于日常教學的始終,在課堂教學的同時進行口語訓練,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首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機會,例如,針對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提問和回答,讓學生朗讀課文,針對教學內容開展小組討論或發表個人的看法等。在為學生提供口語訓練機會時,教師應注意參與人員的分配和平衡,不應將機會過于集中在成績優異、善于表達的學生中,應多鼓勵性格靦腆、內向的學生回答問題和表達觀點,幫助他們邁出勇于嘗試的第一步。
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課間休息、課前準備等課堂上的零碎時間,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和性格,找到他們的共同話題,為課堂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學生也可以通過課下的互動和交流,了解教師、熟悉教師,與教師做朋友,打消他們對教師、對課堂的畏懼感,為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奠定基礎。學生對教師沒有了畏懼感,自然敢于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參與討論。
3.組織教學活動,打造口語平臺
小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計劃安排,適時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打造一個個可以展示口語能力的平臺。
首先,可以組織多樣化的口語教學活動,以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演講比賽是較好的口語訓練方式,為擴大參與面,演講比賽的主題應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結合。除根據教學任務設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題材外,還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例如學生喜歡去玩的地方、喜歡的玩具或游戲等。
其次,為擴大活動的參與面,教師應積極引導、鼓勵,多舉辦受眾面較廣的活動,即不設置過于具體的活動主題,以保證所有學生都有話可說、有事可講,例如將演講活動主題設定為“我的夢想”“我喜愛的一個故事”等。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要求班級學生全員參與,或采用輪流制,最終實現班級所有成員都參與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活動。
小學低年級學生具有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可以促進其樂觀、積極性格的形成。小學低年級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口語表達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學生樂觀積極向上的性格。
參考文獻:
[1]袁春霞.小學低年級口語交際有效訓練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
[2]房嶺菊.利用多種形式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9(21):15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