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燕
摘 要:民間音樂教育是幼兒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地開展民間音樂活動,能夠增強幼兒的音樂欣賞能力,豐富幼兒的生活,陶冶幼兒的性情和品格。從環境、選材、活動形式以及活動內容這幾方面展開,使幼兒在獲得藝術熏陶的同時,更獲得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的提高,陶冶幼兒的性情與品格。
關鍵詞:民間音樂;興趣;形式;內容
一、良好的音樂氛圍,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并運用環境的影響,以培養加強發揮創造力,使他長得更有力量,以貢獻于民族與人類。因此,營造寬松愉快的音樂氛圍,讓幼兒充分感受音樂,是開展音樂活動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
1.日常生活中創設相應環境,讓幼兒去看、去聽、去摸、去感知
中班幼兒相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感知能力顯得比較弱,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創設良好的氛圍顯得非常重要。利用各種時間我讓幼兒欣賞一些民間音樂,游戲時會播放一些節奏歡快的民樂作為背景音樂,如《紫竹調》《太陽出來喜洋洋》等,休息時間則會放一些節奏緩慢、稍安靜的背景音樂,如《琵琶語》等。
2.營造與民間音樂內容相適應的氛圍,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例如,在新疆民歌《新疆好》音樂欣賞活動中,為了幫助幼兒感受這一民間音樂作品的內涵,我給幼兒欣賞了許多新疆的美麗景色,進而感受和欣賞《新疆好》這首歌曲,聽著節奏鮮明又歡快的音樂,幼兒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只有創設與音樂相適應的環境氛圍,才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二、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促使幼兒樂于接受
陶行知先生在《新教育》中提到:學生有了趣味,就肯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由此看來,豐富有趣的活動形式是非常關鍵的。因此,我們可采用生動形象的游戲與圖譜教學,讓幼兒在活潑有趣的音樂中自然地學習民間音樂。
1.游戲教學
游戲是中班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將游戲作為一種教學手段運用于民間音樂活動中是有效的選擇。如,以中班音樂游戲《龍船調》為例,我們把幼兒分成紅、黃、藍、綠四隊,然后一個挨著一個坐下來,伴隨著音樂邊劃邊喊:嘿喲嘿喲劃龍舟,嘿喲嘿喲劃龍舟……讓幼兒在歡快的音樂中、有趣的游戲中,喜歡上這首《龍船調》。
2.圖譜教學
圖譜是中班幼兒所喜歡的一種使音樂形象化的教學輔助手段,它能形象、直觀地幫助幼兒感受音樂旋律的變化和曲式的結構,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獲得對音樂作品意境完整的印象,使幼兒的感知更具體、生動。如,音樂欣賞《化蝶》,首先可先讓幼兒完整欣賞曲子,然后選取其中節奏鮮明的部分旋律,讓幼兒再次傾聽,并用繪畫的形式畫出相應樂句,一只蝴蝶就等于一個樂句。幼兒聽著音樂,看著蝴蝶圖譜,自然而然地跟著音樂翩翩起舞了。通過游戲與圖譜教學這兩種有趣、直觀的教學形式,進一步加深了幼兒對樂曲的理解。
三、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拓寬幼兒音樂視野
1.與主題相結合
在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幼兒可以在老師的引領下對某一主題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探究,在選擇音樂欣賞作品時,我們也可以根據主題背景下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選擇具有典型代表的作品來進行學習。
如,在中班主題活動《過新年》中,我結合主題設計了一個綜合活動“歡歡喜喜過新年”?;顒右源汗潪橹饕兀┎逡魳?、舞蹈等,既有音樂欣賞,又有幼兒參與活動,是一個多層次的、立體的綜合活動。該活動選用江蘇民歌《喜洋洋》作為主題音樂,首先讓幼兒了解民族文化,熟悉音樂節奏,然后讓幼兒說說新年里人們的活動,如包餃子、貼春聯、放鞭炮等。再以游戲形式讓幼兒參與其中,動手制作春聯、鞭炮等物件。在這樣的活動中,他們除了音樂方面,還學到了很多其他的知識,幼兒不僅受到民族音樂的熏陶,而且還感受了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
2.與本土文化相融合
幼兒對自己的家鄉已經有了感情,但由于中班幼兒年齡較小的緣故,他們平時還不善于表達,但鄉情卻實實在在走進了幼兒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掛在嘴邊說的“讓生活音樂化,讓音樂生活化”。民間音樂并不只是體現出其自身單一的音樂知識,對民間文化底蘊、風俗人情能夠直接體現出來,具有藝術本質性的意義。
因此,我們積極利用江南本土音樂的特點,結合自身所在地區的音樂特色,以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對幼兒進行熏陶,如:《姑蘇行》《太陽出來喜洋洋》《紫竹調》《太湖美》《茉莉花》等等。幼兒感受到家鄉音樂的特色美,增加了幼兒對本土音樂的了解,使本土音樂走進每位幼兒的心中。
民間音樂來自于我們的生活,來自于民間。來源于生活的東西往往是最有生命力的。讓我們帶著孩子用心去聆聽,用情感去體驗,讓音樂成為孩子人生中最大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楊玲.幼兒園民間音樂欣賞活動中的幾點嘗試[J].通俗歌曲,2012(11):24-26.
[2]王亞男.民間音樂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32-33.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