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潔
摘 要:小學語文教育的質量在學生學習生涯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科學、行之有效的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應運而生。從基本含義、內容概要、具體實踐三個方面開展對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
小學教育中的語文作為至關重要的基礎科目,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涯有著深遠的影響。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沿襲固有的填鴨式教學,極易扼殺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以后的教學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實施開放式教學是避免這一現象的主要措施。
一、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的含義
開放式教學不同于沿襲的填鴨式封閉教學方式,填鴨式的封閉教學中,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聽從教師安排,認真做學習筆記,考試前努力做習題,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成長的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開放式教學并不是完全的教師不講課,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揮、自己學習,而是強調兩者的巧妙結合。開放式教學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增進師生互動為目標,激發學生創造力的新型教學態度和教學理念。在開放式教學中,學生占主體地位,自主思考,老師起引導作用并為學生營造放松、舒適的學習氛圍,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開發學生的創造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的內容概要
1.開放教學時間
開放式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中,通過“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延伸教學時間?!罢n前預習”不單單是字面意思的“課前預習”,而是通過教師課前內容的滲透,帶動學生在課前調查相關資料,了解相關內容,使學生在非課堂時間自主預習。“課后復習”也不單單是字面意思的“課后復習”,而是通過教師課后的提點,促使學生在課后自主思考,鞏固學習內容,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開放式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時間里,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自主討論,形成教師與學生有機結合的狀態。比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由于學生的政治環境、生活環境與課文作者不一致,學生可能會對課文不甚理解,教師可以在課前指導學生調查相關資料,了解課文中的政治背景,例如紅軍長征、抗日戰爭等。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適當地提出一些主觀的問題,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討論。再者,在課堂結束后,教師可以根據課堂上接觸到的相關知識提出與當下實際生活相關聯的問題或看法,促使學生在課堂后自主思考課堂上學到的知識。
2.開放教學空間
語文教育不單單是課本上文字知識的教授,而是思想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熏陶。沿襲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在有限的課堂空間內背誦課文,學生的語文學習與社會全部脫離,無法開闊自己的眼界,也無法擴展自己的思維。而開放式的語文教學致力于循序漸進地融入社會,走向大自然,開闊學生的眼界,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擴展,讓語文教育不再局限于語文書本的教育。比如,在《山青青》《秋天到》《觀潮》的教學中,只是依靠語文課本上的有限描述及教師的修飾潤色是遠遠不能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大自然的山清水秀、大自然的秋高氣爽、大自然的波濤洶涌。開放式的語文教學提倡教師指引學生全方位接近自然,通過網絡、多媒體等感受大自然,領略大自然無法比擬的秀美,春的和風細雨、夏的烈日炎炎、秋的楓林如火、冬的銀裝素裹。通過開放式的語文教學,使學生融入大自然,走進社會,開闊眼界,全面發展。
三、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的具體實踐
小學生生性好動,富有好奇心,求知欲強,拘泥于課本的封閉式教學很難吸引學生。開放式小學語文教學提倡教師教學方式多樣化,通過開展討論、舉辦活動、組織表演等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在學習《陳太丘與友期》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討論陳太丘的品德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促進學生自主思考,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古詩詞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由于時代背景的不同,學生理解起來頗為困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古詩詞中的狀態通過表演的形式再現,有助于學生體會課文中的人物情感,或者以唱歌、跳舞的形式體會詩詞的意義。比如,在學習《贈汪倫》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表演汪倫送李白的情景,未參與表演的學生當評委,使學生融入情景中來,幫助學生更有效地理解課文中的人物情感。
綜上所述,教師通過正確理解開放式教學的時間開放與空間開放,根據小學生需要全面發展的需求,實踐多樣化的開放式教學,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及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開展行之有效的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激發小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參考文獻:
[1]吳玉瑋.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法探析[J].文教資料,2013(15):62-63,43.
[2]郁曉霞,洪子林.新課改后的中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03(4):66-6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