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
摘 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真正體驗數學和理解數學,必須創設情境,讓學生“做數學”。創設疑問沖突情境,讓學生想“做數學”;創設交流情境,讓學生樂“做數學”;創設操作情境,讓學生能“做數學”;創設生活實踐情境,讓學生善“做數學”。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關鍵詞:情境;興趣;實踐
一、創設疑問沖突情境,讓學生想“做數學”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話說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一天,他們又累又餓,孫悟空便去化緣,帶回來一塊香噴噴的大餅,豬八戒饞得口水直流,大聲嚷嚷:“俺老豬肚子大,要多分些才合理。”唐僧責備他說:“八戒,就你嘴饞。”孫悟空向唐僧詭秘地眨了眨眼說:“好,八戒,你多吃些,師傅、我和沙老弟各吃這塊餅的1/4,呆子,你就吃這塊餅的2/8,滿意了吧?”八戒聽了,樂得直點頭:“好,好。”孫悟空指著八戒哈哈大笑起來。請問同學們,你知道孫悟空為什么哈哈大笑嗎?這樣的設疑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利用學具親自分一分,以解開心中的謎團。
二、創設交流情境,讓學生樂“做數學”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便于交流的情境,將學生放在問題情境中,鼓勵每一個學生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并適時引導學生互相學習,善于與他人合作;鼓勵學生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力圖理解他人想法,把別人的思想同自己的想法聯系起來,反思自己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的思維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如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我出示了如下的題目: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徑是20厘米,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數保留整平方厘米)我發現有一部分學生計算出結果是1800平方厘米,而另一部分學生則保留得數到1900平方厘米。我并不急于公布結果,而是組織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得數究竟是1800平方厘米還是1900平方厘米?請各自說說理由。學生在小組里據理力爭,在爭論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數學在生活中應用的理解,共同認識了“去尾法”的意義。接著,我又提問:近似值表示數時,在什么情況下分別采用進一法、去尾法或四舍五入法呢?如計算人民幣的數量時,用材料制作工具時,用容器盛東西時等。學生稍作思考后,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不斷充當糾正和被糾正者的角色,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著思維和語言的交流,培養了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和探索新知的能力。
三、創設操作情境,讓學生能“做數學”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過渡發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索新知,可以采取“創設情境,拼擺圖形”,這樣既能感知事物的本質屬性,促進技巧的形成,又能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推理、概括、創造能力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我先依照課本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啟發教學,當引入新課時,我出示了圓形模型,提問:同學們能不能把這個圓形拼成已學過的圖形?學生積極動腦、動手,用自己的學具折折疊疊,勾勾畫畫,興趣盎然,想出了各種方法:拼成長方形的,拼成四邊形的,拼成三角形的,拼成梯形的等。我趁勢引導學生:你能不能通過這些已學過的圖形找出圓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此刻學生的情緒更高漲,躍躍欲試,邊動手邊思考,投入積極的觀察、分析、歸納、推理的活動中。在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拼成的圖形與圖形各種部分長的關系后,師生很快歸納出了計算公式,學生對自己探求出來的知識顯然很興奮,思維潛能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了挖掘和培養。
四、創設生活實踐情境,讓學生善“做數學”
如,在教學“長方體表面積”時,我讓學生用硬紙皮自制一個長方體,并在三組面涂上不同顏色,再討論怎樣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學生在操作討論中很快推導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時,我根據學校要裝修長方形游泳池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一道題:學校的游泳池要進行裝修,請我們班的同學想想辦法,怎樣裝修這個游泳池更實用呢?學生陷入思考中,思維處于積極狀態,自發地組織了小組討論,最后一致認為,先要計算出游泳池四周和池底共五個面的面積,再看采用哪種規格的瓷磚來計算所需瓷磚的總塊數。這時,我帶領學生來到學校游泳池進行實地勘測,學生動腦動手動口,計算出游泳池五個面的面積。還設計了幾種不同規格的瓷磚來裝修的方案,并計算出要買瓷磚的總塊數。課后,學生興奮地將設計方案交給學校。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充分發揮學習能力,從而全面提高數學素養。
總之,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合理創設情境,讓學生“做數學”。創設疑問沖突情境,讓學生想“做數學”;創設交流情境,讓學生樂“做數學”;創設操作情境,讓學生能“做數學”;創設生活實踐情境,讓學生善“做數學”,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程艷萍,向坤.探究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策略[J].時代教育,2015(8):242.
[2]戴春艷.試論優化小學數學教學[J].讀與寫,2015(2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