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生文
在本刊上一期的報道中,邢臺技師學院院長荀鳳元為《職業》雜志的讀者帶來了精彩的“四問回答”,本期,荀院長將繼續與記者開展精彩問答。
《職業》五問:最近,貴院成立威縣分院的院長聘任儀式剛剛結束,聽說您的胃口還遠不止如此,還把手伸到了一些地方的職業院校,要兼并和托管更多的學校,您到底有多大的胃口?
荀鳳元:邢臺技師學院積極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針對京津產業轉移集聚區縣市不具備培養高技能人才能力的突出矛盾,經邢臺市政府和市委組織部人才部門批準,采取兼并、聯合、托管等形式,吸納建設京津產業園區的縣市職業院校組建邢臺市高技能人才培養集團,按照人社部支持技師學院設立分院(分校)的意見,設置縣市分院。兼并規劃建設北京順義產業園的威縣原縣職教中心,設立了邢臺技師學院威縣分院。
邢臺市高技能人才培養集團是依托邢臺技師學院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聯盟、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基地組建的邢臺市職業教育領域的高技能人才培養聯合體,標志著邢臺市職業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向集團化發展邁出了新的步伐。目前,威縣分院新校區建設項目已經啟動,總投資5億元,占地面積360畝,規劃設計全日制技工教育學制生培養規模6000人,將于2018年投入使用。其他4個縣市正在由市委組織部人才部門幫助協調運作,計劃在2017年底前完成京津產業轉移集聚區職業學校的兼并聯合,加入高技能人才培養集團。邢臺市高技能人才培養集團邢臺技師學院威縣分院的成立,必將對整合京津產業轉移集聚區縣市的職業教育和技工教育資源,提升技能人才培養層次和培養水平發揮重大作用。
《職業》六問:剛才與您的對話中發現,您非常注重戰略布局,注重硬實力建設,是這樣嗎?
荀鳳元:不僅僅是這樣。近幾年來,我們也非常注重軟實力建設。
2014年人社部96號文件出臺,標志著我國技工院校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內涵建設階段。這個階段的中心任務是加強內涵建設,提升技工院校的辦學水平。我院目前擁有1150名教職工、15542名技工學制生,如此大規模的院校,如何才能讓老師們滿意、讓家長們放心、讓孩子們開心呢?
措施之一,提倡“高高興興做事,快快樂樂生活”,為教職工提供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一是實施技工院校教職工全教師崗位制度。干部提拔、職稱評聘、評先評優、績效工資向教師崗位傾斜,形成“小行政、大教學”的職工隊伍結構;二是實施大力度、常態化的全員培訓。開展行政人員執教能力專項培訓、專業教師提升專項培訓、新增專業教師轉型專項培訓、一體化教師專項培訓、世賽項目成果轉化研修專項培訓、大師工作室“教師學徒制”專項培訓;三是讓教師參加國內外進修培訓、企業掛職培訓;四是引進當地最高水平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建立專家型中層干部隊伍,讓高技能人才領辦產教結合項目和一體化工作站,充分發揮高技能人才在一體化教師培養上的帶動和孵化作用;五是貫通班主任發展通道,提高班主任待遇,建設高水平班主任隊伍。
措施之二,推廣職業化的校園文化建設,打造“工匠精神”。我們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立足學院自身校園精神與校訓的傳承,根據時代經濟發展要求,融入工匠精神的極致追求與國學傳統文化的民族智寶的學習,打造與企業文化對接的具有職業特色的校園文化,使學生逐漸具備與企業員工相通的價值觀與職業素養。國學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學院與邢臺濱河集團首創校企聯手文化合作,依托邢臺濱河集團成熟完善的國學文化教育傳播體系,共建邢臺市國學基地,這一舉措是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有益嘗試,更是校企共推中華傳統文化、服務社會和諧文明的良好典范。此外,以國學、漢服等社團為載體,在校園內經常性地開展“唱、讀、講、觀、誦、寫、畫、演”等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讓學生在參加主題活動中感悟國學的魅力,接受國學教育。
措施之三,推廣企業化學生管理模式。企業化學生管理模式經過我院6年來的艱苦探索,各級部門密切配合,各系部結合自己的專業特色,與企業深度融合,逐漸摸索出適合邢臺技師學院發展的企業化學生管理模式,即7S管理理念(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節約)。7S管理可以創造和諧、高效、快樂的校園整體環境,通過7S管理,清朗明潔的教室,舒適整潔的宿舍,秩序井然的實訓室,無不展現出優秀的技工院校應有的校園形象。整潔的物品擺放,嚴謹的學習方式,可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有序的用品管理,規范的信息系統,養成做事認真、學習有序的習慣,保證了學習質量;材料嚴格管理、設備定期保養、通道通暢,減少了學習浪費;良好的環境可以避免或防止意外的發生,舒適的現場使人心情舒暢,精神集中,保證學習安全;樹立人改變環境、環境改變人的觀念,養成自律的學習習慣,形成團隊合作、追求卓越的精神,提高自身職業素養;通過“7S”管理,革除各個環節的馬虎之心,克服小事不為、大事不能為之弊,改善學院內、外硬環境,打造學院品牌形象軟實力。
《職業》七問:沒有地域優勢,沒有產業優勢,沒有資金優勢,沒有政策優勢,邢臺技師學院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荀鳳元:我們能夠成為中國技工院校中的一艘航母,核心的競爭力是打造一支熱愛技工教育的人才隊伍。
近年來,我們大力實施“四項人才培養工程”,建設以高技能人才為主體的教師隊伍。一是頂尖專業人才培養工程。遴選有培養前途的高學歷年輕專業教師,公費選送到國內、國外一流專業培訓機構或企業培養研修,使其達到本專業的國家同類院校先進水平;二是雙高人才培養工程。推行“高級職稱+高技能培養”模式,要求高級講師、講師、助理講師要通過技能培訓對應達到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技能操作水平;三是一體化教師培養工程。實行一體化教師認定制度和一體化教師績效工資定額補貼制度,開展一體化教師培訓,推進一體化教學改革;四是行政崗位人員技能化培養工程。對在黨政群管理崗位上的非專業教師,進行技能操作培訓,必須達到高級工以上技能水平。培養一支高技能人才教師隊伍,以適應技工院校承擔高技能人才培養和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的職能要求,為實現技師學院轉型發展奠定基礎。
《職業》八問:貴校是技工教育戰線上的一面旗幟,您還獲得了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理論獎,您靠哪些理論和實踐創新獲此殊榮?
荀鳳元:作為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改革創新轉型發展的試驗田,這些年我們做了不少的探索,為“高端引領、校企合作、多元辦學、內涵發展”技工教育理論核心提供了科學的實踐依據;推進了工學合一的一體化教學改革、企業通用職業素養改革、企業化學生管理改革,建立了“準員工培養體系”;探索和初步建立了技工院校現代職業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技工學制教育以高技能人才培養為主體,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以就業為核心,校企合作以政府為主導,多元化辦學以產教融合項目為載體,一體化教學以校企雙制為基礎。我認為這也應該是現代職業教育的一條重要的內涵提升道路。
在這一探索的過程中,我也一直在思考幾個問題:一是中國高學(學歷)低能(技能)的職業教育和技能人才培養還能走多遠?二是為什么大部分技能人才有學歷、改行后才能成才?三是為什么“8級工”與廠長、縣長同樣待遇、榮耀的現象消失了?我認為,現代職業教育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教導,回歸職業教育初心:中國職業教育創辦之初,黃炎培提出職業教育目的有三,即“為個人謀生之準備,一也;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二也;為世界、國家增進生產力之準備,三也。”黃炎培把職業教育的終極目標確定為:“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中國現代職業教育初心就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推進就業創業,建設制造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現代先進職業教育應該以就業創業為導向,以產業發展技能人才先行的供給側改革思想先機,以產教融合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目標,以高技能人才培養為引領,以校企合作緊密度、專業與產業結合度、對產業的支撐力、對社會經濟的貢獻度為高技能人才培養、職業教育、技工教育的評價標準。職業教育依產業而生,要服務產業,“來之產業、去之產業”,而不是“來之教育去之教育”。只有這樣,才能發展以產業為基石的現代職業教育,遠離以教育為基礎的傳統職業教育。
所以,我們要什么都不靠、什么都不求、什么都不怕,沿著人社部現代技工教育體系和高技能人才培養方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