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會英 范慶紅 王東風
如何對待殘疾人群體是體現一個社會是否達到高度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重視殘疾人事業。殘疾人作為弱勢群體和困難群體,在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決勝小康的戰略背景下,他們是社會扶助的重要對象。我國現有8296萬殘疾人,唐山市共有51.7萬殘疾人,其中逾四成生活在貧困線之下。針對唐山市殘疾人現狀,唐山康復教育中心和唐山勞動技師學院跨界合作,對殘疾青年進行技能培訓,實施技能助殘、脫貧致富。具體做法如下。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硬件水平
唐山康復教育中心是唐山市殘疾人聯合會所屬專門從事殘疾人教育康復的事業單位,成立于1989年。二十幾年來始終秉承以殘疾人為本,教育先行的理念,開展適合殘疾人的職業技術培訓。以培訓促進殘疾人就業,以就業促進殘疾人脫貧,以殘疾人脫貧為宗旨,發展殘疾人事業。2008年,唐山市委、市政府將“改擴建唐山市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工程”列為為民辦事的十件實事之一。投資5000萬元擴建校園,建設培訓教室、心理咨詢室、學生宿舍、食堂、圖書館、健身房以及學生實習基地等,可同時供600多名殘疾學員學習生活。增加實訓設施設備200余套,藏書6000余冊。中心不僅投入資金對食堂進行改造,聘請專業廚師改善殘疾學員生活,還為殘疾學生免費提供住宿費、輪椅、助行器、盲杖等。教學樓配有電梯和無障礙通道,便于殘疾學生學習生活。2012年以來,學校投入兩萬余元購置花草樹木,美化校園環境。
二、規范管理,完善制度,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
為保證教育教學工作有序開展,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任組長,中層干部任組員的安全應急領導小組,與每位教職工簽訂了安全責任狀,避免事故的發生。制定并完善了《教學管理手冊》和《學生管理手冊》等規章制度。學生實行全封閉式管理,全天候服務和特殊護理,切實保障殘疾學員的生命安全、財產安全和飲食衛生安全。經過多年的摸索,已經形成了一套科學、嚴格、規范的針對殘疾學生的培訓培養的“特殊”模式。
殘疾人教育是黨的教育事業的特殊組成部分,不同于普通教育,擁有一支業務精湛、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尤為重要,也是確保培訓工作質量和水平的核心要素。中心現有具有各類專業高級技術職稱的教師32名,外聘專家12名。多名教師受到全國、省市各種嘉獎、表彰,獲得榮譽稱號,其中面點班袁兵老師在參加全國技術能手比賽中榮獲一等獎,中醫按摩班崔俊華老師在參加全國殘障人崗位精英競賽中獲盲文讀寫三等獎,王明輝老師被授予2013年度河北省和唐山市優秀教師稱號,體現了教師團隊的較高素質。設立殘疾人心理咨詢室,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教師,引導和疏導殘疾人心理障礙。課余時間開展創新、創業就業指導等服務。
三、突出特色培訓,進行分類指導,優化多層教學
一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行分類培訓。中心始終堅持實際、實用、實效原則,將工作目標定位在提高就業率上,實行分類培訓,分層教學。積極開展短期培訓、定向和“學歷+技能”培訓。突出實用性強、就業率高的好效果。例如盲人按摩專業、美容美發專業、皮革護理專業等,操作性強、以短期培訓為主;養殖專業組織專業人員到基層對農村殘疾人進行短期的現場養殖巡回培訓。定向培訓是根據企業用人的需要,按照殘疾學員的身體特點開辦的急需專業。例如,皮影人雕刻專業。在培訓內容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殘疾人特點出發選擇就業熱點專業開辦培訓班。例如,針對唐山市2016年世界園藝博覽會,中心對接樂亭皮影人制作公司,定向培養學員30名。采取師帶徒教學模式,讓學員在學中做、做中學。學員所做的產品,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向來唐嘉賓展示,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中心還為計算機學員開設網店培訓班,手把手教殘疾學員,并為困難的殘疾學員墊付開店保證金。殘聯與阿里巴巴公司合作幫助殘疾人實現互聯網靈活就業的“成就未來的云客服”培訓班,為殘疾人打開了在家就業的便利通道。
二是創新培訓模式,全面提升殘疾人素質。2014年,唐山市殘聯與唐山勞動技師學院聯合辦學成立陽光分校,采用“學歷+技能”的模式培養高素質殘疾技工人才。為有志殘疾青年提供了一個系統學知識、練技能的平臺,這一舉措填補了唐山市對殘疾青年進行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空白,是一種對殘疾青年培訓、培養,技能扶助的創新探索和積極推進。陽光分校在辦學中倡導“自信自強、成人成才”的育人理念,根據殘疾青年的身心特點和實際學習能力,開設中醫康復保健(中醫按摩方向)、傳統手工藝品制作,計算機應用與維修、中式烹飪四個專業,每年計劃招收150人,截止到目前,共有353名在校生。
在教育教學中,既遵循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標準,有兼顧殘疾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采用國家教材與自編教材相結合,制定各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安排。在傳授知識、技能技藝的同時,注重提高他們的自信心、生活能力、與人交往能力、勞動和就業等能力。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融入課堂,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精神內化于心。積極、樂觀、勤奮、堅強外化于行。學校從培養實用型適用型人才出發,加大動手能力培養,讓每位殘疾學員懷有一技之長走出校園,走向社會。
三是開展特色培訓,助推殘疾人就業。實現就業是殘疾人參加職業技術教育的最終目的。因此學校在設置專業時,既講究科學性,又要以市場為依托,既考慮到殘疾人的生理特征,又以就業為導向。針對盲人的觸覺比健全人要強的特點開展培訓,學員經過培訓很快掌握人體解剖、中醫基礎理論和基本按摩手法,培訓后不僅能做保健按摩,還能對一般常見病做醫療按摩,使盲人拓寬了就業之路。諸如中醫推拿、音樂(包括鋼琴)以及近年來的電腦操作與應用等,一直是各類盲人首選的專業。通過對殘疾學員進行就業跟蹤調查,盲人按摩就業率高達98%以上。聾啞人的形象思維非常發達,觀察力和視覺十分敏銳,對事物形象方面的想象力極為豐富。所以,聾啞人在平面設計、手工編織、繪畫設計等方面有較強的技能。通過這些適合自身特點的職業技能培訓,使殘疾人掌握一技之長,既發揮了聾人心靈手巧的特點,又避免了其他工作需要言語交流的問題。
四是開展職業技能鑒定,提升就業能力。實施殘疾人職業技能鑒定,為就業提供證書支持和質量保障。在一至兩年內每名殘疾人可參加2~3項技術培訓,一項培訓如不能實現就創業,可參加另一項或另兩項培訓,直到就業為止。自開展殘疾人職業培訓以來,每年定期為即將畢業的殘疾學員進行職業評估和鑒定,級別為初、中、高級技術等級。近幾年,累計組織盲人中級技術評定4批次、200人,還組織130名盲人學員參加全國盲人考試并取得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從事醫療按摩資格證書。
五是積極開辟見習、實習基地,夯實基本功。中心與唐山市按摩醫院、武警醫院、中醫醫院等各大醫院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年均推薦120名盲人學員進行實習,總天數達到180天,保證每名學員在畢業后均能達到獨立上崗的水平。
六是多形式助力就業創業,幫助殘疾人擺脫貧困。根據每年開設的專業和培訓人數,中心與各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廣泛推薦殘疾人就業。2016年,中心12名殘疾學員被富士康公司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錄用。唐山市殘聯舉行的“一對一幫扶”活動也為殘疾學員解決了就業問題。對其就業、創業后進行追蹤跟訪,以發現學員中的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提供實踐依據。中心成立了眾福商貿有限公司,為殘疾人就業創業提供平臺,殘疾人制作的皮影人作品和其他手工藝品銷售到各大企業、酒店。中心利用助殘日等活動為他們的作品搭建展銷平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皮影雕刻班”為發展平臺,利用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開發陶藝、傳統手工藝專業,走出一條培訓帶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之路。
四、通過技能助殘,實現了脫貧致富
殘疾人通過技能培訓,掌握一技之長,提高了就業能力,實現了脫貧致富。計算機班專業學生陳亮參加全球殘疾青年IT精英大賽,獲人氣獎第一名的好成績。聾啞學生王洋、李翔參加第二屆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名列前茅。第十期盲人學員張小建、張振、劉子靜在唐山市武警醫院、骨傷醫院當了按摩醫生。計算機班學生、烹飪班學生也在各自崗位上成為骨干,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同行的認可,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實現就業的同時也鼓勵并幫助學員自主創業,肢殘學生盧貴顯,在灤南開設手機維修部,成為當地手機維修的領頭羊。盲人學員王景合開辦了景合盲人按摩店,找他按摩的人絡繹不絕。第三期按摩專業學員李志勇,在遷安開設的志勇按摩店在當地小有名氣……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精準扶貧,教育先行。全民小康,殘疾人優先。唐山康復教育中心、唐山勞動技師學院一直以來奮斗的目標就是爭取培養一個,就業一人,脫貧一戶。不斷更新理念,創新模式,搞好對殘疾人的技能培訓。大力發展互聯網+殘疾人扶助平臺,開展適合殘疾人就業特點的各種培訓。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而努力奮斗。
(作者單位:袁會英,范慶紅,唐山康復教育中心;王東風,唐山勞動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