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
感恩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弘揚的傳統(tǒng)美德。它是一種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體現(xiàn)。尤其是在學校中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感受到愛,感受到溫情,擁有感恩之心,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在班級管理中處處滲透感恩教育是為人師表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感恩回饋的真實事例,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受其熏陶,比如古往今來很多有名的故事和事跡就有“烏鴉反哺”“羔羊跪乳”以及各種經(jīng)典詞句“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吃水不忘挖井人”等。這些無不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對感恩的認同和敬仰。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思想價值觀有所改變,尤其是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優(yōu)越的當下,很多學生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以及學校教育中德育教育的不健全,還有網(wǎng)絡文化的不良影響等,使得很多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缺乏責任感以及不懂得感恩等問題。因此在職業(yè)院校中進行感恩教育很有必要。進行有效的感恩教育成為學校教育和班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班級管理者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內(nèi)容。
一、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在班級管理中開展感恩教育,應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讓學生明確要想收獲成果,首先得有付出精神。該如何付出?就需要通過行之有效的措施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感恩教育,使學生真正懂得感恩的意義所在。其次感恩需要一定的教育引導和環(huán)境的熏陶,平時除了班主任要以感恩教育作為工作的重點,引導學生思考愛、回報愛,逐步養(yǎng)成感恩孝道的意識外,還需要家庭的配合。學生除了在學校學習以外,最多的就是與家人打交道,所以父母的言傳身教十分重要。
二、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原因
由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不力以及社會不良之風的影響,當前道德缺失現(xiàn)象十分嚴重。長久以來,很多家長已經(jīng)習慣的為孩子付出,而孩子也適應了父母的無限付出,從而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很多家長不懂如何去關心愛護教育孩子,不去關心他們?nèi)烁癯砷L和情感素質(zhì),而是一味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使得孩子從小就缺乏感恩的意識;再加上學校教育體制的不健全,過分注重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道德情操和感恩意識的教育,使得感恩教育開展起來流于形式,起不到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最后還有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這個時期的學生都處在成長叛逆期,如果不能加以正確引導,他們很容易走上歪路。另外,社會上缺乏感恩的土壤,受不正之風影響,學生難以找到一個感恩的榜樣和環(huán)境,導致我們的學生缺乏感恩意識。
三、將感恩融入班級管理中的有效措施
感恩是人們道德情感的基礎,也是人類文明社會進步的標志。對于缺乏感恩意識和責任感的職校學生而言,培養(yǎng)他們的感恩意識,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只有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保證我國傳統(tǒng)美德能夠永久的傳承下去。
1.以情動人,感化學生的內(nèi)心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人都是感性的動物。只要正確地引導和教育,相信持之以恒的堅持終究會融化學生內(nèi)心的冰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以為學生講述真實的案例,以此來感動學生。通過組織以感恩為話題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養(yǎng)育的不易,師生的教誨以及朋友的關懷等;為學生講解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感人事跡,例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位母親,搶救人員發(fā)現(xiàn)她的時候,她已經(jīng)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透過那一堆廢墟的間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勢,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身體被壓得變形了,看上去有些怪異。救援人員從廢墟的空隙伸手進去確認她已經(jīng)死亡。救援人員又沖著廢墟喊了幾聲,用撬棍在磚頭上敲了幾下,里面沒有任何回應。當人們走到下一個建筑物的時候,救援隊長忽然往回跑,邊跑邊喊“快過來”。他又來到她的尸體前,費力地把手伸進女人的身體底下摸索。摸了幾下,他高聲喊“有人,有個孩子,還活著”。經(jīng)過一番努力,人們小心地把擋著她的廢墟清理開,在她的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個月大。因為母親身體庇護著,他毫發(fā)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地睡著。他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很溫暖。隨行的醫(yī)生過來解開被子準備做些檢查,發(fā)現(xiàn)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yī)生下意識地看了下手機屏幕,發(fā)現(xiàn)屏幕上是一條已經(jīng)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yī)生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淚了。老師講完這則故事后,很多學生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所以老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找準典型事例對學生進行教育,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懂得回報父母,回饋社會的重要性。
2.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體驗感恩意識
學校可以定期開展實踐感恩活動,回饋社會,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通過聯(lián)合學生家庭的力量,一起營造有益于學生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
3.進行親情教育
學校開展親情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論上。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親情的偉大,必須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下,讓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去感悟。學校可組織親子游活動,讓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到對學生的感恩教育中來,老師和家長起模范帶頭的作用,以身作則通過言傳身教來影響學生。在周末帶領學生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和公益活動,讓學生體驗各種各樣的生活,比如在收獲的季節(jié),帶領學生到田間幫助農(nóng)民收割除草,讓學生體驗農(nóng)民的辛苦,感受粒粒皆辛苦的不易。還可以組織學生去養(yǎng)老院,參觀老年人的生活,與老年人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讓他們懂得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4.真人真事講解
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心理。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學會付出。只有付出了,才有生活責任感和動力。職校的學生都是祖國的棟梁,是即將步入社會,從學校這個單純的環(huán)境去適應社會復雜的環(huán)境的。學校可以邀請一些企業(yè)成功人士到課堂上為學生講解成功人士的奮斗經(jīng)驗。學生都是比較佩服那些成功人士,同時也向往成功的,所以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比如:為學生講解香港著名成功人士李嘉誠的故事,他之所以能夠百折不撓、自強不息,正是因為他一直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作為自己的勵志名言,所以不管經(jīng)歷了多少磨難,他都可以勇敢地站起來,不僅讓自己成為一位富商,還為祖國不斷地做貢獻,成為一名出色的慈善家。這就是他的良好感恩思想的直接體現(xiàn),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再現(xiàn)。
四、小結
對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尤其是在班級管理中,通過感恩教育可以樹立良好的班風和學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有助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謙虛的精神以及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感恩意識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班級管理者要經(jīng)常變化教育方法,持之以恒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成長環(huán)境。這樣才能收獲理想的效果,讓學生步入社會后,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
(作者單位:秦皇島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