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作日 韋葉玲
一、“做中學,學中做”是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
“做中學,學中做”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年提出的教學理念。近幾年來,中職學校以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等方式推行“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改革,取得很大的成效。機械制圖課程是機械專業學生必修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由于該課程實踐性強,中職學生學習主動性差,所以“做中學,學中作”符合課程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性,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教學模式。
二、“做中學,學中做”模式之機械制圖課程課堂教學設計
科學的教學設計是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教師專業發展必備的基本技術。下面以“基本體的視圖與標注”課題為例,以“做中學,學中作”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呈現機械制圖課程課堂教學設計的思路與方法。
1.教材定位及內容處理
“基本體的視圖與標注”是機械制圖課程的重點內容之一,是學習“組合體”的必備基礎。該課程使用的教材是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機械類、工程技術類通用教材。教材先安排學習棱柱、棱錐等平面體的視圖和標注,后學習圓柱、圓錐、球體等曲面體的視圖和標注。依學生的認識規律,應由易到難,所以對教材內容做了調整,先學習曲面體的視圖和標注,安排2學時。
2.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目標:能說出常見基本體的形狀特征,能說出基本體的基本作圖步驟和要點。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模型,學生、師生間的交流,能畫出基本體的三視圖;能根據基本體的兩個視圖,補畫第三個視圖;能在視圖中正確標注基本體尺寸;在老師引導和鼓勵下,學會比較、歸納和總結;在由圖想象實物特征和變換物體方向畫基本體視圖的過程中提升空間想象力。
情感目標:在畫圖過程中養成嚴謹認真的好習慣;通過小組合作和競賽,增強合作和競爭意識。
3.教學重點和難點設定
教學重點:正確畫出基本曲面體的三視圖。
教學難點:由視圖想象物體形狀特征。
確定依據:基本體是機械零件的基本組成,所以正確畫出基本曲面體的三視圖并標注尺寸,是學習的重點。學生已具備了點線面投影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但沒有學過立體幾何,對(體)的概念比較淡,空間想象能力較弱。由實物畫視圖相對容易理解,由視圖想象物體形狀特征學生會感到困難。
4.教學方法設計
(1)教法。任務引領法:以具體的任務為主線,引領學生探究、學習、交流、反思、總結與提升。交流指導法:在分組討論、畫圖過程和評價總結等各個環節中,通過交流、指導,使學生獲得畫圖技巧和提升,并提高溝通協助能力。演示法:正確演示,指導學生嚴謹規范作圖。
(2)學法。任務驅動法:在具體任務驅動下探究、學習,提高學習主動性;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理解知識點,掌握畫圖技能。自主學習法:在任務驅動下發現問題,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法:組員間團結協作,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團隊意識。討論交流學習法:在畫圖過程和評價總結過程中,組員間、各組之間、師生之間交流,互相學習。競賽學習法:在小組間競賽、個人搶答問題中,學會知識和技能,養成競爭意識。
5.教學實施過程設計
以學生為主體,按照接受任務一討論思考一操練訓練一總結反思一拓展提升的順序展開。具體環節如下。
(1)課前準備(20分鐘)。老師發放任務書,讓學生課前復習三視圖的投影規律和正投影的基本性質,分好學習小組,并指定組長。
設計意圖:為畫圖做好知識和組織準備。
(2)觀察分析建筑、模型的結構組成(2分鐘)。老師播放典型建筑圖片,展示機械零件模型,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學生觀察、分析,在老師引導下說出建筑和零件的基本結構組成。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創設,激發學生的探知欲,導入新課。
(3)說一說:基本曲面體的特征(5分鐘)。老師以不同角度展示基本體模型,啟發學生觀察并說出圓柱、圓錐、圓臺、圓球的形狀特征,指出軸線、對稱線和中心線。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直觀感受,理解基本曲面體形體特征,為畫投影圖打基礎。
(4)畫一個基本曲面體的三視圖,標注尺寸(15分鐘)。老師分配任務,小組長接受任務,領取一個基本體的模型,組織本小組討論,確定畫法步驟。每小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畫圖。所有組員各自完成畫圖任務。教師指導小組和督促學生完成任務。
設計意圖: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學會分析,在畫圖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
(5)自評、互評、觀察老師示范、反思(10分鐘)。學生評議本組和其他小組的畫圖情況;老師點評,給各小組評分并演示正確的畫圖和標注的方法、步驟;學生觀察老師的演示,反思和改進。
設計意圖:學生在交流評議中學會反思總結,明確畫圖和標注的方法和技巧,建立嚴謹規范作圖的意識。
(6)畫其他曲面基本體的三視圖,標注尺寸(20分鐘)。老師利用多媒體3D展示各個模型,個別交流指導并檢查計分,激勵促進學生完成多個基本曲面體的三視圖,標注尺寸。
設計意圖:能畫多種曲面體的三視圖并正確標注尺寸,突出教學重點。
(7)搶答:看圖說物(5分鐘)。老師展示多個曲面體的三視圖,學生看圖,搶答出對應的曲面體名稱。小組長負責給組員記分。
設計意圖:二維視圖與實物轉換,提高空間想象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競爭意識。
(8)根據已知兩視圖,補畫第三視圖(10分鐘)。學生通過已知的兩視圖,想象曲面體的形狀,完成第三視圖。教師加強巡回指導,督促和檢查。
設計意圖:提高空間想象力,突破教學難點。
(9)畫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15分鐘)。學生觀察模型,討論、交流,完成組合體的三視圖,由組長檢查計分。教師加強巡回指導,督促和檢查。
設計意圖:拓展訓練,提高想象力和畫圖技能。
(10)評價、總結,布置課外作業(8分鐘)。各小組先討論小結,公布各小組和成員成績;老師總結,指出改進方向,進一步評價和鼓勵,布置作業(習題冊)。
設計意圖:鞏固知識,升華技巧;肯定和促進。
三、實踐與反思
“做中學,學中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循序漸進的任務引領,使學生能廣泛參與。通過小組交流協作與競賽的形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極大提高。學習過程輕松愉快,氣氛活躍,教學目標逐一達成,效果顯著。利用模型直觀教學或者三維實體軟件輔助教學,三維實物與平面圖形轉換練習,能幫助學生提升空間想象力,教學難點突破。
每一過程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有獲得感和緊迫感。少數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持續學習時間短。老師要加強對他們的督促和管理;用多個教學環節和方式變換,能延續學生的興趣,但要注意掌控好時間。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