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琴
摘 要:一部分漢族人民在不斷地遷徙過程中形成了其獨特的文化,也就是客家文化。客家文化的形成離不開各種因素的制約,比如環境因素和社會因素。在客家文化的傳承過程中,由于其獨特的文化氛圍也對服飾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其服飾形成了一種新的風格,這種獨特的服飾風格被稱之為客家服飾。這些客家服飾也蘊含了非常豐富的客家文化內涵,使客家服飾在其文化內涵的影響下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客家文化;客家服飾;傳承;發展
1 客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在中國歷史上,由于戰亂的影響造成了北方人向南方遷徙的情況。而在幾次大規模的人群遷徙過程中,北方漢族與南方土著民在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臺灣一帶混合居住。各種不同地方、不同語言、不同飲食和生活習慣的人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客家文化。
客家人為了躲避戰爭的危害,他們背井離鄉,在一些偏僻的山區里重新開始創造新的生活。一代代人的傳承也是客家人對他們自身文化的認可,對于生活的追求。客家人在不同的地方落地生根,艱苦奮斗,經過了漫長的朝代更替,客家人依然生生不息。客家人對于客家文化的傳承意識非常高,把祖先留下來的語言、飲食、服飾等各種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傳承下去成了他們每一個客家人的使命。客家文化經過不斷的發展,在現今中國民俗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 客家服飾的種類
從字面上來看,“服”和“飾”是兩種類別,“服”指的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穿著的衣服,而“飾”指的是除了衣服以外的其他配飾,如帽子、鞋襪等。客家人在其生活發展中也有了他們獨特的服飾,客家人把他們的衣服叫做“衫褲”。這兩個字也可以拆開來看,“衫”是指身體腰部以上所穿著的衣服,也就是上衣,“褲”是指身體腰部以下所穿著的衣服,也就是褲子。客家人普遍穿著的衣服是大襟衫和大襠褲,這也是客家最典型的服飾款式。
大襟衫的特點就是衣服袖子較寬松,領子是直領型,基本上都是斜襟式。大襟衫上沒有口袋,男女都可以穿著。其區別就在于女式大襟衫會在襟邊加一些花邊或繡一些花紋,而男式大襟衫則不用加花紋或花邊。大襠褲的特點是褲子非常寬松,不管是褲腰還是褲腿都是寬松的樣式,剪裁呈直筒型。客家人不論男女都穿大襠褲,沒有女子穿裙子的概念,這也與客家人長期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客家也有許多種類的飾品,夏天的“涼帽”,冬天的“冬頭帕”都是最典型的帽子的種類。“涼帽”是夏天外出時所佩戴的,其主要作用是為了遮陽和防雨。“冬頭帕”是冬天所戴的一種用手帕做成的帽子,其主要作用是為了保暖和御寒。“涼帽”和“冬頭帕”都是客家婦女所佩戴的,男子一般不會佩戴飾品。除了“涼帽”和“冬頭帕”之外,還有一些客家婦女會佩戴的飾品,如發簪、手鐲、戒指和耳環之類的。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基本上都是女性飾品,這也間接地證明了客家男性不佩戴飾品的習俗。而這些飾品大多數都是銀制品,也表明了客家人對銀的重視是非常高的。
3 客家服飾的文化內涵
服裝的起源最開始的目的都是為了遮蓋身體,在后來的逐漸發展中開始有了對服飾的審美意識。不同時期的服飾審美都表現出了當時人們對于自然界的愿望,表達了人們內心對美好生活的祈求。由于受不同環境因素的影響,服飾的目的性也受環境的制約,而客家服飾就是由于人們受環境因素制約而產生的,其服飾特征也體現了人們對于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客家服飾的面料基本上都是當地所生產的麻布和葛布。麻布和葛布有非常多的優點,吸汗、耐用、散濕快,這對于辛苦勞作的客家人來說是非常實用的面料。客家人勤勞的特點也決定了他們在選擇服裝的面料上更偏向于實用性,所以麻布和葛布的實用價值受到了客家人的青睞。而像絲綢這樣的面料并不適合勞作時穿著,所以客家人幾乎不會選擇這樣的面料來制作衣服。從地理環境的因素來看,麻和葛在當地是非常適合生長的,客家人在生活中也學會了就地取材,把麻和葛運用到服裝的面料中來,這也體現了客家人對于生活的智慧。
客家服飾多為藍色或黑色,藍色是使用最多的,因為藍色比較耐臟,且易于清潔,再加上麻布和葛布耐用的特點,所制作出來的服裝是非常耐穿的。因此,客家人的衣服都是可以穿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這就體現出了客家人勤儉節約的性格品質。客家人遵守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準則,實用性高的客家服飾為他們辛苦的勞作提供了便利。也可以說,正是因為客家人勤儉節約和吃苦耐勞的性格才對客家服飾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4 結語
客家人所制作出來的客家服飾成了客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種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限制下所發展起來的客家服飾,經過歷史的演變,能夠經久不衰的傳承下來,證明了客家人對于文化傳承的高度信仰。客家服飾能夠產生并發展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客家文化,這其中也包含著客家人對生活的理想追求。
參考文獻:
[1] 李筱文.從客家服飾看其文化與南方民族文化之融合[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2(05):34-37.
[2] 郭起華.從客家服飾看客家文化特質[J].韶關學院學報,2008(01):41-44.
[3] 劉運娟,陳東生,甘應進.淺析客家服飾文化的根源性與融合性[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03):38-41.
[4] 陳東生,劉運娟,甘應進.論福建客家服飾的文化特征[J].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08(02):1-5.
[5] 范強,黃寒.廣東地區客家服飾文化考析[J].遼寧絲綢,2015(0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