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明
摘要:眾所周知,教學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事,要想教育好學生,就要與學生多進行交流、溝通,因為,只有通過溝通,教師才能真正的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狀態為接下來的教學開展打下基礎。在國家提出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形勢下,互動教學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關鍵作用。接下來,讓我們共同探究互動教學的主要作用,提高觀察初中數學的特點,討論如何實施互動教學。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互動策略
以前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有這樣一個缺陷,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只會一味向學生灌輸知識,將知識強加給學生,讓學生麻木地去學習,背誦各種各樣的概念和理論,并不會主動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缺少與學生的互動,缺少與學生學習方面的交流。因此,這樣的教學模式并沒什么效果,很難達到教育部門要求的水平。
一、互動助學的作用
1、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因為一些同學比較內向,不愛講話,尤其是在公共場合,同學們一般都會怯場,對一些自卑的學生來說,讓他們主動回答問題是很困難的。但是在課堂進行互動教學時,學生便在不知不覺中克服了這些問題。因為在這時,學生可以不用擔心自己回答錯誤被批評,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不管對錯也不會被同學嘲笑,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漸漸了解到自己的長處,還有自己的不足,并在學習中增加對自己的信心。
2、增強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它讓學生有獲得知識的想法,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讓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漸漸了解他們所學的知識,真正學習好,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因此產生興趣和求知的動力,形成循環學習的知識圈。教師可在課堂上創設一些優美的情境,展示將要學習的目標,讓同學們產生求知興趣,積極思考,進入學習狀態。
二、互動教學的實施策略
1、巧設問題陷阱,捕捉錯誤資源。大家都知道一句名言,失敗是成功之母,學生在做題過程中經常會犯錯誤,但教師不要著急,反而重視這種教學資源。因為,通過分析,教師可以知道自己教學中有哪些不足,然后,加強訓練,攻克難關。比如,在學習絕對值時,老師可提出這樣一個設陷題:+3的絕對值是什么?學生們回答:3。因為,正數的絕對值等于其本身。回答完后,再提問:絕對值等于其本身的數是什么?此時,學生們都會回答到:正數。這時,盡管答案錯誤。老師卻不要及時指出,引導學生再回答:0的絕對值是?學生們回答:0。這時候,學生們恍然大悟:自己的答案錯了。正確結果是:正數和0的絕對值都是本身。
2、取長補短分組,旁征側敲推導。在學生眼中,數學概念都是抽象的,如果教師僅進行講授,學生難以接受,而且靠舉例的話,要引起學生的注意就會很困難,兩種方法都難發揮出真正的教學效果。筆者在教學比較抽象的理論時,應用了分組合作的教學方法,通過詢問學生問題,了解學生的想法,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后,使學生熟練掌握要學會的知識。首先,按照以取長補短的原則,在課堂教學時,讓學生擁有回答的主動權。討論時,進行小組分工,讓不同組的學生進行辯論。然后,教師對學生的結果進行對比,不斷啟發學生,訓練思維。最后,讓學生自行分析問題,一起討論。這種方式可以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拓寬思維,真是一舉多得的好方法。
3、實驗演示創情境,引景互動知新知。觀察、實驗、模擬、推斷這幾個是學習數學時常用的方法等,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創造愉悅的氛圍,這樣利于學生積極觀察與實踐,進行實際探索,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之中。例如,學習圓柱、圓錐時,求側面積一向是重點也是難點,但是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穿插實際圖示進行演示,例如圓錐和圓柱的側面展開圖,通過展開圖很快可以知道:圓錐側面展開圖是扇形,圓柱的側面圖時長方形。在演示后,學生就接受了這兩個知識點。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傾聽和欣賞學生的意見,然后,給予評價,鼓舞學生再接再厲,促進教學互動。
三、營造互動氛圍,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新型的師生互動的概念,是以學習知識為目的的情況下,教師不斷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不斷詢問學生的學習感受了解學生學習中的不足,以提高教學質量。在上課時,教師要創造一個和諧的環境,滿足學生心對安全和自由的要求,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的學習交流中去,主動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暢所欲言,各自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保持與他人和而不同的想法。在教學中,教師不要擺出老師的架子,而是要與學生友好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還有,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愛好,學會認同學生之間的差別,學會平等、友善的對待學生,做他們內心真正的朋友,使他們可以在教師面前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不再壓抑,也不怕別人嘲笑。
四、結語
互動教學的實施,不但提高了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鍛煉了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成績也會有明顯的提升,也體現了教師的高水平教學能力。因此,我們的初中教學老師要真正落實“互動”原則,在課堂上將學習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將知識運用自如,圓滿完成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 陳華安.雙主體互動式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中學數學研究,2003,11.
[2] 張劍,李明輝。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失真現象探析[J].教學與管理,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