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摘要: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進而使學生學會辯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加深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世界的了解,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尤為重要。而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文化的傳統,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也是歷史學科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素質教育;初中歷史;教學
依據這樣的指導思想,我在上歷史課時,結合學生的特點,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創造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與同行們共同商榷。
一、歷史情景模擬法
“情景模擬法”是歷史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情景模擬法就是讓學生圍繞某個探究的中心問題,來模擬表演某個場景,然后討論表演,并以此來引導學生共同探求對人、事、物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問題解決策略,幫助學生形成處理問題的恰當方法與技巧。
歷史是過去的人和事,時空距離較遠,要讓今天的人們尤其是十幾歲的初中生去理解,是比較難的,更不用說運用。如果能通過模擬歷史情景再現過去,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這對于學生的記憶、理解、掌握大有好處,如學習“大禹治水”時,我讓學生扮演大禹,他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最終找到了治水的方法。其中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口都忙得沒進門。這樣的場景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更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學習興趣,更記住了大禹的功績。
情景模擬式教學方法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著很大的不同。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學的重點在于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講授和灌輸,教師常常停留在概念的解析、理論的演繹和方法的介紹上,學生往往是無奈地聽講,被動地接受。而情景模擬教學法的核心是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仿真的實踐平臺,讓學生在親身參與、感受中自覺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通過創設情景、角色扮演來獲取知識,具有傳統課堂教學無法達到的實踐性和優越性。
二、聯系生活實際法
生活是思維的源泉,在歷史教學中,如果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狠抓課本,要學生死記硬背,那么這樣的歷史學習脫離實際,學生必然感到枯燥無味。而快樂教育強調,要使學生們的整個學習生活都是愉快的,并使這種愉快的學習生活長留在他們的記憶中。所以,我們應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進行教學,使教學內容生活化,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上,我努力將歷史學科的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現實問題結合起來,以扣住學生的心弦,吸引學生注意。
例如,在學完了科舉制后,我向學生拋出了一個問題:你對現在學校的考試制度和考試形式滿意嗎?你有什么好的意見或建議嗎?(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抒發不同的感想)這個關系到每位學生切身利益的大事,當然一下子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學生紛紛各抒己見。盡管有的建議顯得幼稚,但也不乏創新思維的火花。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探討,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問題教學、輔以電化教學法
問題教學就是通過問題的展示,對學生進行深刻思維、創新思維的培養,幫助學生確立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在歷史教學中,課堂提問題不應是隨意而問,而應該經過精心設計研究。不經過思考就能回答的問題就不必問,提出的問題要有思考研究價值,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以訓練學生的理解力和拓展思維能力。
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教學時我設計的問題是:“一戰”的性質是什么?為什么?接著投影出幾種對大戰性質的不同看法,啟發鼓勵學生在討論中提出不同見解,開闊思路,也想引導學生通過爭論,達到對戰爭性質問題比較全面、深刻的理解。通過問題教學,把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引導結合起來,使之由被動的“死記”變為主動的“理解”,積極體現學生是教學主體的原則。
四、新課導入法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的課堂開頭,往往給學生帶來新異、親切的感覺。不僅能使學生迅速地由抑制到興奮,而且還會使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的情境。因此,新課導入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
在學習《新航路開辟》一課時,我這樣導入:“同學們,看桌上的三樣東西:玉米、馬鈴薯、花生,它們是從哪里傳到中國的?”用上學生熟悉的具體實物,他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來,“是從美洲傳到中國的。”“那又是什么事件引起的呢?”于是,我切入正題,“是因為歐洲人對美洲的開辟,今天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去感受這航海史上的壯舉,去探尋新航路開辟的過程。”此時,學生也迅速進入角色。
由具體實物導入新課有一個好處,即學生易接受且較感興趣。實物只要能夠恰當運用,不僅能使課堂趣味橫生,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能成為聯系實際的范例,頗有先聲奪人之妙。教學是一門藝術,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愿我們能用自己的智慧設計出別致新穎、富于實效的導入法。
五、自學討論法
朱熹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歷史現象包羅萬象,何為對,何為錯它不會主動呈現在你面前,只有學中問,問中學,才能辯出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所以用自學加合作討論能解決許多歷史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教師需要不斷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適應素質教育的新形勢、新挑戰。最直接的就是面對學生提出五花八門的問題,或許十分冷僻,或許是故意刁難的問題。
教師的知識面不僅要專,而且要廣,要站在時代的尖端,要有新的教育理念和一定的理論功底,多發揮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組織學生的課堂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的能力。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應該是多種多樣教學方法的相互配合。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成不變的采用那一種方法來組織教學,這樣會禁錮學生的思想,束縛老師的手腳,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作為教師要按照各個方法的性質和特點,綜合的、科學的加以選用,以達到最佳效果,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