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軍

如何提高教育質量進而實現教學目標,是教育者探究的永恒課題。筆者主要以自身長期觀察與實踐的鉗工教學為基礎,從“改革教師”“改革學生”“改革教學”“改革評價”這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提高鉗工教學質量進而實現教學目標的做法及意義。
一、改革教師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主導,其內容有多方面,筆者以為起碼應包括思想的主導、知能的主導。
1.轉變思想
有了正確的思想,才可能有正確的行動。因此,教師首先要確立正確的思想。
(1)要有盡責思想。由于鉗工相對辛苦,因此,對本已生源素質相對較低的農村中職學校來說,鉗工專業班級的生源素質更低。面對這類情況,教師要抱著對家長負責的態度,自始至終堅守培養學生成才的思想。
(2)要有改革思想。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多是紙上談兵,其效果并不佳,因此教師應該自始至終保持理實一體化的“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理念,改進教育教學途徑,培養學生成才。
2.完善知能
既然是教師,就應該在學科知能方面要勝任于“教”,才能擔當得起“師”的稱號。因此,教師想要教好學生,就必須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科知能(智慧才能)。
(1)完善新任教師知能。作為新任教師,只要平心靜氣地看待自己,就會發現自己所擁有的知識還不夠完備,特別是在技能方面,更是眼高手低多。因此,教師要通過調查相應企業與參照課程體系,明了所需具備知能,再來檢查自己是否都已掌握。通過查漏學習,加以補缺完善,從而使自己的知能足以勝任教學。
(2)完善老任教師知能。對于老教師,如果客觀看待自己,就會發現自己對舊有知能還有許多是沒有掌握的,更何況科學在發展,知能在改進,知能在創新,這一切都需教師不斷學習。因此,教師要懂得學無止境,首先要完善舊有知識,再與時俱進,掌握改進與創新的知識。
二、改革學生
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的主導,是要通過教學的主體——學生才能得以實現的。因此,教師除了要加強自身修養,更要做好引導學生工作。根據教學觀察,筆者認為重點要做好下面兩點工作。
1.增強責任
人生需要對自己、家庭和國家負責,當今學生的責任意識并不強烈,為了提高學生的認識,引導學生學習,筆者采取了以下這樣的做法。
(1)明確今后所需。筆者在說明分析人生必須盡責的三大任務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參照現實進行算賬,自己成家立業需要多少經濟,撫養孩子需要多少經濟、贍養父母需要多少經濟,進而引導學生明了經濟與知能的關系,讓學生在實實在在的經濟要求面前認識到自己的責任,進而引導學生要用學習知能來解決問題,進而為國家做出貢獻。
(2)設計職業生涯。為了引導學生確立自己奮斗目標,明了自己發展方向與步驟,筆者引導學生人人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自存一份時常對照,在課室張貼一份規劃要點,接受師生監督。
2.注重知能
很多畢業生走進社會以后才發現根本找不到自己理想的職業或根本無業可從,就是由于缺少相應知能。為此,筆者的做法是用正反對比的事實、轉行發展的示例,來引導學生注重鉗工知能的學習。
(1)正反示例。用畢業生的就業創業的成敗案例教育學生,將畢業生在校學習情況與成敗情況相結合,用真實的案例加深學生的認識。邀請企業老板與成功就業創業的校友介紹企業對員工知能的要求,掌握知能對從業創業的重要。帶領學生到企業進行參觀訪問,以此讓學生在眾多事實面前認識到掌握知能對從業創業的重要。
(2)轉行示例。為了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也為了學生今后轉行所需,筆者就邀請學生畢業后轉行從業創業成功的校友回校作報告,說明現在奠定好基礎與今后繼續學習進而轉行的密切關系,讓學生走出認識誤區,提高注重知能思想。
三、改革教學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采取理實分教的形式,其教學效率低下,為此,筆者進行了以下改革。
1.項目教學
學習內容,主要在于理論與實踐。先理論后實踐,學生對學習理論或不感興趣,或由于脫離操作實體無從理解。先實踐后理論,學生又往往會由于缺乏理論而無從下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采用了“六步法項目教學”,見下圖。
2.講究學法
在“六步法項目教學”中,筆者還特別提醒學生注重講究學習方法。
(1)單一工種方法。“鉗工作業主要包括鏨削、銼削、鋸切、劃線、鉆削、鉸削、攻絲和套絲(見螺紋加工)、刮削、研磨、矯正、彎曲和鉚接等。”對于單一工種知能學習,筆者把它們設置為一個一個小項目,引導學生理實結合,掌握每一種操作知能要點,并能正確運用,做到逐個過關。
(2)綜合工種方法。學習鉗工工種知能,更多的是要綜合“鏨削、銼削、鋸切、劃線、鉆削、鉸削、攻絲和套絲(見螺紋加工)、刮削、研磨、矯正、彎曲和鉚接”中的幾種進行學習。筆者按照零件或整體器物來設計了一個一個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綜合項目,引導學生理實結合,縱觀系統,全面設計,明了步驟,逐步操作,學會綜合正確運用。
四、改革評價
科學的評價,不僅能檢測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且還能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導向與促進的作用。
1.突出過程
作為鉗工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學生只有有了實在的過程,才可能有實在的結果;不然亡羊補牢,過程已經過去,說為時未晚,那只能算是自我寬慰而已。因此,筆者對學生的評價,首先是把學生學習過程的表現作為重點。
(1)嚴格常規。把學生的出勤、每一項目的學習——預備(包括開展預習與準備工具材料)、操作、練習、掌握、運用、企業所需的“7S”要求等等方面的表現,都列入評價系統,開展自評師評、學生互評,從而引導學生注重自己的學習過程,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付出積極的學習行為。
(2)查補漏缺。為了夯實學生知能基礎,筆者對學生堅守項項過關的原則。譬如在學習《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項目七——攻螺紋與套螺紋中,對學生攻螺紋與套螺紋的要點知能掌握不夠,就先讓學生對照要點進行操作,發現學生的操作不符合要點,就讓學生自我比對要點,進行調整;對于難點,筆者就親自反復示范,直到解決問題為止。
2.技能為重
中職學生畢業以后,就直接走上工作崗位,從事鉗工操作工作。由此決定了鉗工教師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更應以技能為重。為了引導學生突出技能,筆者重抓技能競賽與資格鑒定。
(1)項目競賽。在項目教學中,筆者對學生每一鉗工項目的學習,都設立了競賽制度。在每一項目學習結束后,就進行一次技能比武,評定檔次。除此以外,還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縣市鉗工技能比武。
(2)資格鑒定。上級規定,中職教育要“突出技能考核學生的學習,促進學校課程考試與職業資格鑒定的銜接統一,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幾年的改革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了提高,并且參加了市技能鉗工比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鉗工是機械類技能的基礎,只有掌握了較高的鉗工水平,才能在后續加工生產中游刃有余。
(作者單位:縉云縣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