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珵++程星 吳靜 劉楊成
[摘 要]隨著國內快遞業的飛速發展,快遞量迅猛增長,快遞包裝垃圾數量急劇增加。海量的快遞垃圾若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將對社會和環境效益造成巨大損失。文章以安徽省宣城市為例,對城市快遞垃圾的處理現狀及集中回收處理可能性進行調查分析。針對以居民、企業為主體的快遞垃圾處理存在的經濟、環境效益問題,根據循環經濟理論,從國家、企業的角度分別給予對策建議,提出構建國家引導、企業配合、居民參與的快遞垃圾集中回收處理體系。
[關鍵詞]快遞;垃圾;環境效益;循環經濟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2.179
1 研究背景
隨著中國快遞行業的飛速發展,快遞量迅猛增長。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300億件,因快遞包裝產生的垃圾逾六百萬噸,可以擺滿近20萬個足球場,僅封箱膠帶就可繞赤道425圈。而目前快遞包裝所使用的材料大多是不可降解的,如若隨意拋棄會給環境帶來巨大危害。由于缺乏專門的回收管理途徑及沒有完善的垃圾分類回收處理機制,快遞袋、膠帶紙、填充泡沫等塑料制品都會被丟棄變成垃圾,快遞紙箱也是如此下場,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
快遞垃圾具體分為包裝紙箱、封套、編織袋、塑料袋、膠帶及防震緩沖物(主要為防震泡沫)這六類。其中,我國目前快遞紙箱回收率不到20%,大多紙箱被丟棄后直接進行掩埋和焚燒處理,掩埋處理會占據地球上有限的土地資源,焚燒處理會產生各類有害氣體,威脅到人類的健康問題。快遞紙箱由瓦楞紙、面紙和里紙構成,在生產紙張和快遞紙箱的過程中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等。此外,塑料袋垃圾也會對環境造成危害,部分灰黑色快遞袋本身就是由再生材料生產而成,包含著各類有毒有害物質,塑料袋的生產過程中也會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問題。
快遞垃圾數量龐大,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嚴重,如果能將快遞垃圾進行回收處理,并采取合適的辦法循環利用,必將緩解我國能源供需矛盾,更好地優化配置資源,減少因制造快遞包裝而產生的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環境質量、居民生活質量,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技術進步,使快遞行業逐步向“綠色”發展,響應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號召。
2 以居民為主體的快遞垃圾集中回收處理分析
一份快遞最終會到達居民手中,即快遞運輸的末端是居民,起始端也是居民。因此居民對于快遞垃圾的處理現狀及方式是本研究的重要依據。由于快遞垃圾包含的種類較多,而目前尚無企業能夠達到集中處理封裝膠帶、塑料泡沫等快遞垃圾的科技水平,因此本研究在對居民的快遞垃圾集中回收處理分析時,以已有一定再利用途徑的紙箱為主要分析對象,對快遞袋、塑料泡沫等僅作簡要分析。
2.1 資料來源及分析方法
對于此問題的調查,本研究采取了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地點為宣城市,對象為宣城市區居民。以調查員登門調查的方式,根據宣城城區街道的居民人口分布,依據簡單隨機抽樣的原則來進行了數據調研。在宣城市區的九個街道,分別從不同社區的居民住戶中隨機抽取了100位20~60歲居民進行了數據采集。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9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5%。調查中所考察的主要變量是居民對于快遞垃圾的處理方式,如直接丟棄、賣給廢品回收站、當垃圾箱或垃圾袋再利用、紙箱留作下次快遞包裝再次寄出。其他包括:居民對于目前快遞是否存在過度包裝的認知情況;居民對于快遞垃圾集中回收處理的意識;居民主動進行快遞垃圾回收的可能情況。
2.2 居民快遞垃圾回收處理現狀
根據調查結果,居民日常所收到的快遞包裝包括塑封袋、紙箱、快遞文件袋、編織袋、防震填充物等,其中以塑封袋、紙箱為主。而快遞包裝材料的多樣性以及行業包裝統一標準的缺乏是導致快遞垃圾難拆分、難回收、難再用的直接原因。現實生活中快遞包裝有效回收渠道少、再利用方式少,使得人們對大部分快遞包裝只能采取直接扔掉的處理辦法,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城市居民大部分都能夠意識到快遞包裝使用的浪費問題和污染問題,了解到快遞包裝過度化現象嚴重以及包裝材料多為不環保材料。大多數受調查者都支持對快遞包裝進行回收再利用的環保行為,表示能夠在拆快遞時注意快遞包裝的完整性,有利于快遞包裝的直接回收再利用。調查數據顯示,紙箱在使用一次后的破損率很小,直接回收二次利用的可行性非常大。同時,絕大多數被調查者表示愿意通過各種途徑主動進行快遞垃圾回收,并愿意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快遞包裝寄送快遞。
3 以企業為主體的快遞垃圾集中回收處理分析
快遞公司作為快遞的運輸方,在快遞垃圾產生的源頭、快遞垃圾處理的末端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是快遞垃圾集中回收處理時必要分析的另一大主體。在以企業為主體的分析時,將快遞包裝中的紙箱和塑料快遞袋作為主要分析對象,封裝膠帶、防震泡沫等不作分析。
3.1 資料來源及分析方法
在以企業為主體的快遞垃圾回收處理分析中,本研究采取了實地調查的方式。通過資料查找了解到,快遞包裝中,紙箱的產業鏈為:造紙廠—紙箱廠—快遞公司,快遞袋的產業鏈為:塑料廠—快遞公司。基于此,參照宣城市實際情況,本研究選擇了宣城市華藝紙箱廠、宣城市塑料廠進行了實地參觀考察以及數據收集。快遞企業選取了宣城市申通公司總部、圓通公司總部、中通公司總部進行實地參觀調研。
3.2 快遞紙箱處理問題及集中回收再利用可能性分析
3.2.1 紙箱再回收與再利用效能比較
調查顯示,當下快遞垃圾中紙箱的處理方式主要包括兩種:一是被當作廢品集中賣掉;二是被直接丟進垃圾桶。而無論哪種方式,紙箱垃圾的最后歸宿都是一樣的:被送進造紙廠,搗碎揉爛處理后成為制造新紙品的原料,再進入紙箱廠再生為紙箱。根據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統計數據,每1噸廢紙回爐化漿只能生產0.8噸的再生好紙。由此設想:1噸可重復利用多次的紙盒紙箱,若是用一次就扔掉,即使能100%回收紙漿,最后也只能獲得0.8噸的新紙盒紙箱;剩余0.2噸的缺口,仍要靠砍樹伐木來填補。此外,生產過程中還會消耗煤、電等能源,對水、大氣等環境也會造成新污染。
調查數據顯示,61.4%的快遞紙箱可以經過集中回收后直接再利用,每個紙箱平均可以重復再利用1~2次。而現狀是,絕大多數紙箱都被無區別送往垃圾場處理后進入再生過程。從環境效益上來說,紙箱在再生階段會產生廢氣、廢水造成環境污染。
3.2.2 快遞紙箱再利用的環境效益分析
本研究從城市快遞垃圾里紙箱集中回收再利用與傳統低回收率方法相比的優勢出發,對其環境效益進行了評估與計算,并建立了相應的簡化計算方法[1],將便于規范統一和快速計算其環境效益。其中的定量分析主要依據造紙廠和紙箱廠的污染物排放量來界定已知所需快遞紙箱數量、紙箱回收再利用率的情況下的減排量。由于快遞紙箱回收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技術進步,簡化計算公式中的各污染物排放量也會發生相應改變,因此簡化計算方法關鍵在于其理論基礎和行業發展。環境效益模型可用如下公式表達:
經社會實踐調查和文獻調查,模型假設及參數如下:
①快遞數量以宣城市各快遞每年度平均數量206.8333萬件計算[ZW(]數據來源于走訪調查宣城市快遞行業各企業。[ZW)]。
②假設快遞紙箱全部標準化為5層6號紙箱。
③快遞紙箱數量占快遞總量的比例為89.47%。
④快遞紙箱拆完后較為完整、可直接回收再利用的比例為61.40%。
⑤每生產80000只標準快遞紙箱需要瓦楞紙42240噸,造紙廠污染物排放的數量以生產瓦楞紙的數量計算。
⑥以宣城某造紙廠和紙箱廠真實的污染排放量為基礎數據,其排放的污染物可分為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大氣污染物包括煙塵和SO2,水污染物包括CODcr、氨氮、BOD5和SS。
⑦回收再利用紙箱可以減少生產同樣數量的紙箱所產生的污染物排放量,單位以年計算。
⑧由于模型參數中只考慮7種污染物,故此處i取7。
⑨Ne需要與Nf相對應。
快遞紙箱回收再利用的節能減排效益分析
通過以上定量評估計算快遞紙箱集中回收再利用的環境效益,以宣城市單家快遞公司每年快遞紙箱的消耗量為自變量可以直觀地看出,與現狀相比,紙箱集中回收再利用處理情況下每年的大氣污染及水污染總減排量可達到4.894噸。因此,快遞紙箱的集中回收再利用可產生一定的環境效益,在節能減排應用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3.3 塑料快遞袋處理問題及集中回收再利用可能性分析
3.3.1 塑料快遞袋處理現狀
快遞包裝所使用的塑料制品都是不可降解的,若不加以處理會給環境帶來巨大的危害,而當下常用的焚燒處理方式會帶來高額的燃料、空氣凈化成本。目前絕大多數快遞袋都作為生活垃圾被無區別地送往垃圾場作為廢料進行處理。而當下國內快遞袋存在的問題是:市面上九成甚至更多的快遞袋都是廢料制成,即由生活垃圾、化工材料、飲料瓶等垃圾回收制成。一些小公司或賣家為了降低銷售成本,甚至會購買使用三次、四次回收的廢料制作而成的快遞袋。市場中,只有約一成的快遞袋會用新料,也就是俗稱的純料制成。
由廢料制成的再生快遞袋對人體和環境危害非常大。首先,由于其化學性質不穩定,其中殘留了大量的有害物質如塑化劑、阻燃劑等,可能會引發接觸者皮膚過敏,一旦侵入人體,還有可能通過血液循環影響肝腎、骨骼等功能。其次,由于當前國家對于再生塑料企業缺乏硬性減排管理政策,再生塑料行業普遍存在水污染、大氣污染等現象。廢舊毛料中大多含有塵土、木屑、過期液體、重金屬有毒物質等,在利用其完成快遞袋再生之前首先需要對其進行清洗除塵[2]。但再生塑料企業多為家庭作坊式的中小企業,在污染處置中很少有排污設備,或者因成本過高、工序復雜,很少利用污水處理設備,造成目前普遍面臨的污水處理不當的問題。
再生塑料產業目前普遍前景看好,但在現實發展過程當中,仍然面臨許多問題[3]。一方面,因為再生塑料來源較廣、質量參差不齊,批次間性能差異大,導致再生塑料質量穩定性較差;另一方面,再生塑料成本較高,其價格高出原生塑料價格三成以上。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包括以下四點[4]:一是從事綜合廢舊塑料利用的企業多數規模偏小、裝備落后、企業綜合實力較弱。二是行業管理相對薄弱,尚未建立起標準規范的回收體系,使技術水平相對較高的企業,有時反而很難拿到生產所需的廢舊塑料資源。三是產品技術發展、質量標準規范不完善,導致產品質量不一,影響市場開發的進程。四是普遍缺乏技術研發方式和能力,科技創新不足。
3.3.2 塑料快遞袋集中回收處理效益分析
快遞袋集中回收處理,具體是指將新制快遞袋集中回收,處理掉附著的快遞單、封裝膠帶等垃圾后直接進入再生環節,生成無危害、較環保、質地優的再生快遞袋。集中回收處理快遞袋,會從環境與經濟兩方面帶來可觀的效益。
在環境效益方面,由于之前對于快遞袋的處理方式大都為無差別處理為廢料,除再生以外的快遞垃圾最終會通過燃燒或填埋處理,燃燒會產生有毒氣體,填埋又難以分解從而導致土壤環境污染,是極為低效的處理方式。在快遞塑料袋集中回收處理后,不僅能夠減少環境污染問題,也可節約能源的消耗。在經濟效益方面,集中回收處理快遞袋后可以獲得大量優質快遞袋再生原料,有利于規范行業統一標準,提高再生塑料企業的技術含量,進行規模化生產。此外,通過使用集中回收的再生快遞袋讓大部分使用過后的快遞袋再次進入市場,這樣的循環可以大幅度減少塑料的消耗量,提高利潤率。
4 城市快遞垃圾集中回收處理的對策建議
對快遞垃圾的處理單靠某一方的努力顯然不行,需要形成多方聯動,來合理解決快遞包裝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根據上述分析結果,本研究建議以快遞垃圾集中回收處理的方式代替現行的無序回收體系,來解決快遞包裝的利用率低、回收處理不當及以此造成的一系列問題。根據循環經濟理論3R原則,應從源頭上尋找新型的快遞包裝與對現行快遞包裝進行系統化回收相配合,構建國家引導、企業配合、居民參與的多方協作式集中回收處理體系。
4.1 國家角度
4.1.1 推行新型可降解包裝材料
國家應大力扶持包裝材料的可降解環保替代品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研究,組織企業進行科技攻關,生產價格便宜可降解的新型包裝材料用于現有快遞包裝材料。促使相關企業在考慮經濟成本和經濟效率后,自發在業內推行綠色環保包裝。
4.1.2 規范行業標準
在快遞塑料袋的再生環節中,缺乏統一標準是造成上述分析中問題的根本原因。因此需國家制定統一的標準,盡快實現對包裝材料、包裝質量、包裝環保性和包裝的可回收性設立行業標準,提出可操作性要求,規定各類材料的最低、最高用量。增加快遞包裝的有效利用率,減少資源的浪費。
4.2 企業角度
4.2.1 積極研發新型包裝材料
企業應積極尋找新型可降解材料替代現行回收利用率較低的快遞包裝材料。加大科研投入,設計新型快遞紙盒,例如采取拉鏈紙盒來減少膠帶對紙盒的損壞、采用新型防震緩沖材料如flextra蜂窩填充材料來提高快遞包裝的回收率等。
4.2.2 改變消費模式
企業應取消快遞包裝的免費提供,對不同快遞包裝收取一定的費用。例如可以采取購前付費,購后回收再退款的方法。即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時候需要付快遞費,在商品安全送達后,消費者將快遞包裝送至快遞點,經確認后系統會將快遞費退還給消費者,以此激勵消費者,增大企業對快遞包裝的回收率。
4.3 多方共建集中回收處理體系
首先,回收主體為快遞公司。由于快遞公司一頭連接商家,一頭連消費者,因此,應該賦予快遞公司在垃圾回收中的主要責任。快遞公司需要承擔的主要責任包括:從居民手中回收快遞垃圾,將快遞垃圾分類分揀,將不同種類的垃圾分別交由下游企業處理。從居民手中回收垃圾的方式主要可以采取兩種:一是定點回收,可將現行的快遞點擴增為快遞垃圾集中回收點;二是“逆物流”快遞員上門回收。分揀過程快遞公司可交由第三方處理,由第三方企業與下游公司進行接駁(如下圖所示)。
快遞垃圾集中回收處理體系
其次,第三方分揀企業與下游分類處理企業,實行點對點聯動。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一個快遞垃圾集中回收處理的生態網絡,將愿意參與其中的造紙企業、紙箱廠、塑料再生企業納入其中,數據共享、資源共用。利用此生態網絡,為每個分揀企業分配最近距離的下游處理企業,實現成本最低化、效率最大化運作。可再次利用的紙箱經過相應處理后回到快遞企業直接進入再利用環節,不可再利用的紙箱按照破損程度交由紙箱廠或造紙廠處理;快遞塑料袋交由塑料再生企業進入再生環節。
此外,成本與費用由快遞公司、下游處理企業與消費者共同分擔。若一件快遞塑料袋的處理費用為1元,包括分揀費用、庫存費用、回收費用等,快遞公司可以自己付出0.4元,向下游處理企業(塑料再生企業)收取0.3元,向消費者收取0.3元。消費者也應在快遞垃圾集中回收處理的進程中承擔相應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黃瑩燦,李夢,王燕楠,等.風電節能減排環境經濟效益分析[J].城市資源與環境,2014(24):135-139.
[2]皎月.簡述中國再生塑料行業變革與企業生存之道[J].資源再生,2015(2):46-48.
[3]肖永清.低碳經濟領引塑料再生利用產業拓展新天地[J].上海經濟,2015(10):74-77.
[4]肖永清.塑料再生產業發展分析[J].化學工業,2015(10):20-23.
[基金項目]2016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項目編號:2016CXCYS121)。
[作者簡介]常珵(1997—),女,漢族,安徽人,合肥工業大學商學系本科在讀;程星(1996—),男,漢族,安徽人,合肥工業大學商學系本科在讀;吳靜(1996—),女,漢族,安徽人,合肥工業大學商學系本科在讀;劉楊成(1993—),男,漢族,安徽人,合肥工業大學化工系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