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關系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內容,如何在新要求、新形勢、新特征下將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理想信念轉化為學生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的鮮活、生動、形象的理論,推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是當前高校思政教育亟待思考和探索的問題。通過教學內容有形化、體驗環境有形化、傳播渠道有形化、師生關系有形化來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有形化是思想政治教學的有益探索。
關鍵詞:思想政治;有形化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到高校具體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以及為誰培養的根本問題。在高校教育教學中,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引領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規范學生的道德行為,凈化學生的政治思想。而思想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如何在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下將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理想信念轉化為學生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的鮮活、生動、形象的理論,從而推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是當前高校思政教育亟待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有形化的現實意義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新要求。今年12月7日-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思政育人活動和社會實踐,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革新傳統思政教學,增強思政教學的時代感和吸引力。
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新形勢。隨著經濟發展,社會變遷,學生和老師的生活環境與價值觀念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特別是新的歷史時期,各種社會思潮對大學生影響巨大,不少學生還存在著道德認知與道德行動脫節、學生政治信仰熱情下降,對思政理論教學不感興趣,部分學生政治迷惘、信仰失落、知行不一等現實問題。人的思想受客觀社會的發展變化所制約,客觀社會在不斷變化,因此思政工作必然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必須持續地進行,不斷研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新特征。新時期,技術文明以不可阻擋之勢,融入并影響到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各個方面,對教學內容、模式、方法產生直接作用,對傳統思想政治教學產生了直接影響。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性就是充分利用各種新的觀念、方法、工具來傳播、影響、傳承核心價值,使學生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創新實踐基本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是為實現一定的政治目標,有目的地對人們施加意識形態的影響,以轉變人們的思想和指導人們行動的社會行為。它不僅要解決人們的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行為等問題,還要解決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問題。思想政治教學具有鮮明的黨性和階級性、廣泛的群眾性和社會性、嚴密的科學性、具體對象的針對性以及教育過程的連續性。從人的精神意識形成的客觀規律來看,將無形的思想意識,通過一定的有形載體予以傳播和影響,是人精神升華的主要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有形化是通過教學內容有形化、體驗環境有形化、傳播渠道有形化、師生關系有形化來實現對思想政治教學核心價值的傳遞。具體而言就是運用有形的載體將思想政治教學核心價值以實際教與學為載體,以四個方面的有形化方式傳遞給學生,在確保思想政治教學可操作性、系統性和規范性的同時提高學生參與性、互動性和沉浸性,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效果和質量。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有形化實踐探索
一是創新學習督促方式,實現學習過程痕跡化。創新小組學習機制,突出時效性和實效性,實施小組學習發言人制度,提高學習成效。創新小組學習形式,實施集體學習錄音記錄,實現小組學習和發言的可溯源和可再學習。開辟學生電子課堂學習,實現視頻學習,記錄自學心得。
二是創新學習方式,實現學習載體化。在現有的教學系統建立思想政治教學電子課堂,將課程核心內容搬上網絡。引入視頻、幻燈片、現場互動等形式,以短信形式、微信等方式,定期發送教學等內容。開展系列思想政治教育主題活動,激發思想政治教學生機活力。
三是創建教學基地,實現體驗實景化。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通過實踐基地人物故事場景模擬、典型人物實錄和場景還原、沙盤、視圖、展板展示等,營造思政教學體驗式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基地作用,用事實說話,以鮮活的事例教育引導學生。
四是豐富傳播渠道,實現熏陶生動化。營造視覺文化環境,將思想政治教學內容融入學生學習、生活、社會實踐等環節。開展思想政治教學展示進班級,營造規范、良好班級氛圍。在教室、圖書館、餐廳等環境中,設置標語牌、懸掛海報等,開展互動、體驗和競賽等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環境和氛圍。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生動化。
五是開展學習標桿行動,實現學習榜樣化。圍繞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結合社會榜樣、典型人物、道德模范等人物,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組織學生向榜樣學習,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感召學生。
參考文獻:
[1]柳禮泉,黃艷.加強教學研究與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時效性[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6).
[2]高敏.探索增強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時效性的新機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3).
[3]韋廷柒,趙金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載體建設探析. [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4).
[4]楊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模式與思考[J]. 思想教育導刊,2010(6).
[5]甘忠,王振豐.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化無形為有形[J].科教導刊,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