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危機是每一個大學生都會出現的問題,如果問題沒能得到有效的解決,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步入正常大學生活,且學校的教育水平也很難得到提升。心理疏導療法對于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具有特殊的適用性和必要性。心理疏導療法以疏通、引導、鞏固三步驟,逐步疏導學生危機心理,幫助消除病理觀念,建立新的認知思維評價體系,對預防和干預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針對大學生的問題,對此開展的是其心理特征的研究以及心理干預對發揮的作進行體統的分析,從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行分析和討論,教師對其心理特征和干預對幫助大學生走出困境有何幫助,本文展開一一綜述。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特點 英語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091-02
大學階段的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后,在某一階段上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如生活、學習,為幫助學生心理得到健康發展,高校應將心理疏導療法應用其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全面提高。本文就這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對其進行心理干預方面的對策進行探討,現作一一綜述,如下所示。
一、對大學生實施心理疏導的重要性
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地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心理素質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從教學內容上改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以適應自己和社會的需要。同時,在教學中有機結合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能對自我的行為進行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二、大學生常見的心理特點
(一)對學習缺乏毅力
對學習缺乏毅力的學生的心理特征中,當遇到學習上的不理解的時候,很容易放棄去尋找答案的心理狀態,一般是學習基礎較差或者是對學習自信心不大的學生們存在此類現象。學生的困難不會以積極的心態對面對解決,沒有一種刻苦鉆研的精神去戰勝困難,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而且惰性較強。當問題越積約多的時候,學生對學習容易喪失自信息和興趣,從而導致惡性循環的現象發生。
(二)不擅長合作學習
此類學生的心理狀態往往是比較封閉的,特別是比較內向的學生,很容易出現這樣的現象,不擅長與同學交流,并且不喜歡和與其他學生討論學習問題,更不敢與教師請教問題,所以導致學生遇到問題未能及時地進行處理,使得學習受阻,加上學生心理的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害羞感和自卑感,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容易出現厭學等不良情緒,長期的不開心的狀態也會導致學生性格存在缺陷,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
(三)不善于控制情緒
針對不擅長控制自我情緒的學生而言,會出現有學習目的不明確等情況,學習時間比較松散,比較容易隨著自己的情緒,沒有具體的學習計劃。比如說,如果課堂上教師講解到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學習情緒自然是比較高昂,參與教學的概率也會高一點,而對于比較難理解或者是疑點等,學習情緒不高,對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不大,未能全面的理解教學內容。
(四)抱有僥幸的學習心理
在大學生中,有一部分學生使用的短期的學習方式,沒有短期和長期的學習計劃,希望能利用考試前一個星期將一個學期學習的知識全部消化,對于大對數學生而言是不現實的,往往成績并不好,主要是因為缺少學習基礎,學習是一個知識不斷累積的過程,當學生自身的投機學習的方式未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的時候,學習的自信心就很容易受到打擊。
三、心理疏導在大學生心理危機中的具體應用
綜上,筆者對大學生心理危機進行了一一闡述,為了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心理,教師應將心理疏導應用其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擴充心理健康教學資源、傾注更對情感教育、轉變教學觀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筆者將從以下方面來闡述。
(一)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應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訴求,針對大學生不同階段的不同心理問題開展多形式的專題講座、心理衛生宣傳教育活動等。也可以通過校園報刊雜志、校園廣播或成立專門的心理健康學生社團等來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或在學生中擇優培訓出心理咨詢師,深入學生其中,向同學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知識,了解學生的現狀,診治或防治學生心理隱患,從而形成校-院-班的心理督導模式。
(二)擴充心理健康教學資源
高校要按照相關規定,建立一支專業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并聯合兼職人員、學生代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鼓勵高校專職、兼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不定期進行相關培訓,并取得相應的從業資格證書,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素質以及解決新的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
(三)傾注更對情感教育
教師面對大學生要平等對待像其他優秀的學生一樣,大學生的學生心理要比其他的同學對事物對情感等方面要敏感,所以,教師在與大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要適當的給予更多的鼓勵并尊重其自尊心,要充分的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在教學中盡量的以溫柔的方式化解他們內心的防線,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的愛心,取得他們的信任,鼓勵他們發問問題,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并沒有歧視或者是放棄他們的真切感情。
(四)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要盡可能的轉變教學觀念,使得教學方式不斷地多樣化,學生學習到一定階段,對教學方式可能會出現一個疲倦期,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會適當的調節自我心態,但是對于不擅長自我管理的學生而言就很容易對課堂教師的教學失去興趣,所以,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方式適當的結合情景教學等引入課堂中,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可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下學習。
(五)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大學生在面對學習時會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學生的積極性很難能調動起來,教師要多給予他們鼓勵,幫助他們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讓其學習思想得到質的變化,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的學習思想。要注重營造和諧的氛圍,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并耐心的聽取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表,教師要認真做出評價,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讓其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肯定,推動他們對學習的熱情。
四、結束語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和轉型社會的深刻變革,心理危機的誘發因素日益復雜化,而大學生經歷著學業、生存、經濟、就業以及社會競爭等各方面的壓力和沖突,身心健康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一些心理相對脆弱的學生出現了現實或潛在的心理問題,陷入了心理危機。
教師要關注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幫助大學生有效的解決學習困難,幫助其改正不良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尋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針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危機進行分析,教師應將心理疏導療法應用其中,對其傾注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幫助其打開心結,加強大學生的學習指導,幫助學生度過一個輕松愉悅的大學生活。
參考文獻:
[1]劉紅霞.心理疏導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應用[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166-168.
[2]王奕冉,張蔓燕.共情技術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應用[J].欽州學院學報,2013,(7):90-92.
[3]諸葛福民,李淑娜.基于心理疏導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8):65-68.
作者簡介:
王沂(1976-),女,漢族,講師,從事教育學、心理學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