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芳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技術的不斷改進,多媒體家技術在教學中得到的廣泛的重視。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教學技術更加的先進,能提高教學質量,但對教師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比較高,課程的設計更加的復雜。本文對多媒體教學技術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盡可能的應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多媒體技術;應用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它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學科特點決定語文教學內容的多元性、豐富性特點,同時加之語文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使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更具有獨特的優勢。語文教學能夠借助多媒體技術提供有豐富的信息資源,把文體知識延伸向廣闊的生活天地,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將語文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應該是語文教師必備的一項教學技能。
一、多媒體技術能夠模擬課堂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成功的重要條件,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抽象的思維能力,但是離不開具體的感性經驗作為支持。在新課標改革下,應用多媒體技術模擬課堂教學情境,將抽象的知識用直觀的圖片或者線條等通俗易懂的文字表達出來,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如教師在進行《皇帝的新裝》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繪成一個連環畫的形式,畫一個頭戴皇冠,裸著身體,擺出一副傲慢的樣子在人群中游行。他的身后跟個手中托著空氣的侍女和大臣,街道的兩邊站滿了微觀的子民們。第二幅漫畫上是皇帝快進入大殿時,有個小男孩喊道,皇帝沒有穿衣服啊……,最后在屏幕上顯示:為什么會是這樣呢?通過這種方式喚起學生思考的興趣,把抽象的文字說明用直觀的漫畫表達出來,也培養了學生識別漫畫的能力。又例如教師在教授《春》這一課時,可以實現在網絡上收集有關春天的田野風光或者下載音樂視頻制作成Flash課件,將支撐的課件通過多媒體進行播放,在播放中老師可以對視頻或者圖片進行講解,這樣學生能夠透過圖片對文章意思深入的理解,理解了朱自清先生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春的世界,是文章變得通俗易懂,新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教學實踐證實,多媒體教學能給課堂帶來生機和活力,先進的教學手段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多媒體技術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變抽象模糊為具體形象
語文天生就是一個抽象的比較難以理解的東西。作為一個初中學生,文字的理解能力還處于初級階段,對于充滿哲學味道的文章理解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應用多媒體技術,CAI課件能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變具體現象,將靜態的文字變為動態的圖片、視頻和音頻,將枯燥的課本內容更加形象和生動的展示給學生,是學生結合書本文字,從直觀的表達中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起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作用,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如教師在講授著名散文詩《海燕》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用錄音、幻燈片等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學生通過看錄像或圖片來感受到大海的波濤洶涌,海燕在暴風雨的大海中飛翔的動漫畫面,學生能夠體會到以波濤象征革命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以暴風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動和腐朽勢力的革命浪潮風暴,以海燕象征英勇善戰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等深刻寓意。通過錄音暴風雨的兇猛和風云雷電的猙獰與丑陋、兇殘與虛弱,以及海燕在暴風雨和雷電中表現出來的勇敢、樂觀和發出“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一戰斗號角時的豪邁激揚、振奮人心。運用多媒體技術將一些抽象的東西用形象的圖片和視頻表達出來,是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到文章中描述的事物,學生就會對文章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所以多媒體技術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效果,變抽象模糊為具體形象。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心理學定義想象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初中學生想象力豐富,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結合多媒體手段充分挖掘教材因素,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想象力的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創造性。比如:教學七年級《黃河頌》一文時,學生對詩歌所體現的地域特色、豐富情感理解起來非常的困難。作為初中一年級的學生由于生活區域以及閱歷的關系,在講授本課時,全班學生沒有一個看到過黃河,在未對所描寫事物形成感性認識的情況下讓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上升到理性認識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在課前我通過互聯網絡搜集關于黃河的典故、成語、俗語、傳說等信息,精心的分類、處理,以導學案的形式讓學生對《黃河頌》一課所涉及的黃河知識有所了解,為學生理解課文主旨提供幫助。然后,又將圖片、音頻歌曲、視頻簡介編輯成課件,通過“請你根據圖片以及歌曲來展開想象描寫一幅你認為最壯美的黃河景象”、“如果你現在站在黃河岸邊,你此時的心情如何呢?”等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合理的想象來感知黃河作為母親河對于中華民族的重要性。這樣運用畫面、音樂等媒介把課文中抽象的文字變得具體可感,把作者是語言轉化為風景、感受,在學生的頭腦中活動起來,讓學生能夠觸景生情、浮想聯翩,最終理解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境界。這樣使無限的網絡知識與語文學科教學、多媒體技術得以整合,在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達到了傳統教學中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所難以企及的效果。
綜上所述,對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的應用的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必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多媒體技術的合理應用,以便于更好地將其優勢發揮出來,進而為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余榮芹.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10):67-68.
[2] 郭興惠.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全面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