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紅英
摘要:“有效”主要是指教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的認真與否,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途徑
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筆者參加了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覺得一堂好的語文課,除了評價教師的課堂組織駕馭能力,教師能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外,最為關鍵的是追求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和能力。那么,怎樣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有效,怎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民主和諧的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初一年級的學生上課發言特別積極,初二還好但比初一少,到了初三就很少了,越到高年級越少。心理學家羅杰斯曾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教育學研究也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由此看來,語文課堂教學要實現有效教學,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必不可少。.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信任學生,相信學生能提出問題;要激勵學生,哪怕是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溝通與理解;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不輕易否定。
二、改變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提出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提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改變傳統教學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才能促進學生能力的形成與教育質量的提高。在教學中,教師可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1.問題教學法。即以問題為主線貫穿教學,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2.小組合作學習法。即以小組為單位,按“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全班好中差三類學生進行合理分配,在小組間展開激烈的討論與交流,最后達成共識,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3.自主探究教學法。即把學習的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讓學生主動探索未知,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4.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現代教學手段其優勢已得到了教育界的認可。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可以同時刺激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化無形為有形,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具體,化微觀為宏觀,吸引學生的有效注意力,激發和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與濃厚的學習興趣參與到教學中來。
三、傳授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會生存》一書中也指出:“未來社會的文盲不是沒有知識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這些都說明了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正所謂教是為了不教,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加強學習的自主性,才能成為新世紀合格的人才。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在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對學生加強指導,使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知道該如何學習,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關系。在實際教學中,我課前為學生制定預習提綱,讓學生展開充分的預習,將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及不明白的地方標注出來,可以請教其他同學,也可以請教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我不再列出提綱,而是把權利全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制定提綱、展開預習。由于前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一段時間的自我學習,此時學生不再是不知所措,預習工作進展得非常順利。當學生的意見產生分歧時,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達成了共識。
四、巧用多媒體,提高信息傳輸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是通過視、聽、觸覺來接受教師所傳來的信息,一般認為以視覺最為有效。但實踐證明單一的形式不如綜合傳輸的效果好。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約占85%;用耳接收的信息約占11%;用鼻子聞接收的信息約占3.5%;用舌頭嘗占1%;用手和身體接觸占1.5%。顯然,視聽結合多渠道的信息傳輸是能提高效率的。多媒體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教師可以利用它創設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挖掘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初中語文屬于基礎教育,不僅要注重對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培養,而且對學生綜合知識能力更要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教學目標為中心,深入挖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使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實現質的飛躍。在教授《中秋詠月詩詞三首》時,為了繼續挖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完成基本詩詞知識教學以后,筆者繼續引導學生對文章思想內容進行深入探索。詩詞中“月亮”這一意象在中國文學史上是非常常見的,在古典詩詞中,我們經常見到詩人使用這一意象,通過這一個意象的分析,讓學生從自己曾經所學的詩詞中找出有“月亮”這一意象的詩詞,然后將這些不同詩詞或文章中的“月亮”這一意象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處,之后對“月亮”這一意象進行初步概括總結。通過這種深入探究的方式,不僅使學生對“月亮”這一意象有了深刻、系統的認識,也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綜合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通過這種方式使深入挖掘學生的綜合能力對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不在停留在課堂上,而是從學生思維發展的本質上使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長久有效地得到提升。
總之,初中語文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實現整個教學質量的提高,就應該根據教師自身的需求和學生的特點,針對教師和學生的各方面,對學生的有效學習做有組織的規劃和設計,從而最終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當然,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徑還有很多,我這里只是淺嘗輒止。
參考文獻
[1] 韓立福.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