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庚辰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門邏輯性比較強而且比較抽象的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學生能夠深入的了解物理的知識,同時還需要有較高的計算能力。高中物理的知識分布較雜,由力學、電學、光學以及原子物理等知識組成,其中電學和力學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本人也重點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了總結。本文主要對在高中物理學習中關于電學和力學的學習方法和心得進行分享。
關鍵詞:高中物理;學習方法;學習心得
高中物理是高中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數比值也比較高,但是物理知識比較抽象,而且涉及面比較廣,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和計算能力,因此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產生畏難心理。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中學生必須要能夠將物理知識與其他科的知識融會貫通,同時要注意對自身思維能力的訓練,能夠掌握物理知識的脈絡。而且認識到物理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針對這部分知識進行重點學習。這樣才能夠逐漸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為以后的物理知識學習奠定基礎。
一、培養物理學習的興趣,保持良好的心態
教師在重點和難點問題講解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關注這些知識,會強調這些知識的重要性和難度,這也使得一些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對這部分知識產生畏難心理。雖然物理知識是高中階段公認比較難的學科,但是只要學生們能夠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擺正心態,能夠掌握學習方法,物理學習難關是可以輕松攻克的[1]。比如我們在學習關于力的圖示時,很多學生對力的作用分析不明確,因此我們小組給每個組員分配任務,每個人編一個順口溜,然后對比哪個更清晰、好記就選擇哪個同學的順口溜,作為小組的學習方式,最終我們確定的是:力的分析要四定,作、方、標、長要記清,標好箭頭和數值,單位也要注意固定。通過這樣的順口溜使同學們對知識點的記憶更牢固,理解更深刻。
同時,我們都知道興趣的重要性,所以在物理知識的學習中也需要注意培養自身的興趣,在課堂上要多與教師進行互動,在課下對自己不懂的知識進行課外資料或者網上資料的查閱,積極的參與到興趣小組中,在自主解決問題中獲得成就感,從而不斷的發現物理學科的魅力,了解物理學習的本質,進而提升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二、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抓住學習的重點
高中物理學習中,我們必須要對物理的概念、結論以及規律進行熟記,但是在記憶的過程中切忌死記硬背,而是從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物理概念、結論以及規律的記憶是學習物理系統知識的基礎,在對概念的記憶中不僅要理解概念自身的內涵,同時還需要理解其與相似概念間的區別。比如在對力的概念理解時,包括重力、摩擦力、電場力等多個概念,我們不僅要能夠熟練掌握每一種力的概念,同時還要能夠區分不同力的效果。這樣才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加深對抽象知識的理解。
在高中物理知識中,力學與電學是重中之重,同時也貫穿于整個高中的物理學習,為了能夠更好的掌握這部分內容,我們需要了解這部分內容的核心。在物理力學以及電學的學習中,很多人都會存在一個認識的誤區,認為在力的學習中,我們是從基礎的重力、摩擦力開始的最后到機械功率,所以機械功率才應該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但是如果我們對力學系統的研究就會發現,在力學的學習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實是受力分析,只有將受力分析掌握了,才能夠在不同力的學習中都能夠游刃有余,所以有時候基礎知識才是核心部分[2]。此外,在學習電學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歐姆定律幾乎貫穿整個電學的學習過程,在電學中我們需要掌握很多的公式和定理,但是如果將整個電學整合到一起就會發現,電學公式其實都是由歐姆定律以及電功率的公式推導而來,因此只要我們能夠掌握核心內容,其他的內容就不難了。
三、加強對知識的積累,提升解題水平
物理知識的學習不僅要能夠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掌握,同時還需要能夠以課本為基礎進行拓展。在拓展的過程中,需要學會對不同的知識點進行歸類和總結,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對課本上物理知識的了解,同時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于典型的例題,我們不僅要能夠會解、吃透,同時還要將這些典型的例題記錄整理下來,反復的記憶、系統的分析,并與學過的知識點進行聯系合整合。
在解題水平的提升上,同學們需要針對問題的題目,先弄清楚問題的核心,然后根據題意確定研究對象,并結合題目中的條件,聯系學過的概念、定律等,求得結果。同時在解題的過程中不是解答出結果就可以,我們還需要針對一個問題舉一反三,抓住題目的根本,通過不斷的總結,提升解題水平和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知識一直是學生認為比較難的問題,所以在學習和解題的過程中不免會產生畏難心理,但是如果掌握一定的學習方式,夯實基礎,高中物理學習并不難。我們需要提升物理學習的興趣,擺正心態,在學習的過程中善于抓重點,重基礎,加強對知識的積累,不斷提升解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錢詩儀.談高中物理學習方法和心得[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5(4):39-39.
[2] 吳濤,湯文俊.高中物理學習的心得[J].神州(上旬刊),2013,(8):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