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軍
摘要:隨著事業單位改革帶來的競爭壓力,職工不良心態影響到了單位的轉型發展。為了確保單位生產的安全和整體工作績效的提高,更好地實現構建和諧單位的目標,本文解析了形成心理壓力的諸多原因,提出了心理壓力疏導的機制建構思考。
關鍵詞:事業單位職工;心理壓力;心態調適
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深層次的矛盾日益凸現,不穩定的因素不斷增加,職工的思想、生活、工作等方式和價值觀念隨之發生變化。要化解矛盾,消除不穩定因素,必須對事業單位職工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矛盾和引起心理矛盾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并對不良心態進行正確調適,方能確保職工的心理安全和健康始終處于最佳狀態,促進事業單位改革順利進行。
一、職工積極健康的心理分析
隨著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單位的轉型發展,職工更加關注改革,關注單位轉型發展,關心和維護單位穩定。大部分職工更多的是支持改革、參與競爭。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上級政策的認同感不斷增強。調查發現,廣大職工對改革開放30多年來取得的成果總體上是滿意的,對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擁護的,沒有因為單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壓力而否定改革開放的成果。
二是對單位轉型發展的承受力在增強。隨著改革的深入,廣大職工的思想被激活,心理承受能力在提高。“減員增效,下崗分流,實施再就業”,職工能理解并給予極大的支持。
三是職工的就業和擇業觀念不斷改變。改革開放30多年過去了,職工對待職業和崗位的態度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能客觀地看待自己,客觀地面對現實,他們看重的是人生價值的體現,追求的是自身發展的平臺,競爭意識和自主擇業意識正在不斷增強。
二、職工思想中的消極傾向
隨著事業改革步伐的加快,長期積累的思想問題逐漸顯現出來,甚至導致職工的思想波動和心理失衡。主要表現在:一是矛盾心理。改革前夕,職工的心理活動比以往更活躍和更復雜。對待改革的態度,有盼改革的、有怕改革的各不相同;在利益分配上,有厭惡“大鍋飯”的,也有擔心因打碎“大鍋飯”而承擔風險的;在用工上,有想參與競爭的,又有怕在競爭中被淘汰的。以前事業單位的穩定性、心理優越感和安全感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風險和壓力。二是失衡心理。面臨新舊體制的變化,職工出現了心理“落差”和失衡。有些人認為事業單位改革是以犧牲職工的利益為代價,在制定政策措施時忽視了原單位的歷史和職工利益,特別是部分中年職工因知識結構不合理,市場經驗不足,付出的改革成本偏高,這也是造成職工心理失衡的一個重要原因。三是懷舊心理。因行業的原因,原地勘系統面臨改革的壓力是前所未有的,一是職工技術單一,二是知識結構合理,三是原單位所處的位置遠離城市等原因,職工就業壓力大,因此個別職工產生了越改革越不如從前的心理,認為改革力度越來越大,職工的生活待遇會越差,戀舊心理自然出現。四是自卑心理。原地勘系統因國家政策的傾斜,職工有較強的自豪感和榮譽感,但隨著改革的深入,行業優勢已不復存在,收入大不如前,自卑心理相當嚴重。五是依賴心理。除自卑心理的外,還有一部分職工存在著嚴重的依賴心理,“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有困難找上級,總認為一入地勘單位的門,那就得管他一輩子。
職工不良心態的出現,有思想觀念上的偏見,也有認識上的誤區和局限性,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影響,只有合理正確的調適,才能把消極心理調節為前進的動力。
三、職工不良心態的調適
職工不良文化心態的形成,可以說是改革過程中的一種正常反應,但如果不能得到正確調適,將就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有可能積淀為單位發展的阻力,進而影響單位的穩定大局。因此,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心理調適,排除職工心理障礙,化解心理矛盾,保持心理平衡。
一是進行文化整合。面對改革攻堅、經濟關系、利益關系調整中出現的下崗、失業、分配差距拉大等現實問題,一些職工在分辨先進與落后、主流與支流、正確與謬誤中產生了許多模糊認識,產生了許多心理矛盾。要消除這些心理矛盾就必須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對職工的心理施加一種無形的壓力,使職工思想、心理和行為受到不同形式的影響,這就是文化整合的過程。只有加強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文化在職工心理調適過程中的影響、同化和整合作用,才能使職工開闊視野、順應趨勢、調整心態、更新觀念,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單位的改革與經濟發展的潮流中。
二是注重自我調控。職工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來的思想反映,都可以從他們所從事的各種具體活動中找到依據。因此,我們要不斷研究職工思想變化的規律性,引導他們進行心理的自我調控。一是理智性心理矛盾的調適。通過積極有效的學習和活動抑制職工的消極情緒、情感,保持和調動職工對工作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工作,工作主動。二是情感性心理障礙的調適。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引導職工情感的適度渲泄和放松,讓他們有張有馳,生活樂觀開朗,保持良好的心境。三是意志性心理障礙的調適。幫助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和完善個性心理。四是焦慮心理的調適。在單位職能轉型和改革發展中,要讓職工有一種壓力和緊迫感,但要幫助他們克服過度的焦慮感,營造良好的氛圍和公平競爭的條件。
三是優化工作環境。職工心理不僅會受理想、需要、動機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還會受社會、工作以及家庭等環境的影響。不同的環境對職工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良好的工作環境會使職工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反之就會產生消極心理。正確的輿論、良好的風氣、規范的制度可規范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風,當然公正廉潔的領導,有力的領導班子,也可以使職工同志團結奮進、正氣上升、人際關系和諧。
四是發揮輿論導向作用。職工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和行為取向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發生變化,如果不正確引導,勢必會激化心理矛盾。對職工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給予正確引導,特別是對熱點、疑點和焦點問題進行解難釋疑,可以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創造一種理通氣順的外部工作生活環境。
總之,新形勢下職工面臨新舊觀念的碰撞,思想問題也呈現出多樣化,但主流還是積極的、進步的,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但我們也應看到這一過程中,所產生的新情況、新問題,要不斷研究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要與時俱進。要做到因勢利導,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切實做好新形勢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從而促進單位的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