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濤
近年來,我國建筑業蓬勃發展,建筑業職工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建筑業屬于工傷風險較高行業,又是農民工集中的行業。為維護建筑業職工特別是農民工的工傷保障權益,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制度建設和監督檢查,大力推進建筑施工企業依法參加工傷保險,使建筑業職工工傷權益保障工作不斷得到加強。但目前仍存在部分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實、工傷保險參保覆蓋率低、一線建筑工人特別是農民工工傷維權能力弱、工傷待遇落實難等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勢必會對我國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產生影響。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用工管理不規范
目前建筑單位大都屬于民營企業,農民工到民營企業就業的,部分民營業主因不愿承擔責任而不想與農民工簽定勞動合同,加之農民工自己也不愿簽合同受管制,因此沒有依法確立勞動關系,勞資雙方在責、權、利上就沒有任何約束,從而形成了農民工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老板想要就要,不想要就辭掉的無序用工管理狀態。
(二)企業負責人為職工依法繳納工傷保險的意識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個別企業負責人抱著僥幸心理,總想到該不會出事吧?能拖則拖,躲一項工程,算一項工程,逃脫一劫,算一劫。不清楚繳納工傷保險費是法律賦予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有的企業將所繳納的工傷保險費與農民工工資掛鉤,實行“補差”,即降低農民工的工資檔次,減少農民工的工資額,來彌補企業工傷保險費支出,因此,導致農民工自己也不愿繳納。
(三)依法要求建筑業參加工傷保險的宣傳仍有待于加強
宣傳力度不大,僅限于零星的、針對性不強的應景式宣傳,缺乏高強度、系統性的宣傳,特別是對企業負責人的宣傳力度仍然偏弱。
(四)建筑業中工傷“私了”率高
雖然工傷保險條例第62 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有關部門也出臺了相關規定,但在現實中,建筑業職工特別是農民工發生工傷后,由于工傷認定中關于事實勞動關系的舉證復雜,證據收集困難,工傷認定難度大,再加上職工本身的流動性較強,使得建筑業職工在發生工傷后大都與用人單位“私了”。在工傷“私了”過程中,由于用人單位處于優勢地位,往往使得職工獲得的賠償低于其依照工傷保險條例所應當獲得的賠償。
二、對策建議
(一)大力擴展建筑企業工傷保險參保覆蓋面
建筑施工企業應依法參加工傷保險,應針對建筑行業的特點,建筑施工企業對相對固定的職工,應按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對不能按用人單位參保、建筑項目使用的建筑業職工特別是農民工,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實行以建設項目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的,可在各項社會保險中優先辦理參加工傷保險手續。建設單位在辦理施工許可手續時,應當提交建設項目工傷保險參保證明,作為保證工程安全施工的具體措施之一;安全施工措施未落實的項目,各地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不予核發施工許可證。
(二)完善建筑業工傷保險的相關政策
應參照本地區建筑企業行業基準費率,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原則,合理確定建設項目工傷保險繳費比例。要充分運用工傷保險浮動費率機制,根據各建筑企業工傷事故發生率、工傷保險基金使用等情況適時適當調整費率,促進企業加強安全生產,預防和減少工傷事故。按用人單位參保的建筑施工企業應以工資總額為基數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以建設項目為單位參保的,可以按照項目工程總造價的一定比例計算繳納工傷保險費。
(三)健全工傷認定所涉及勞動關系確認機制
建筑施工企業應依法與其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加強施工現場勞務用工管理。施工總承包單位應當在工程項目施工期內督促專業承包單位、勞務分包單位建立職工花名冊、考勤記錄、工資發放表等臺賬,對項目施工期內全部施工人員實行動態實名制管理。施工人員發生工傷后,以勞動合同為基礎確認勞動關系。對未簽訂勞動合同的,參照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工作證、招工登記表、考勤記錄及其他勞動者證言等證據,確認事實勞動關系。相關方面應積極提供有關證據;按規定應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而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后果。
(四)規范和簡化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程序
職工發生工傷事故,應當由其所在用人單位在規定時間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施工總承包單位應當密切配合并提供參保證明等相關材料。用人單位未在規定時限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職工本人或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可以依法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經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調查確認工傷的,在此期間發生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其所在用人單位負擔。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和勞動能力鑒定機構要優化流程,簡化手續,縮短認定、鑒定時間。對于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及時作出工傷認定決定。探索建立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相關材料網上申報、審核和送達辦法,提高工作效率。
(五)加強工傷保險政策宣傳和培訓
施工總承包單位應當按照統一規定的式樣,制作項目參加工傷保險情況公示牌,在施工現場顯著位置予以公示,并安排有關工傷預防及工傷保險政策講解的培訓課程,保障廣大建筑業職工特別是農民工的知情權,增強其依法維權意識。加大工傷保險政策宣傳力度,讓廣大職工知曉其依法享有的工傷保險權益及相關辦事流程,并將建筑業職工特別是農民工作為宣傳和培訓的重點對象。建立健全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建筑施工企業等多層次的培訓體系,不斷提升建筑業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工傷維權意識和崗位技能水平,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