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鴻語+覃克勝
摘 要: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與消費國,最近幾年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過去的散養生豬方式已經被逐漸取代,目前無公害生豬規?;B殖模式開始得以推廣?;诖?,筆者結合實際研究經驗,對無公害生豬養殖技術予以探討,希望能夠被廣大養殖戶所參考。
關鍵詞:無公害生豬;養殖;技術分析
無公害生豬指的是在養殖過程中,生產環境和養殖技術都能夠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的規范要求,生豬產品質量符合安全標準,同時這些生豬都必須要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資格。我們對無公害生豬養殖技術進行研究,能夠幫助養殖戶更加科學的進行養殖,確保生豬產品質量的安全,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益,促進我國無公害生豬養殖的持續發展。
一、豬場建設
盡量選擇地勢較高、排水性能好的地點進行豬場建設,豬場位置應當便于組織防疫工作,同時在居民區常年主導風的下風處。豬場之內需要把凈道和污道予以區分,豬場附近設置圍墻或者防疫溝,也可以建立綠化隔離帶。欄舍中必須確保通風性能良好,空氣中的有毒有害氣體含量應當滿足無公害禽畜類生產的標準規范。無公害生豬一般來說采取小單元飼養模式,采取全進全出制的飼養方式。豬場占地面積根據年出欄數量確定,按照每頭出欄生豬3m2進行計算。
二、仔豬選擇
一般來說應選擇雜交豬,由于雜交豬在實際的養殖中所需要消耗的時間周期不長,其抗病性也相對較高,飼料需求一般,選擇雜交豬可以明顯的提高養殖戶經濟效益。在進行仔豬選擇時需要對其全面查看,挑選體型好、食欲強、身體各方面狀態正常的仔豬。對于仔豬的來源應當清除的了解,一般應當在正規豬場采購,或者在熟悉的農戶家采購,防止采購到帶病仔豬。
三、飼料配置
飼料的配置需要結合當地飼料資源實際情況以及各類飼料的主要營養成分,根據生豬各階段營養具體需求來確定。配置的飼料內粗纖維含量哺乳豬不大于4%,育肥豬不大于5%,種豬不大于8%。豆類需要進行一定的加工以去掉抗營養因子;若選擇商品配合飼料,則必須要從擁有較好資質的飼料生產單位進貨,確保商品飼料中不會添加一些禁止使用的添加劑。
四、飼養管理
1.哺乳仔豬。人工輔助出生的仔豬在1小時內應吃足初乳,同時當仔豬2到3日齡內為其固定好乳頭。把初生體重稍微嬌小的仔豬放置于前排乳頭,把初生體重較大的仔豬放置于后排乳頭。乳頭的固定應當以仔豬自選為主,適當時進行個別調整。仔豬處于哺乳期時,圈舍氣溫應保持在18℃到22℃之間,相對濕度保持在60%左右,確保圈舍空氣正常流通。在圈舍中需要設置保溫箱為仔豬保溫。7日齡之內的仔豬生長溫度是28℃到32℃左右,8到35日齡仔豬生長溫度保持在24℃到28℃。另外在保溫箱底部30cm左右懸掛紅外線燈泡,以起到加溫與消毒的作用。仔豬到5日齡之后開始訓練其飲水,7日齡之后訓練其開食,直到20日齡后全部開食。開食之后需要對仔豬投喂全價配合料,每天投喂5次左右。到35日齡后即可斷奶。
初生2日齡左右的仔豬需要注射鐵制劑,每頭劑量為100mg左右。針對窩產大于12頭或者低于7頭的母豬要進行過仔。過仔一般來說是先產仔向后產母豬過仔,把過哺仔豬過給產仔較少且產期相差不大于3天的母豬代哺。根據過仔要求把2窩窩產較少的仔豬合并成1窩,由1頭乳量較多的母豬進行哺育。
為確保仔豬能夠健康生長,必須定期使用2%火堿溶液對圈舍實施消毒,同時每天對圈舍中的雜物和糞便進行清掃。20日齡的仔豬必須接種豬瘟疫苗,日常管理時需要對仔豬群的進食、排便、飲水等狀況進行仔細觀察,如出現疫病需采取隔離治療。
2.斷奶仔豬。對即將轉入仔豬的圈舍實施全面檢查,檢查工作需要在仔豬轉入前7天左右開始,之后對培育舍實施清掃,最后對其消毒。消毒劑通??蛇x擇2%火堿溶液。仔豬的轉入方式通常為原窩轉入,轉入后第一時間對其調教管理,確保其形成固定地點進食、飲水以及排便等習慣。轉入培育舍之后的7天內對其進行采食控制,開始半個月可依舊投喂原來的飼料,每天投喂5次左右;半個月之后開始投喂育肥前期飼料,每天5次左右,飲水不控制。仔豬轉入后也必須要定期對圈舍進行清潔消毒,每天要做好糞便清掃工作。
培育舍內的濕度要保持在50%左右,氣溫保持在20℃到25℃之間,確??諝庹A魍ā3錾?個月的仔豬需要對其接種常見疫苗。轉群之前還應當使用驅蟲藥進行驅蟲。一般來說5周之后即可將仔豬轉入育肥豬舍。
3.生長育肥豬。斷奶仔豬轉入生長育肥豬舍內,根據豬的個體體重、體質情況以及品種相近的基本原則進行組群劃分,每群控制在15-20頭左右,同時第一時間做好調教管理,讓它們能夠慢慢養成固定位置睡覺、進食、飲水以及排便的習慣。入舍之前需要使用2%火堿溶液或其他消毒劑對豬舍進行一次消毒,同時每天定時對圈舍中的糞便進行清理。斷奶仔豬入舍之后,育肥前期選擇生干粉料或者生濕料每天投喂3到4次,不限量投喂;在育肥后期同樣使用相同飼料每日投喂2次,不限量投喂。
育肥過程中,豬舍中的相對濕度需要保持在50%到70%之間,溫度一般是16℃到21℃左右,確保豬舍內空氣流通。日常養殖管理時應當定期對豬群的精神狀況、進食情況等進行觀察,若存在疫病必須第一時間采取隔離治療措施。當育肥豬體重生長到90到100kg時即可出欄。
五、防疫驅蟲
能否做好防疫工作是養殖效率提升的關鍵,一些傳染病只能夠進行預防而無法治療,如豬瘟,所以廣大養殖戶必須高度重視。新引入的仔豬應當實施豬肺疫、豬丹毒與豬瘟的免疫,同時還需要對豬鏈球菌病以及口蹄疫實施預防。另外為了提升養殖效益,需要定期進行驅蟲作業,新引入2周左右與飼養3個月左右時分別對生豬進行體內驅蟲一次,體表驅蟲可選擇1%敵百蟲液,口服驅蟲一半選擇丙硫咪唑按照體重用量為5~40mg/kg、鹽酸左旋咪唑用量為8mg/kg。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無公害生豬的養殖過程中必須要采取科學有效的養殖模式,確保豬場內的基礎設置都能夠符合相關標準,嚴格區分豬場生產區和生活區,同時無害化處理豬場內的廢棄物與糞便,做好消毒防疫作業。唯有如此才能夠切實提升生豬養殖的有效性,提升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丁冬梅.無公害生豬養殖環境和防疫管理要點[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5,09:84-85.
[2]馮作儉.打造無公害生豬養殖大縣拉長生豬養殖產業鏈遼寧凌海建設生豬標準化示范縣經驗[J].中國農村科技,2015,0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