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芳
摘 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隊伍總體素質與農村經濟發展不相適應;農村黨員隊伍思想狀況與黨的先進性要求不相適應;農村集體經濟薄弱與農民思發展、想發展的要求不適應;農村黨組織設置與經濟濟發展要求不相適應;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與精神文明建設不相適應。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對策與建議:繼續加強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的管理和監督;為農村黨員設崗定責,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正確處理 “兩委”關系。解決好村民自治條件下黨支部所面臨的問題,更好地發揮黨支部的作用。一是明確工作職責;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關鍵詞:基層;農村;組織建設;實踐;探索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的細胞,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團結帶領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斗堡壘。
一、目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以夏津縣為例,我們用對夏津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作了一個全面調查。從總體上看,目前農村基層組織堅強有力,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1.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隊伍總體素質與農村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加發展農村經濟,需要基層黨組織強化領導和服務的作用,而部分農村基層干部文化素質偏低,黨員隊伍老化,許多黨員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不夠,缺乏開拓創新意識,普遍感到老辦法不好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新辦法不會用。同時,后備隊伍比較缺乏,個別村只注重發展經濟,放松了黨員隊伍建設,對入黨積極分子培養不夠,在黨員發展工作上積極性不高。
2.農村黨員隊伍思想狀況與黨的先進性要求不相適應。面對市場經濟的深層次發展,農村黨員的理想信念、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發生了深刻變化。少數農村基層黨組織忽視了黨員思想建設,有的黨員觀念退化,在群眾中起不到先鋒模范作用;有的不能正確認識和看待社會矛盾,把社會上一些現象擴大化,把表面現象的東西看成本質的東西,在群眾中沒有起到積極的正面引導作用。
3.農村集體經濟薄弱與農民思發展、想發展的要求不適應。黨支部缺乏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必要的物質條件,修橋、鋪路、改水改廁等社會公益事業無力去辦,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威信不高。
4.農村黨組織設置與經濟濟發展要求不相適應。農村基層黨支部是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最小單元,長期以來,其設置多數是以地域來劃分,但隨著經濟發展,農村黨員流動量增大,傳統黨支部設置的弊端日顯突出。首先是活動難組織,因為人員流動性大,在活動時間上很難求得一致。其次是任務難完成,許多年輕黨員外出務工或經商,不少支部為了便于開展工作總是選拔那些相對閑一點的黨員擔任小組長,這些黨員往往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缺乏開拓意識,導致黨支部工作缺乏生機和活力。另外是作用難發揮,黨支部內黨員之間由于行業不同,不利于黨員之間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5.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與精神文明建設不相適應。實行農村種植經濟,農民的勞動方式、觀念形式和農村管理方式等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增加了農民組織管理的難度,黨的方針政策不能及時傳達貫徹到群眾中去,思想教育工作大為弱化,致使部分農民政策觀念淡薄,個人主義、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利已主義抬頭,對己有利的事搶著干,對己無利的事不愿干。甚至在個別地方,舊的思潮死灰復燃,宗族觀念、家族勢力抬頭,賭博和封建迷信肆意任行,影響群眾安居樂業,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相適應。
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1.繼續加強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建設一個好班子,關鍵是有一個好帶頭人,要在選準用好村黨總支書記上下功夫,拓寬選拔范圍,采取適當形式,通過各種途徑選拔優秀人才擔任村黨支部書記。要著力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農村黨員隊伍,對那些理想信念不堅定、組織觀念淡漠、起不到模范帶頭作用甚至是有損黨的形象的黨員,應放開出口,實行勸退。同時應把那些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能夠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先進分子及時吸收到黨內來。當前除了應注意把高中畢業生、退伍軍人中的先進分子吸收到農村黨組織中來外,還應重點將能夠熱心為群眾辦實事的私營企業主、致富能人、種養大戶中的先進分子吸收到農村黨組織中來,不斷增強基層組織活力。
2.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的管理和監督。農村基層干部與群眾直接打交道,他們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到黨的形象和黨群關系,加強對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管理和監督顯得更為重要。當前應根據新形勢新要求,進一步完善和規范農村基層干部監督管理制度,定期組織開展黨員“三評”活動,及時全面了解農村黨員和基層干部的德能勤績情況,不斷提高干部自我約束的能力。同時要從增強村級工作的透明度入手,抓好村“兩委”跟蹤管理,加強村級制度建設,建立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和民主議事等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使村級干部的工作有章可循,規范村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程序和辦法。通過這些措施,增強村民參與村務管理的自覺性,保證群眾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
3.為農村黨員設崗定責,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根據農村黨員實際和農村工作特點,明確黨員崗位,制定工作職責,黨員適合做什么,就相應安排做什么,如民間糾紛義務調解員,計劃生育義務宣傳員,農業科技義務指導員等。通過為農村黨員設崗定責,建立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崗等形式多樣的創建活動。使廣大黨員成為團結群眾的模范,生產管理的典型,發家致富的能手,政治學習的榜樣,遵紀守法的標兵。另一方面,要建立農村黨員養老保險制度,采取財政撥一點,機關黨員捐一點,社會贊助一點,縣管黨費提一點等辦法,建立完善農村黨員養老保險制度,對農村60歲以上無固定收入的農民黨員,每月發給適當的養老金,從而增強黨員永遠跟黨走的光榮感和自豪感,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4.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加強農村黨的建設,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地位的物質基礎。有了這個基礎,黨支部就可以為群眾辦好多實事,就會說話有人聽,各項工作就會出現生機,帶領群眾建設小康社會就大有希望。 一是解放思想,樹立敢想、敢闖、敢干的觀念,選準一條符合實際的發展路子,利用多種形式大力開展農村集體經濟。二是突出重點,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發展典型,把黨組織的凝聚力牢牢構筑在發展集體經濟上,做到鄉有村為典型,村有能人特別是黨員能人為典型,這些典型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其影響力遠遠超過了任何說教。三是努力尋找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的最佳結合點,在農村黨組織中,廣泛開展“三培雙帶”主題活動,培養更多的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的黨員能人。
參考文獻:
[1]陳君鋒;盧深勤;;基層黨組織在農村水資源糾紛調解中的作用——以廣西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為例[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