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春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鳳山初中
自主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在教師指導下,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了解知識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自主性學習的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的學習模式,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一種新的嘗試和實踐。在初中歷史課中開展自主性學習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教師都是一個新的探索,它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互提高,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近年來自主性學習倍受歷史教師的關注,紛紛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開展自主性學習的活動,但實際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下面,就初中歷史課堂開展“自主性學習”教學活動所存在的種種障礙及對策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歷史開展自主性學習的障礙的具體表現
1.傳統的教學觀念,扼殺了學生個性,阻礙著初中歷史課中自主性學習的開展。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教學觀念支配下,初中歷史課的課程設置、課程標準和教材單一。教學中,師生們圍繞中考這根無形指揮棒團團轉,必然地形成了“老師教書,學生背書,國家考書”的教學模式。為提高教學質量,不少學校把競爭片面理解為分數的競爭、升學的競爭,歷史教師只能通過填鴨式、注入式等辦法來培訓學生的應試能力,甚至超負荷的題海戰術,去爭取考分的優勝、升學率的優勝。事實上初中學生在身心發展狀況、知識能力基礎、社會生活經驗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他們的個性品質也逐漸穩定和成熟,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已經能用書本理論作指導去發現、分析解決各種問題,學生完全可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悟出理性知識,培養探究技能和探究氣質。但在傳統觀念束縛下,初中歷史課教學活動局限于課堂的狹小范圍內,難以適應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實際特點,壓抑了初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扼殺了學生個性,阻礙著初中歷史課自主性學習的開展,不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創新人才。
2.傳統的不平等的師生關系阻礙著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影響著初中歷史自主性學習的開展。自主性學習是一種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實踐者。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作為主體走進圖書室,走進網絡,走進生活,需要的是老師的“指導”和“幫助”,而不是“現成的經驗”和“歷史的教訓”,因此師生之間應是一種互幫互學的“學習共同體”。然而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師生關系,實際不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是評判者,還是歷史教學過程的控制者,而且是絕對權威,隨機性的補一點史實,加一點所謂的考點總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千方百計地按照自己的思路“格式化”學生,造成教與學脫節。教師對學生是居高臨下的,這種越俎代庖的局面嚴重阻礙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影響著初中歷史課自主性學習的開展。
3.教師的知識結構、知識能力,直接影響著對學生的指導,影響著初中歷史自主性學習活動的開展。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不少歷史教師的角色一旦定位,便會畫地為牢,把自己禁錮在歷史學科的壁壘之中,不再或很少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而自主性學習的思維往往涉及古今中外,文、史、哲、政、軍等豐富內容,范圍極廣,因而作為歷史教師僅憑教科書的有限知識,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更何況自主性學習的時間畢竟有限,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對學生進行正確指導也是很難的。
二、初中歷史開展自主性學習的對策
1.必須轉變觀念,激發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的積極性。初中學生在身心發展狀況、知識能力基礎、社會生活經驗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已經能用書本理論作指導去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廣大歷史教師必須打破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大膽引入和滲透自主性學習,增強教學針對性,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擺正師生關系,創設民主學習氣氛。自主性學習中,學生是主體,師生關系應該是互幫互學的“學習共同體”。我們必須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不平等關系,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不斷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引導學生用所學的歷史理論分析熱點問題,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足夠的想象空間。
3.歷史教師要改善知識結構,提高指導能力。自主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等特點。實施過程要依賴許多信息資源,并要在一種動態開放、多元的學習環境中支關心現實,了解社會以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初中歷史教師作為歷史課自主性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必須在教學中不斷學習,改善知識結構,開闊自己的視野,尤其是注意涉獵一些科學、藝術、法律等諸多領域的知識,了解社會動態,使自己站得高看得遠,從而真正成為自主性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和指導者。
4.擺正課內學習和課外實踐的位置,正確處理歷史課程與自主性學習課程關系。歷史學科課程與自主性學習課程是相互依托的課程關系,教學中必須擺正課內知識學習和課外實踐探索的位置,正確處理自主性學習和歷史學科課程的關系,使學生做到對歷史科知識在學中用,在用中學,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5.重視學習過程評價,不斷完善評價體系。在開展自主性學習過程中歷史教師要充分認識自主性學習的開放性,樹立正確的質量意識,改變傳統的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的評價方法。增強責任心,經常深入自主性學習活動小組,了解情況,幫助指導,掌握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的過程,從而正確評價學習活動促進初中歷史課自主性學習活動的深入開展。
總之,初中歷史開展自主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綜合性的教學方式,學生隨時都會遇到各種困難,有時甚至感到茫無頭緒,教師除了幫助引導外,更要重視心理輔導,鼓勵他們樹立信心,戰勝脆弱,特別應防止學生產生焦慮情緒。在教學中教會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夠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最大限度地開發出人的創造力潛能,我們要為之不懈努力,或許我們的努力也將在未來的歷史教科書中占有一席之地。